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比较借鉴

点赞:8196 浏览:321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从分析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入手, 对东西方礼仪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比较认识东西方礼仪教育的异同及其在社会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作用,学习东西方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 对于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礼仪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东西方 礼仪教育特点 比较 借鉴

1东方礼仪教育特点

在东方,因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较深,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礼仪教育中,特别重视家庭、社会的教育;提倡国民坚持道德自律、以礼待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社会有义务感、责任感等等.今天,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国都坚持传统道德价值作为抵御西方文化消极影响的屏障,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儒家所提倡的讲究仁爱、遵循礼仪、重视群体的道德价值观念, 因此礼仪教育备受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高度重视

有些国家意识到提高公民道德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 强调德育从青少年抓起,循序渐进.这一点在日本表现得特别充分.日本政府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礼仪规范教育,并视其为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文部省在1872 年发布了“小学生须知”, 要求学生具有基本的礼仪, 有礼貌、懂规矩.1883年,日本文部省又发布了“小学礼节规矩”,对礼仪规则进行了详细具体的阐述.很多规则一直被沿用到现在.现代日本学校道德教育目标的制度, 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写等,都突出了礼仪教育的内容.由日本文部省统一编制或审定礼仪教育的内容,另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内容繁多且要求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服饰、活动等都有统一的规定.这种统一的道德教育管理体制,既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意志,保证了各级政府对道德教育的严格管理;又体现了政府对学校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自上而下各级政府的直接监督和指导, 使道德教育不至于流于形式, 能够保障礼仪教育付诸实践,也提高了学校礼仪教育的有效性.

1.2 重视德育教育, 在实践中落实礼仪教育

在学校德育中重视行为实践在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注重把道德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从追求单纯的个人道德完善,转变为注重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德素质上.新加坡的礼仪教育很重视社会实践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礼仪的系统知识,而且在生活中还要坚持身体力行的机会,以防出现知行不一现象.在韩国礼仪教育中,既重视在实践中实施礼仪教育,又坚持礼仪知识的传授.此外,也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即基础知识与理论、基本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与训练.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教育正是通过这些科学有效的方式得到了落实.

1.3 要求不仅掌握礼仪知识, 更要坚持礼仪知识的运用

东西方礼仪教育特点比较借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礼仪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的教育层次中,东方一些国家都很重视礼仪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小学教育中,要求学生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处理与他人关系时, 必须懂得礼节的重要性;与朋友相处时要坚持相互理解、信赖和帮助;对家人和老人、孕妇都要抱有尊敬和感激心情等.在处理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时,遵守社会规则,尊重公共道德.在中学生的教育中,要求学生及时反省自己的生活态度,树立更高的目标,怀有希望和勇气,坚定不移地为目标而努力;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待人接物须诚心诚意, 彬彬有礼,要记得尊重对方的立场,关心别人,与人为善,尊重与自己持有不同意见的人等等.尊敬师长,爱护同学,努力创建一个快乐又和谐的集体.

2.西方礼仪教育特点

西方礼仪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班牙摩尔人时期,后来传播到12世纪法国地区.那时主要由皇室、贵族和教士组成的一种新型上层阶级社会,遵循一种新型的社会规范,逐渐成为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宫廷礼仪,并影响了整个欧洲.很快传播到了美洲,在当今的西方社会,礼仪已成为国际通行的准则.西方国家也在礼仪教育与养成方面总结了很多有益经验,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效结合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

西方“公民”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生活,当时的公民不仅表示人的地位和身份, 也表示“高尚的人”“道德的人”.西方人普遍认为稍微烦琐的礼仪能避免品行上的疏忽, 这些礼仪常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是否能够愉快交往, 所以特别注意基本礼仪的培养, 而且他们将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礼仪看成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 认为是培养公民遵守行为的规则, 如不要说粗话, 不要打断别人说话, 不要拥挤, 不要偷东西, 不要撒谎等等, “服从习惯, 服从既定的规则, 服从一切表象的规范化的规定,服从世界以及世界上的一切规矩”等等是一切道德之源.于是, 礼仪在符合公民意识的个人行为中习俗化、惯性化, 成为公民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普遍性的道德要求.


2.2 有效结合礼仪教育与学校道德教育

通过了解西方国家的学校道德教育可以看出,礼仪教育被列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科目.在道德课中,通常用直接授课的教育方式向学生传授规范的礼仪知识,运用内容生动、题材多样、分析学生特点、联系现实生活的教材进行教育,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并且尤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道德问题的能力, 体谅、宽容、理解的道德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责任心.而礼仪教育主要是通过渗透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的.一是结合守礼自律教育与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教育,加强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我修养的提高、提升学生人际交往的技能教育, 教育学生做有责任心的公民.二是结合守礼自律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主要是通过了解国家各种制度、学习主要法律规定、明确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强调公民意识和公民责任.三是结合守礼自律与个人品行教育, 注重礼仪、仪表、个人品行的教育.西方国家认为礼仪是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的个人品质, 而学校有责任培养学生的这种良好个人品质.

2.3 对礼仪教育进行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