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中评价的原则

点赞:5245 浏览:195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信心尚处于被动阶段,行还是不行,自己很难做出评定,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我们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树立起自信心.而评价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 :情商;夸奖;激励

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使中小学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走上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办学轨道.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用有趣的材料,运用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能不能把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心真正培养起来,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不同的水平上说“我行”,“我能成功”,是培养孩子积极性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的成才除了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而自信心是情商中很重要的一个成分,同时自信心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自信心尚处于被动阶段,行还是不行,自己很难做出评定,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我们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树立起自信心,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此说来,评价是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那么,在教师评价的过程中,如何使孩子感受到“我行”,又如何能收到良好的评价效果呢?我觉得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美国学校有两个孩子:男孩子的名字是麦克穆林,女孩子的名字是伊丽莎白.麦克穆林在考试中不会做题,结果就抄了伊丽莎白的答案.老师发现了传递纸条的全过程.两位学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主动向自己的老师请求原谅.老师拿起木板准备惩罚他们.方法是各自趴在两把椅子背上,不许互相看,两个孩子之间隔着一张办公桌.“啪”的一声,伊丽莎白被惩罚了.麦克穆林流下了眼泪,因为他认为挨打的应该是自己.他哭着求老师不要打她,是自己犯下了错,自己才是该被惩罚的对象.“啪”的又一声,男孩子再次哀求,老师不但不听还是重重地抽打.同样,伊丽莎白也以为老师的每一板子都重重地打在麦克穆林身上.奇怪的是,怎么谁都没疼得尖叫呢?两位同学同时抬起头来,惊讶地发现——老师重重拍打的木椅上,加了厚厚的垫子,他们这才恍然大悟.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孩子犯了错误,在认识到自己错的同时,看到对方因为自己而被惩罚,就会产生懊悔情绪.这位美国老师准确地抓住了孩子的这种心里,巧妙地用“打板子”的手段体罚他们.虽没有进行体罚,但使孩子的心灵上受到了震撼.可见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到每个儿童都不希望受到批评、惩罚,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但如果把每个人都夸奖一遍等于不夸.反过来,如果只夸一两个儿童而置大多数表现较好的儿童于不顾,则可能使大多数表现较好的儿童因得不到鼓励而激不起上进心甚至灰心丧气,个别儿童也可能因独享夸奖而滋长骄傲心理.如何正确表扬儿童呢?在一次活动后,孩子们太累了,我叫孩子们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谁刚才活动最认真,谁现在趴得最好,我就摸一下谁的脑瓜儿.每个孩子都觉得教师摸了一下自己的脑瓜儿,似乎只有自己独享了老师的爱抚,其实我在每个孩子的头上都摸了一下——这个“秘密”孩子们是不知道的.孩子们趴在桌子上,只觉得自己的脑袋被老师摸了,以为别人的脑袋没被老师摸,因而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做得最好,每个人的心里都美滋滋的,都觉得自己在老师眼里是好孩子,因而都想下一次还得到老师的夸奖,从而形成人人不断进步的连锁反应和整体效应,也使幼儿的自信心不断加强.

幼儿教育中评价的原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激励性原则

幼儿体现出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因此,对不同的幼儿,必须有不同的评价.但无论评价什么,都应把握这样一个原则,即一定在原有水平上,着重评价他们的努力和进步,这样才能起到激励作用.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自身难以控制,如果侧重评价智力,就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自暴自弃或骄傲自满.而一个人的努力是个人所能控制的,人人都可以取得进步.有了这种自信心,才能形成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而一个人一旦有了积极进取的人格特征,学习上的困难也就不难克服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指出,对于学生,尽量减少用“不及格”来对课堂学生进行评价,目的是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不及格”的评价,将对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产生不良的抑制作用.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采取重视表扬和鼓励在教育中的作用的“爱”的教育,才是最佳的教育途径.爱的表达的方式很多,主要有喜欢、奖励与赞赏等,即“提格马利翁效应”.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进行必要的表扬与鼓励,长期下去,就会发现原来参差不齐的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等生.老师的每一句表扬,每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为了每个幼儿都能成为自信的孩子,在入园初,我便把幼儿的最低评价定为优,好一些的是优上,再好的是优上加上一个“苹果”.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评价后个个充满自信,容光焕发.那刻成印章的“苹果”,在孩子们心中竟有如此大的力量,那我在工作中何不多给孩子们两个“苹果”呢?让每个孩子都能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并且使这种自信心逐渐转化成一种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个体性原则

幼儿的智力有差异,性格特点也不尽相同,对待不同性格的幼儿,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

教师对幼儿任何一个问题,哪怕是看似很小的一个问题的评价与处理,都应该注意保护其积极性,都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朝着积极的方向去评价、去处理.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应该有“位移”的思想,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幼儿的角度,深入幼儿的内心,体验幼儿当时所体验的情感,成为幼儿真诚的、和蔼可亲的、无限深情的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幼儿的个性日趋完善,才有利于幼儿性格的健康发展,才有利于幼儿逐渐树立起自信心.

对幼儿评价的过程,也常常是教师自身不断激励的过程,幼儿的反馈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越来越主动的、充满自信、积极的态度,同样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评价和鼓励.在这种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必然实现着素质教育,必然会使每个幼儿都能自信的说:“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