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点赞:8054 浏览:32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分析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结构,分析当今高职教师教学现状,提出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种方法:形成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大力提倡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教学水平培训;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 提高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综合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高质的持续的教师教学能力是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

能力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外延相当广泛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使用.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大多倾向于把能力与活动联系起来,并从能力在活动中的作用以及构成个性心理特征的方面提示能力的概念.如学者罗树华等则认为,“所谓能力,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动力量.”

综合这些定义,我们把能力看作是个体在一定活动情境中,基于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影响活动目标达成及其成效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教育领域,教学能力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但关于教学能力是什么的看法却不尽一致,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有人认为:教学能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应具备的本领”.也有人认为:教学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条件.教师应当具备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提高教学能力.本文中的“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是指高职院校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结构,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既有普遍性,也应该有它的特色性.其普遍性就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具有的教学能力,主要有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调控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教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那么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特殊性又表现在哪里呢?本人认为,特殊性与高职教师的基本任务密切相关.高职教师的基本任务为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说,对高职教师来说,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知识够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某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具有技术运用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相对应的,高职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职业技术教育能力,这也就是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特殊性所在.

职业技术教学能力是指专业教师培养学生技术(含管理)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教育能力.对专业教师来说,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课程(理论课程、实训课程与实践课程)开发能力、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技能教学能力.其中技能教学能力在职业技术教学能力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关键.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升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高职教师只有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术教育能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生产需要的劳动者,才能完成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国家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能力直接反映在教学现状上.据笔者调查,随着教改的深入,随着内涵建设的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现状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通过了解调查,我们不难看到,高职院校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教育理念落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照搬本科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并没有从高职生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许多的教学计划从形式上看符合高职教育理念,但是深入到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就会有许多内容是与高职教学教学规律向悖的.

2、高职生自身基础待提高,厌学情绪严重.高职学生很多都是文化分数较低,本身就不是很喜欢读书.调查几所高职院校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占44.6%).②少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占16.4%).③有些学生对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不是很接受.(占21.7%).④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足.(占30.5%).⑤学生无学习动力.(占37.3%).⑥住宿生晚自习无事可做.(占78.6%).这样的一种状况就是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教学也有抵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高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单一,学历偏低.这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并最终影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但从高职教师的学历结构来看与普通高校教师必须是研究生的要求相距甚远,与《教师法》要求全部达到本科学历的任职资格比,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职业技术院校大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据资料统计,在高职教育比较发达的江苏省,高职教师中本科生才达到68.67%.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低,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

4、缺乏实践锻炼经验、动手能力不强.无论是“三改一补”转型的高职院校,还是民办高校、甚至重点大学所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由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大部分教师无实践工作经历,有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无从谈及.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9%.教师自身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和岗位实用人才和教学目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中,将课程改革贯穿于其多项指标中.这种课程改革,不仅要求高职教师熟悉相关职业领域里的工作过程知识,而且必须有能力在遵循职业教学论要求的前提下,将其融入课程开发之中并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由此,职业教育师资的资格就具备了双重的实践特征:“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它存在于教学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二是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生产实践,它存在于生产劳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师资的教学实践必须与不断变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实践相适应”.因此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考虑.


(一)形成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

作为教育实践主体的教师,其教育观念与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否吻合,直接决定着他们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率.所以对高职教师的先进教育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高职教师不断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努力实现由“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在推广先进高职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循序渐原则和内化原则,所选择的内容也必须从高职教师自身的现实需要、改革需要、继承需要和发展需要出发,组织他们系统地学习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

(二)大力提倡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教学水平培训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知识、理论的应用能力,所以各项教改都必须围绕着这个中心,贯彻“知识必须、够用为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的教学要求.这种要求首要任务就是培训教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大力实施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教学水平培训.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水平提升培训,首先就是要确立以学生能力提升为主要目标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标准.就是要培养教师学会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找准每门课程的能力目标,学会依据岗位活动来设计教学项目,以实现能力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会围绕职业能力训练来设计教学方法,进而按照这些设计标准来实施教学,有效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

开展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教师水平提升培训,就是要开展教学设计实践为主要载体的教学培训.这种培训的目标首先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的项目任务以每位教师完成自己所承担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设计作为载体,可展示、可监测、可检验的成果就是每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一次课的“单元教学设计”,让教师在培训实践中亲身感受和领悟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适合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的,我本人参加的也是这种培训模式.通过培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学院的内涵建设也就自然而然的促进了.

(三)建立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教师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能力、教学成果、人际互动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能否胜任教学任务的参与依据,也是学院人事聘任的依据之一.因此,学院必须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定期反馈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建立由系领导挂帅的系部二级质量监控队伍,通过随机听课、教学常规检查和实践环节检查,从而形成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学生评教制度,从而保证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合理和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激励和引导教师,使教师自我提升专业教学及实践能力,从而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