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意义

点赞:30599 浏览:1431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审美教育不但是完善人格提升个人素质的必需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人才知识全面化,素质完备化的重要要求.语文教育不管从其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还是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语文教育中,应当注重审美教育,加强审美渗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从而达到提升理想人格的最终目标.

【关 键 词 】审美教育;语文教学;理想人格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346(2008)10-0096-03

审美教育,也就是美育,美感教育.它以美学理论为基础,陶冶人的情感,健全人的心理结构,培养人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思想道德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就其基本属性来说,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认识活动和意志行动而产生和发展的,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需要.因此这种情感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

语文审美教育,则是以语文的内容与特性为对象,以塑造全面发展的完美人性为最终指向的形象的情感教育.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曾说过:“语文就是思想,语文就是生活,语文就是你这个人,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古人说,师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欲做学问先做人,这也成为了从古到今教育教学家致力追求的目标,语文教育不管从其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还是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个方面来看,并且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和奠基石,语文教育毫无疑问的率先举起了这面大旗.因此,语文教育在对人的德育美育的培养方面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一、

首先,从教育的终极目标来看.在西方的语言环境中,美即艺术,美感教育即艺术教育.席勒继承了康德的思想,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自由的,现实失去了的人性,而在艺术中却保留了人性的完整自由.他说:“人性已丧失了尊严,但是艺术拯救了它等高尚的艺术比高尚的自然更能垂久”,它甚至在真理之前,就使得“人性的高峰已经是灿烂夺目”了.席勒将他那审美教育的必要性的观点,建立在一种关于人性的基础理论上,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必须将艺术和美引入生活的所有维度和我们的教育核心.从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上来看,《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就明确指出了“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等具体目标.这就从理论上规定了语文教育的使命,为其发展确立了明确的前进方向.语文教育表面上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习者的言语和理解能力.实则是对思想品质的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这也正与席勒德美育人性论教育思想所吻合.

其次,我们来看看语文教育中美育的作用.一个人对美的欣赏和创造的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整个社会良好的风尚,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有赖于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审美教育培养人的高尚审美情趣,帮助人们区别美丑妍媸,从而趋善避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的艺术形象总是能够鼓舞人们产生一种向上的意愿.美育的作用就正在于它能充分发挥美那种震荡人心的力量,对社会生活发挥出巨大而深刻、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形成人们的感情、思想、心理、意志和道德品质.对于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其美感教育的作用更是不可忽视的.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作用实际上就是美学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它的作用就是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最终达到完善人格的终极目标.


最后,具体到语文教育的内容上,更是突出地体现了审美教育的特点.审美教育的领域非常广阔,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日常生活领域中,都可以进行审美教育.但无可否认,通过文学艺术来进行审美教育,是最好的途径.为此,我们将以文学艺术教育作为重心,来考察审美教育过程的独特性.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文学为什么具有了审美教育的特性?文学的本质也就是人的本质,艺术的审美,文学的审美,其最终意义正是要表达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类的终极追求,是人的本质意义,也是文学的本质.

二、

第一,文学作品中涵盖的形形色色的内容正是为实现育才、育人、育德这个目标,当今资讯的发达使得文学作品、阅读材料、语文教科书包含了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各个门类,各个风格的内容,从它们中间,人们看到了爱恨情仇,看到了生离死别,看到了科学艺术.看到了法律人文,自然也看到了争权夺利,看到了自私贪婪等人是社会生物,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在阅读、品评、鉴赏这些内容的同时,才会与作者与主人公产生深刻的共鸣,我们会激动、会兴奋、会哀伤、会愤怒、会拍案而起、会潸然泪下,正是因为这些与人们的思维、神经、情感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无疑是道德情感与美感教育的最好方式.

第二,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会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道德品质上的感悟和教育.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为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其中突出了不少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朴实善良的、机智幽默的、奸诈狡猾的、迂腐教条的,为爱情忠贞的、为理想奋斗的、为自由献身的等这些形象特征,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冲击和灵魂上的思考.这种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感知,更能近距离全方位的接触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在光明与黑暗的强烈对比中,净化思想、陶冶心智,在冷眼旁观文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同时,热切关注自身人格、性格的不足和缺陷以达到对其的完善和发展,促进审美教育目标的实现.

