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对教育的诉求

点赞:32675 浏览:1544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改革开放伴随着思想解放,人们发现自己,努力在现代社会洪流中“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无限扩张使自我实现走向无节制的变异.教育作为“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领域,势必要担当重任,在现代性教育中,自我实现向教育自由与教育权力提出诉求,希望能在有自主性与向善性的自由条件下获取教育权力,在对话性教育空间中获得本真性的自我实现.

关 键 词 自我实现 教育权力 教育自由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我们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侥幸地”拥有生命并偶然性地成为一个人.我们要成为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如何成为一个人,这都是我们当下要询问自己的问题――一个关于“自我实现”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也是关乎人的“自我实现”得以成为现实的重要条件.而我们更多地看到,现代性的教育很多时候在教导人们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它媚俗地迎合人们的并且强化它们,把的实现当做自我实现,以此来引诱受教育者进入教育的规训机制,自我实现隐忧重重.

1自我实现的隐忧

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学思想统帅长久,氏族宗法、血亲传统长期延续,以及农业家庭小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牢固保持,决定了中国文化至今都具有一种 “实用理性”的倾向.但这种实用主义的结果就是对当代社会法律的冷漠化,对道德的无底线和罪恶、感耻辱感的空前匮乏,中国人很多时候都是无所畏惧.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是继五四新文化“启蒙”后的“新启蒙”,中国的人文主义回潮到来,而人文主义的内核正是“以人为本”,“自我实现”作为关注人本身实现的思想进入中国.自我实现在17世纪西方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性论思想中萌芽,它从个人的主体存在出发,强调人的自我设计、自我奋斗和创造.到上个世纪40年代,马斯洛提出从“需要层次”这一心理学角度来考察人性.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其价值级差分为三档: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心理需要”;三是“超越性需要”,这就是“自我实现”――作为某种“需要,就是指促使他的潜在能力得以实现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说成是希望自己越来越成为所期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

自我实现对教育的诉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我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面对一种新的东西植入本土,势必会有适应与排斥,甚至变异.现代性的自我实现已经把自我放置在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形而上的高度,自我实现成为个人努力去寻求和实现的终极实体.结果就是:自我中心主义,自我孤立化、空泛化.自我及自我实现演变为对个人的欲念的追求和实现.结果是:人的存在的非理性化、物欲化.这种自我的关注实际上把德行去除,隐含着对公共生活和他人福祉、个人福祉的道德替换,它意味着自我利益比德行的追求更重要.结果是:生活的去道德化.

现代性的教育教导人们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它把求教育者现在和未来有可能实体化的利益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教育试图产生一种预期的自我,以这种自我的实现而训练求教育者,它塑造求教育者能够获得这些自我利益的能力和技能,为此进行规训化的教育,一如我们当下的应试教育.结果是:现代性教育的去价值化、去道德化,教育的自我规训与自我奴化.

2自我实现的教育视域

我们每个人已经现实地被抛入到自己规定自己的处境,人生的筹划和选择失去了必须依赖的更高的目的,自我设定和选择没有了标准,绝对价值的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接近.我们只能依靠自己而筹划自己的存在.现代人具有了这种自我筹划的自由,安生立命的基础就建立在自我选择上面.这些现实使存在的终极目的成为人们自主决定的事,多极化出现了,神魔一念间.

如果自我实现是个人不可避免的生活命运,教育作为自我创造的重要生活领域之一必须面向本真性的自我实现,这就意味着自我实现必须“本真”,即需要诚挚地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治理.就是在本真的生活之中反思自我,审视生活,不断地在自我审视中治理自我,意味着忠实于更高的价值把自我治理得更好,意味着在自我教化和自我塑形中使自我走向更优秀和卓越.然而现实的教育并不一定是这样的.教育不一定是为着德行和本真的自我实现,而是按照学生个人之外的意志生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学生和设计自我.

自我实现必然牵扯着他在,尽管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是偶然性的,但自我永远无法超脱它生成的世界,自我并不是自然处在境遇之中,它具有教育性的视域,不可摆脱,而是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永远活动在更高的视野之中,意味着自我实现是在教育性的视域之中实现的,离不开教化.自我实现与自我创造不是随意地给自我赋予或设计一种可能性,此过程是在个人的理性目光对善的追寻之下实现的,在善的引导之下,自我获得了一种教化性的规定.善的教化赋予人在生活空间中的方向感,让我们找寻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的价值,善向自我提出责任,它意味着寻求教化和接纳教化,也意味着以问题和追寻的方式理解自我与生活、与善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有了标准,不再“无神、无崇拜”中空泛与无助.

3自我实现对教育自由、教育权力的诉求

本真性自我实现将自己建立在真正的需要上,避免个人成为自己的工具,避免自我奴化;而现在我们要诉求的是避免外在的力量的强制性灌输、生产和塑形自我.这就是对教育自由和教育权力的诉求.

3.1教育自由

“自由一方面是自主的选择,一方面是向善的选择”,教育自由是在此前提下展开的.通过免除任何形式的对人性的扭曲和对个性的强迫以及人为的干预,通过教育提供必要的限制和条件来排除内外在的阻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为求教育者提供充分的条件,创造最大的精神空间,以使每个人享有最大限度的自我创造,以获得本真的自我实现.

这种教育自由应该包含以下内容,对于人本身,应该有:思想与表达自由;学习自由;道德自由;个性自主发展的自由.对于必须牵扯的他在,应该有以下一些要求:教育资源平等的自由;交往的自由;基本的权利保障.以上教育自由的内容是为了保障求教育者而规定的种种权利和义务的公开规范体系,制度上的关于教育自由的规定,是为了保障求教育者的教育自由.自我实现是在个人自由的召唤下被诉求的,自由能够提高人格,人由此教化性力量才能成为一个好人或者好公民.


3.2教育权力

教育自由的提出并不意味着教育要放弃对求教育者的引导和教化,并不意味着教育对求教育者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放任自流.教育自由其实为求教育者的自我实现或自我创造提供了自由创造自我的权力,人通过教育生活获得自我创造行动的意志力量,教育自由实现的是赋权.

教育权力的合法性来自受教育者及其共同生活,为了教育生活的展开和平等的自我创造的实现,受教育者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出来,由教育权力来维护使每个人的自我通过言行得以展现的教育公共生活的空间,来实现教育对个人的自我实现的引导.教育权力不仅是实现教育意图的方式,也是实现受教育者的共同发展的方式,教育权力为所有生活在教育世界中的人所拥有,他们都是教育权力的具体实践者和监督者.在此,教育自由与教育权力是互补的,有教育自由而无教育权力,这种自由无法成为真正的个人自由,没有教育自由,教育权力就没有教育性,它只能是教育暴力.

本真性的自我创造建立在一个人自由的生活实践中,是在共有的生活空间中展开的,共同生活把每个人带入了一种交往关系之中,自我在共同体中的交流就是对话的过程,对话本身就意味着自我创造和人格成长在交往当中形成.教育对话可以是在教育活动中是刻意计划和设计的某种交往形式,更要建立一种对话性空间,这种空间为教育世界的不同声音的存在提供场域,使其有表达交往的可能.对话就是创造教化意义、教化价值的途径.我们的教育自由和教育权力在这样的空间下可以发挥其意义,自我实现才能有更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