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

点赞:5806 浏览:1994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人才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礼仪教育 人际关系 方法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从古至今,礼仪文明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当代大学生起码应做到知书达理、以礼待人.但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环境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差异,加之市场经济下受到来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高校礼仪教育的缺失,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对文明礼仪缺乏正确的认知,大学生不知礼、不守礼和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各大高校应该坚持强化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使中国的礼仪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1.大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现如今,虽然各所高校都制定校规校纪来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执行时总被学生忽视,久而久之制度校规变成了纸上空谈:夏季穿拖鞋和背心上课的学生不在少数;不爱护校内公共设施,在校内墙壁或图书馆书籍上随意涂鸦的大有人在;有的学生迟到早退习以为常;有的学生不注意个人修养,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勾肩搭背,果皮纸屑随处乱扔等等.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上述在校园内时有发生的不文明行为与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身份极不相称.特别是一部分大学生本位主义泛滥、做事无所顾忌,甚至将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误认为是张扬个性的表现;有的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却总冀望受到他人的尊重等等,由此可见,高等教育与低水平的个人素养、空有专业知识却缺乏文化内涵,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现如今,大部分企事业单位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选拔策略,多以其学历、证书来评判学生的综合实力,致使大学生受其误导,将学历、证书作为奋斗目标,而忽视了个人内在修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存在缺陷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高校素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教育质量差,很难使学生“入耳、入心、入脑”.为了改进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势,提高教育质量,各所高校有必要在素质教育中适当引入礼仪教育,专门开设礼仪课,理论知识讲授配合实践考察,用礼仪规范约束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个长效机制.

2.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

2.1 礼仪教育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文明行为,提高文明素质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中,礼仪教育属于基础内容.文明礼貌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文明程度,推广并应用文明礼仪知识,恰恰迎合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组织大学生参加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合宜的仪表、言谈举止等行为规范,促使其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微中知著,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规范自身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精神文明形象,进而以点带面,众擎易举,从而提高全校乃至全社会的精神文明面貌.

2.2 礼仪教育是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融洽的人际交往关系,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十分有利.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调研结果显示,能够以正确的方式灵活处置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人际问题的学生身心发展更健康,而且富有同情心,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及吉米·道南与约翰·麦克斯韦尔合著的《成功的策略》均导出同一则公式:个人成功等于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当高校生步入陌生的生活环境以后,迫切需要通过人际交往活动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并希望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独立的人格.由此可见,积极参与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过渡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这一过渡,就必须掌握礼仪常识和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这样才能快速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3 礼仪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提高社会心理承受力 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掌握并灵活运用基本礼仪知识是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生活在一个特定风俗、礼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必须懂得运用该环境约定俗成的礼仪风俗才能与他人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一个“成熟的人”会自觉按照社会礼仪规范从事社会活动.反之就会被社会环境所排斥,社会舆论也将进一步约束其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表现.“准社会人”是社会对高校生的一个身份认同,也就是说大学生初具社会人的某些特点,但尤其处于学生与社会人之间的过渡阶段,因此是“准社会人”.大学生渴望人格独立,并且对社会生活有憧憬、有向往,但是很多学生对人际交往问题都非常困惑,甚至心有忌惮.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强,说明他们能够以平常心应对交际活动中遇到的矛盾冲突或各种问题,并且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及时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通常对重大交际活动心有忌惮,坐卧难安,以致在交际活动中行为表现异常,如语速过快、四肢颤抖、心跳加快等.所以说,加强高校生社交礼仪教育,帮助其了解各种礼仪规范,能够满足大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同时也能增强其社会心理承受力,促进其社会化.

3.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分析

3.1 加强宣传,明确礼仪教育的目的,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针对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既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迎合了文明社交的基本要求.要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首先从宣传做起.在全体学生中宣传礼仪教育的精髓,阐明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端正学生对礼仪教育的看法和态度,并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其加强学习和锻炼,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不断提高自我礼仪修养.实际执行过程中,文化素质教育正在执行,在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强化礼仪教育,切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或一味的宣扬口号而无实际行动,以免礼仪教育过于形式化;应适当引入典型案例,以此为线索进行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教育成效. 在礼仪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礼仪教育的执行者,还有可能是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处处体现其个人修养(包括文化修养、礼仪修养等),教师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某个细节都有可能被学生效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往往影响学生一生.为了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人格形成产生正面的影响,教师必须秉承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不断强化自身礼仪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

3.2 开展礼仪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辅相成 现阶段,各大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只有“高级文秘”等特定专业才会设置礼仪教育的相关课程.礼仪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有一定局限性,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课程.高校在课程安排上,不得不照顾各专业、各个阶层学生的要求.社交礼仪初级课程已无法满足高级文秘等专业学习需求较高的学生,学校要结合办校条件进一步扩展礼仪教育范畴,在课程内容中适当引入日常社交礼仪、公务礼仪和涉外礼仪等多个领域的礼仪知识.针对非本专业的学生,则要开设形体礼仪、跨文化交际礼仪、实用公务礼仪和现代社交礼仪等公修课,为学生提供多个选择机会.除此之外,可同步开设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演讲与口才和民俗学等人文素养类辅助课程,加深学生对礼仪素养课程的理解.

3.3 开展礼仪活动,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 礼仪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全体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高校作为推行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阵地”,应定期开展礼仪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题讲座,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鼓励其揭露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并对校内人文社团的相关活动给予指导和协助,为礼仪教育创设一个融洽、明快的校园人文环境,使大学生在接受礼仪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此外,高校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应提高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除以身作则外也需要多加宣传,以此促进学生对礼仪素养的重视程度.对高校礼仪教育现状的关注、应对及系统的策略研究必将成为新时期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关注的重点,也只有真正重视礼仪教育,加强当代大学生对社交、公务礼仪包括涉外礼仪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增强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