第三,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学习者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与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一篇作品,就其写作目的来说,无非是向读者传达一种思维、一份情感、一个感悟、一方心境.而在这种情感与智慧传递过程中带给读者却是极大的震撼和冲击.人们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均由此而慢慢发展,人们的道德意识、法律观念、爱心和犯罪感也在这样的学习中逐渐发展.很多国家将国情教育作为激励民众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语文教科书上明确提到这些以引发国民的危机感,而这一点在我国的语言文学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看古代文学,我们欣赏李白的磅礴大气、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豁达通脱;在现代文学中,我们摒弃时的无法制无,对都市人的迷茫彷徨又感同身受,这种情感体验使得语言文字在思想品德审美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语文教育的内容、方法及目标处处传达着美育教育的信息,文学作品中更是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人们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的过程.阅读、品评和鉴赏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判断能力及高尚的情操,因此可以说,语文教育中的美育教育具有全方位、综合性的特点,它的林林总总,包罗万象使得语文教育在美育这方面的优势十分突出.

本文以上诸多的内容指出了语文教育在审美教育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事实上,要真正将审美教育落到实处才是教

育学家应当致力追求的目标.在素质教育中,美育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中之重.

首先,从教育者本身方面来讲,语文教育对教育主体的要求成为了其具有德育美育教育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标榜,一名优秀合格的语文教育者,除了必须有对待事业的满腔热情,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储备,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的塑造自身人格,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品格完善.而如何在语文教育中充分发挥它自身的道德审美教育方面的显著特点,充分认识到语文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并将其密切联系起来,成为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这也是语文教育工作者要面临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比如说:大力宣传美育在全面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欣赏和创造艺术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养成文明的行动习惯和优美的仪表风度等等都是比较容易实施和具有明显效果的措施.

其次,具体贯彻实施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语文教育实际上主要是文本教育,美学中对文艺独立性和所谓内部规律的研究最终使审美本身获得了前所未有重要性,也使文学文本获得了一种非政治化的存在基础.将这一理论应用到语文教育中,语文教育者应当根据语文教育本身的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和完善美的能力,把这种审美的主体性从教师传递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承担起来对“美”的理解,获得审美快感,激起审美意识.

罗丹曾说过:“美是无处不在的,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想要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育中,那么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要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寻找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不管是自然美还是社会美,都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去寻找和发现的.大自然千姿百态,风光各异,美不胜收.这些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学会发现、观赏自然美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相比较自然美而言,社会美的最大特点是来源于实践,对于社会美,人们不仅能欣赏,而且也能参与创造,它与社会功利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美的创造,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课文中先进人物的伟大理想、高尚情操与光辉业绩,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好心灵,都是社会美的反映.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美好品格,都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它可以让学生从中辨别真、善、美和检测、恶、丑,激起对社会生活的美的追求.

当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此时作为教师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学习语文课文时,欣赏课文的思想与艺术,首先是感知课文的感性形象,接下来学生才会从感知中获得正确的理解.只有正确的是非观与爱憎观才能使学生受到积极的熏陶.感知美应该是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真检测、美丑、善恶,善于鉴别、分析和评判,从而获得正确的审美认识和审美能力.

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审美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最重要的一点,从美育的实践性的角度来看实施的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谓美育的实践性,是指美育在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时所体现出来的实践性.

美育之所以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是因为:(1)美的实践性、美感的实践性决定了美育的实践性等如果离开社会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那就不可想象.(2)美育的目的决定了美育的实践性等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能够净化.因此美育必须注重实践,让受教育者亲眼看,亲耳听,有亲身的体验.(3)美育的手段和途径决定了美育的实践性.

四、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教育,它必定在人们的道德与审美发展和完善上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郭沫若先生说:“人类社会根本改造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改造应当是从人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既然如此,语文教育更应承担起人的改造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审美教育的作用,完善国民人格,提升国民素质,在这个立人的基础上再去立学,这一点语文教育应当做到也必定能做到.

美学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根本目的正是为帮助人们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审美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正在于旨在“培养社会的人的一切属性,并且把他作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把他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并且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和完美人格的人.”审美教育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加焕发出光辉,在人类文明中,创造出最高的价值――为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新人,为成就完美人格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德]弗里德里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M]. 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德]伊曼努尔康德. 判断力批判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顾建华,张占国. 美学与美育词典[M]. 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4]章承董. 语文课审美教育方法浅探[J]. 文科教学探索,2006(11).

[5]阎立钦. 语文教育学引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Shallowly discusses in the language education the

esthetic education significance

xulu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Literature college)

Abstract:The esthetic education not only is consummates the personality to promote individual quality the essential way, also is the sociali new time is prehensive to the talented person knowledge, quality plete important request. The language education no matter from its teaching principle, the teaching goal or its course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so on each aspect looked all has the superiority which other disciplines does not he. Therefore in the language education, must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esthetic education, strengthens the esthetic seepage, sharpens the student esthetic ability, thus achieves the promotion ideal personality the ultimate objective.

Key Words:Esthetic education, Chinese teaching, Ideal person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