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体系的改革

点赞:27431 浏览:1292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现代语言教育体系改革,应树立“大语文”观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走向社会,开辟“大课堂”领域,搞好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加强各学科间的融合,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其能力培养.

关 键 词 :改革语文教育体系培养自学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育着意于“广”和“深”度上.这就要求老师要高瞻远瞩,“使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怎样改呢本人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建议.

一、抛开局限,树立“大语文”观念.

过去一本语文教材在于反复阅读、反复分析,面面俱到,无论粗细.将原本优美的文学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虽然无味,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原因就是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指挥棒机运转,禁阅教材以外的书本,以免分散精力.这样的教学思想,不能不说是现代教育的悲哀.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将课堂教学与课后阅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打破教材局限,语文教育由课堂教学的“点”扩展到课余课外的“面”,广泛涉猎、重点阅读、精点欣赏、疑点辨析、难点研究讨论解决.“点”、“面”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互动中感悟――摘录――识记――理解――讨论――评价,训练学业生的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走向社会,开辟“大课堂”领域.

有限的校园小天地,乃狭窄的语文学习环境,学生思维会受到抑制.社会乃大千世界,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须得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个人是家庭的细胞,家庭是社会性的细胞,人总是离不开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社会生活的琐事中体验生活,质疑问难,以解社会,学习生活,学生有了社会生活经历,才会对种种生活琐事有感悟,让他们讨论、分析、评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这样才会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改变过去语文的教育自我封闭、与世隔绝的状况,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学语文、用语文上具有实践探索的空间.

三、形式多样,搞好活动课教学.

语文活动课是与学科类课程并行的新型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构架起丰富的科学合理的语文知识结构,在活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语文活动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游艺活动、竞赛活动、表演活动、辩说活动等.实施中注意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做到新、活、妙、实,要能激发兴趣,寓学于乐,启智于趣,二是遵循学科性原则,让学生学到课堂教学学不到的语文知识,并能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三是遵循探究性、创新性原则,师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教学互动中,使学生获得真知灼见,四是遵循自主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老师在参与中导之以法.

四、横向联手,加强学科间融合.

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基本是一致的,在内容上是相通的.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具有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学语文和做数学应用题,语文学不好,就不易理解题意,无从下手,反过来数学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据此,语文老师增加协作意识,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学科学到的知识,及观察思维的方法去学语文.同时也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解决问题和方法学习其他学科.这样搞好学科间融合教学,极其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正适应了培养未来的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五、授人以渔,调整教师角色.

法国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教师要教给学生有益终生的学习方法,要调整自已的角色,教师的教学研究不再是解决教师本身怎么教的问题,而是要解决学生怎么学的问题,不再是教给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师工作的能力和成绩,而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及其能力培养.备课时应充分研究学生与教材及生活的关系,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爱学,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怎样教给学生的发现法、探究法、归纳法、求同法、求异法、思维渐进法、逆向思维法等等,帮助学生摸索自己学习的规律,总结自学经验,掌握自学方法,达到预期效果.

语文教育体系的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