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点赞:8518 浏览:326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由于我国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在这种情况下,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条件还不具备,因此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相关学科的具体教学当中成了一种最佳的选择.语文,作为一种母语教育,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其人文性的特点与生命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也决定了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具有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因此语文学科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是责无旁贷的.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在课程建构、具体教学、教师建构、评价考核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立体的研究,这样才能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育真正融合起来,使生命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联系更加自然、和谐,而不至于显得生硬、粗糙.

课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和教师开展教学的相似度检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和开展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生命教育的开展同样需要生命教育课程做保障.自生命教育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以来,有关生命教育的课程建设也在日益推进.从国外和我国港台实施生命教育的经验来看,在起步阶段实施渗透式的课程还是比较可行的.比如,台湾地区从1997年底就致力于将生命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国文、音乐、体育等课程中去开展生命教育;而最早实施生命教育的美国阿南达学校也没有打破传统的藩篱,为生命教育开辟新的土壤,也只是将生命教育的理念重新整合到已有的课程当中.正如张美云所说:“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系统地整合到已有课程中会比彻底推翻旧课程体系、重新构建新课程体系容易得多”.同时,胡成霞也认为:“生命教育不应仅在传统的课程中加一个额外的项目,而应将生命的理念融入现有课程中,故生命是一门系统的知识,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融渗在各学科当中.”既然生命教育应该融入到具体的学科当中,那么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建构生命教育的课程呢?

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们知道,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是一种渗透式的教学方式,渗透式生命教育课程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本国或本地区的主修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那么,语文教育中必须有生命教育的内容,才能够担负起生命教育的任务.可喜的是,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记录着生命运动的轨迹,探讨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追求,关注着人类感受和人类精神,集中体现着人文精神、人文素养、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因此,可以这么说,语文教育本身就是对生命教育的回应和补充,或者说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教育.所以,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的课程建构上就相对容易多了.

一、生命教育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是指课程的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就是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确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具体来说就是:

1. 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在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中,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的衔接关系,从而明确课程设计工作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同时,又是在语文教学当中的教育目标,就不得不考虑语文教学本身的目标.因此,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容性.生命教育目标的确定首先必须符合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培养目标,其次必须与语文教学的目标相一致.第二,明确性.“课程目标只有定得明确、具体,才能对于到达目标的进程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有利于正确地选择课程内容,妥善地组织课程实施,也才能真正地为课程评价提供可检验的依据.”第三,可行性.生命教育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切实可行,不能将目标定的太高或太低,要切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2. 生命教育课程内容选择.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生命教育追求的价值在语文教材中的体现.不同的生命教育理解会有不同的价值追求,体现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会有所不同.李文月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所以,她把课程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保存生命的教育,即生存教育;第二,发展生命的教育,即生命价值教育;第三,死亡教育.有台湾学者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围绕着人的生命所开展的综合性教育,而人的生命处在自然生命、他人生命、社会生命和宇宙生命的呵护和包围之中.对此,生命教育的内容应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与自我关系的教育;第二,人与他人关系的教育;第三,人与社会关系的教育;第四,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第五,人与宇宙关系的教育.我们认为,生命教育追求的是人的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融合以及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的统一,具体表现在生命的全面发展、生命的自由发展和生命的终身发展上.那么,对应的课程内容就是:

在课程内容选择时,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语文课程中的课文不是每一篇都适合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只有真正符合以下原则的,才是我们要建构的生命教育课程.第一,趣味性原则.学生若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将学习由一件苦恼的事转化成快乐的事.生命教育主要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这一对象决定了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有趣味性,使学生乐学、爱学,这样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第二,有效性原则.课程内容的有效性是指课程所选择的内容应该是学生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内容,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的问题有积极的作用,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的需要,甚至高深莫测的理性知识.第三,多元性原则.既然生命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和终身发展的教育,那么课程内容就不能局限在一点一面,而应该是广泛而深入地对学生进行可持续的影响.第四,可行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不同的学段选择有针对性的适合学生学习的生命教育内容,不要背离学生的实际,同时还要考虑现时社会的需要、教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和生命素养以及学生的经验能力.

二、生命教育课程呈现方式

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就不得不谈到它的呈现方式,由于语文本身的灵活性决定了其呈现方式是多样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课堂呈现.在课堂上呈现是生命教育在语文教育中实施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呈现方式.因为这种方式“对原有课程的干扰最小,可以在不打破原有课程体系安排和授课进程的前提下,实现生命教育专题和意义的整合.”生命教育在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对大自然与宇宙生命的探索,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的目标追求上和语文教育目标有很大程度的契合性,使得这种呈现方式能够实现语文课堂和生命教育课堂的有机融合,并且使这种融合不着痕迹,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必止.课堂呈现是和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就不多讲了,下面有专门的论述.


2. 活动呈现.生命教育课程的活动呈现,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呈现生命教育的内容,以期通过语文活动来使学生受到生命教育.由于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生命教育的活动呈现方式的选材将是无比广阔的,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关珍爱生命、追求生命意义的演讲辩论赛、作文竞赛等,或者就课文中的某一篇优秀的、富有生命启示意义的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比如说:就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组织学生探究一个残疾人对命运的独特看法,一个绝望的寻求希望的生命历程以及他对母亲的那种深情与怀念;学到苏轼,让学生谈对苏轼的乐观豁达人生观的理解;学到屈原,让学生讨论屈原的死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还是不负责任的轻弃生命.活动呈现“可以创设宽松的思想氛围,让学生在探讨的同时,为未来的人生设计充分的飞翔空间.”

3. 专题呈现.我们知道,在语文教材中除了单篇的课文之外,还有很多专题板块,这些板块的设计也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呈现的一个有利凭借.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I中就有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三个专题,其中在表达交流中又有心音共鸣、园丁赞歌、人性光辉、黄河九曲四个板块,不管哪个板块,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专题呈现的很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