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与多维特征

点赞:21068 浏览:950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义务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教育权利,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要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特征有正确的认识.本文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探讨了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和多维特征,以为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 :义务教育;质量;内涵;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34-02

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与多维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义务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义务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教育权利,义务教育阶段所接受的基本知识、能力训练和思想、道德养成是每个人在现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基础,决定着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旨在实现均衡与质量的统一,即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均衡.同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分析了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指出“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进入了巩固普及成果、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可见,追求有质量的优质均衡,坚持走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新阶段战略调整和发展方式重大转变的要义.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提升义务教育质量,要对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与特征有正确的认识.

一、义务教育的目的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为,发展归根结底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强调人的发展是一切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强调人是发展的出发点,又是发展的主题,更是发展的归宿.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命题和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发展的重心在人本身,教育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而不是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义务教育不是培养精英的教育,而是让人人发展的教育.高质量的教育不是获取高分的教育,而是适合孩子成长、充分发展其潜能、个性,为其未来奠基的教育.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认识和分析理解义务教育的目的,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质量观,有助于认识义务教育的科学定义,把握义务教育质量的科学内涵,从而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质量提升.

二、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

义务教育质量的优劣影响着人们发展愿望的实现,决定着人的潜能能否得到最大挖掘.接受义务教育是一个人最核心的人权,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只有一定质量的教育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开发,为其参与社会竞争、实现政治、经济权利平等及各种机会平等奠定基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义务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是一个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认知与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的质量包括三方面:1.条件质量,条件质量是从外部性上对义务教育质量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状况等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地区差异、城乡差异等原因,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及一些薄弱学校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改善;2.发展质量,经过多年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意识、知识视野、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等都比以前有明显提升,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有新突破.但是,学生的发展质量还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方面.学校之间和学校内部分层化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薄弱学校学生存在大面积学业不良或学业困难现象,因此产生的厌学、辍学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教育尽管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在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和长效性方面还有待继续努力;3.结构质量,由于办学条件的不均衡而导致义务教育质量的区域分布和学校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特殊教育的质量总体上落后于普通教育质量,薄弱学校的质量明显落后于优质学校,择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农村义务教育境况堪忧.

明确了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在教育中对个体发展的关注不能仅仅是某些方面的发展,更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发展,而是融各个方面于一体的均衡发展.如果只关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发展,不仅违背了教育的质量要求,而且会影响到个体发展的程度和水平.

三、义务教育质量的多维特征

从义务教育质量的内涵来看,义务教育质量具有多维特征.

1.教育条件特征

条件既是教育质量的体现,也是影响教育结果质量的因素.既体现在经费、设备、设施、资源等硬件条件,也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愿景与规划、学校的办学目标与办学特色、学校的文化与传统、师资队伍等软件条件.每所学校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自己的办学理念、发展愿景与规划、办学目标,打造学校的特色,引导和营造学校文化.这些因素是每所学校独特性的体现,但不能进行量化比较.师资队伍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师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性别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意愿、教育幸福指数)、教师的专业发展机会(继续教育与培训、校本研修、学术交流)等,这些方面可以通过量化与国家质量标准进行对照,也可以进行学校间、区域间的比较,其差距的大小,反映教育发展的均衡度.

2.教育过程特征

教育过程不仅是获得高质量结果的需要,其本身也是怎么写作过程质量的体现.教育过程的质量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德育工作、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课程与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育资源的建设、教学常规的运行、教师教学投入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教学改革等.德育工作包括德育环境与德育资源的建设、德育活动的开展、德育的学科渗透、德育制度的制订与执行、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行为指导等.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应该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怎么写作,但核心是教学质量管理.教育过程质量的衡定以定性评价为主.重在提出标准和要求,督促在过程中执行,最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结果和目标. 3.教育效果特征

教育效果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体现.从纵向看,有静态结果和增值结果,静态结果反映教育质量达到实际水平,增值结果反映教育质量前后比较的增长情况.在纵向的静态结果和增值结果中,要重视增值结果的评价.增值结果强调学校自身的进步幅度,是学校效能的体现.增值评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校从重生源到重培养,从单纯注重结果到关注教育的全过程.在结果评价中,坚持静态结果和增值结果的双赢,使优质的学校更优,薄弱学校也在增值中走向优质.从横向来看,有个适性结果、内适性结果和外适性结果,个适性结果反映受教育者个体的发展状态,内适性结果反映教育系统内部的发展状态,外适性结果反映教育对社会的适应程度.

教育质量绝不意味着只是分数、成绩,也不只是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而是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结果的学生综合素养已成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最重要依据.但教育过程不完全是生产过程,还是一个怎么写作过程.怎么写作不同于生产,怎么写作过程本身就体现着质量,如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人格的形成,最终体现的也是教育质量.教育兼具生产和怎么写作的双重特性,考察教育质量时,还需要将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共同列为考察对象.

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只有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从人的发展角度看,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只有使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才是有质量的教育.在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质量标准是一种差异性标准,教育质量均衡是一种个性化的差异均衡.义务教育是国家培育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不同时期国家对公民基本素质的期待和要求,应该成为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的依据.

学校的特色建设是教育质量特征的重要内容,学校特色是在适应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并且是为学生多样化个性发展怎么写作的,要为学生提供“适合教育”和“有效教育”,促使学生充分发展.因此,义务教育质量均衡既强调统一性,又强调差异性,是一种差异均衡和特色均衡,要求学校在质量合格基础上,追求更有特色、更高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