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媒介与教育语言系统

点赞:27800 浏览:1297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个人计算机逐步普及,互联网络逐渐成为通信和传递信息的主要通道,教育媒介和教育语言系统也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发展.艺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教学手法自然也有所变化.笔者尝试通过对专业艺术学院的教学体系做一个整理,将教学手法和教学方式的变化剥离出来,并加以分析,以证明在信息化的当下,新的教学手法更适合艺术人才的培养.

艺术教育的概念与发展背景

在讨论艺术教育相关的问题,笔者将在本文中限定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分别是“教育媒介”和“教育语言系统”.

由于艺术教育的特殊性,本文所用“教育媒介”的概念主要是指各种已有的、成型的艺术品及其复制品,同时,还包括展示这些艺术作品的方式及承载物,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性演示.另外,在本文论述过程中,“教育媒介”可以作为“教育语言系统”的组成部分出现的.

“教育语言系统”则是借用“语言系统”的概念,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约定俗成所形成的一些教学方法、讲解技巧及专业术语所构成的非文本性、非系统性的总结,同时还包括一些被广泛认可的作为示范性和标志性的艺术品及其复制品,另外也包括教学手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传递更加便捷,通信手段和通信方式日渐增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育的各个组成因素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艺术教育自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两个不同专业的教学即声乐教育、器乐教育来体现.


声乐教育的比较分析

在教育媒介方面,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环境下的声乐教育媒介主要是教师、钢琴、录音机和磁带、少量录像及少量的专业现场伴奏;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媒介除了教师和钢琴以外,录音机和磁带几乎被大量运用音频技术的数码录音器材所取代,同时通过音频技术处理过的伴奏所占据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视频资料大量出现,现场伴奏大量出现.这些仅仅是教学媒介方面的对比,这方面的对比已经可以看出信息化环境下艺术教育的优势,即大量资源的占有及使用.

在教育语言系统方面,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传统环境下,语言系统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示范性作品首先要求教师理解并掌握,通过实时的示范以演示给学生,因此,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来源于教师——当一部艺术品在教师未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下,是无法传授给学生——对作品的掌握,所以传统环境下的教学,教师是作为教育主体,而学生仅作为教育客体被动地接受.在信息化环境下,语言系统得到极大的丰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有了扩展,既可以选择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也可以选择集体课式的教学,甚至还可以选择非面对面的网络授课.另外,教学演示也从教师演示向第三方演示转变,由于视频资源的运用、音频技术的运用,使教师从掌握大量作品的要求下解放出来,而只需要关注对作品的理解,通过第三方演示来进行作品的教学,因此学生可获得的作品更多,选择的余地也更大.所以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主体正逐渐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定的自主性.

从教学效果来看,使用传统的交易媒介,声乐学习受到明显限制,在传统教育媒介的要求下,教师首先需要是一个演唱家,其次才能够成为一个教师,因此学生的技术技巧受教师影响极大;同时,由于教师需要将精力集中在对作品的学习和把握上,这必将影响到教师对教学技术的理解,因而影响到学生对技术和作品的掌握程度;另外,学生的先天嗓音条件有区别,而教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音区及位置,因此指导不同条件的学生过程中,示范作品存在困难.从这些角度可以看出,传统教育媒介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有一定欠缺的.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些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由于视频资料的大量占有,教师可以运用这些资料来示范、演示作品,并且选择优秀的视频资料对学生理解、把握作品有明显帮助;同样,对不同条件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指导,教师只需要教授基本的方法,效果和示范都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来进行.音频技术的运用对声乐教学的辅助作用也非常明显,这尤其体现在伴奏方面:传统的现场伴奏需要专人进行,同时需要伴奏人员花功夫进行准备,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伴奏,因此伴奏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音频技术的帮助下,MIDI(乐器数字接口)的运用,使伴奏成为一个系统化工程,并可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数据库,以备不同作品使用.通过音频技术,实现了伴奏效果的理想化和使用的方便程度.

器乐教育的比较分析

在器乐教育方面也有类似的情况.从教育媒介上看,传统的教育媒介除了与声乐教育相似部分外,还有其它重要因素,即传统乐器、正式出版的乐谱和少量手抄乐谱.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媒介,还有各种电声乐器、新发展简易乐器及网络资源等.

从教育语言系统来看,传统的语言体系除了与声乐教学相似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示范性演奏和示错性演奏、描述性语言解读作品情感等方面.在信息化环境下,这些因素在技术手段层面获得了新的解决方案.

将两个时期的教育媒介和教育语言系统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传统教育媒介中的乐器和乐谱,从实用性、获得的难易度、等各方面都有各自的限制,一些大型乐器(如钢琴、管风琴等),高,体制巨大,发音宏亮,制作难度较大,使用较少,因此不便于教学,也不便于练习.正是因为这些,器乐教育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些不利因素.在信息化环境下,由于电声乐器(如电钢琴等,作为钢琴的一种代用品被运用)和一些简易乐器(如双排键,作为管风琴的代用品现在被广泛运用)的出现,使学习成本大幅降低,乐器体制的缩小使得家庭使用成为可能,音量的控制便于任意时段的练习,在这些有利条件的影响下,器乐教育被顺利扩展开来.这仅仅是器乐教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一部分优势.另外在资源方面,信息化环境也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的出版乐谱和手抄乐谱存在有实效性问题,最新的作品无法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至广大器乐演奏者和爱好者手中,作品的推广因此受到影响.但是在信息化环境中,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广度都是传统手段所不及的,新作品从作曲者的手稿直接可以成为图片广泛共享,迅速扩大作品的影响力.

在教育语言系统中,视频技术的运用可以说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传统教育语言体系中,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演奏分成两个部分:示范性演奏和示错性演奏.示错性演奏主要是指模范学生在演奏中所出现的技巧、方法及读谱方面的错误,由于演奏存在个人因素,而且音乐表演又是一门时间性艺术,因此学生的错误通过老师的示错性演奏很难重现出错误的原型,因此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同样的错误由于难于认识到,无法改正不说,反而将错误练习得根深蒂固.这个问题在视频技术运用下获得了解决.如同著名运动员在训练时通常会录下自己的动作,进行分析,继而改进自己的技术动作;器乐教学也运用的相同的方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的演奏录下来,并在重放过程中指出演奏的错误,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在练习和演奏过程中难以体会到的错误,并清晰地知道错误的根源,在其后的练习过程中纠正这些错误.视频技术比教师示错性演奏能够达到的效果要好很多.

从这些教育媒介和教育语言体系的更迭中可以看出,技术的更新在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也是明显的.与传统环境下的教育手法进行对比,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手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对培养学生、培养人才所产生的效果更是积极而明显的.因此,教育手法应该与技术发展紧密联系,通过掌握大量的资料,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促进教育技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教育媒介与教育语言系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信息化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