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中国教育

点赞:3589 浏览:129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代人物质、浮躁,折射到教育,亦浸染上几粒世俗红尘.教育本是一方净土,人类的精神家园.可圈里人也难沉下来,焦虑涂抹在脸上.

笔者教了二十年书,在长长的光阴里苦苦期许,盼得日出云开:新学期不用再上晚自习.让我与同仁欢呼雀跃,如脱笼之鹄,扑棱着翅膀.

可学校担心成绩下滑,便将早读由20分钟拉长到40分钟.学生40分钟中规中矩读下来,先前饱满的精神,便大打了折扣,以致第一节课元气大伤,支楞着脑袋,没精打采将一天的功课苦撑下来.

下午由三节拓展到四节,把学生户外活动的时间挤压得荡然无存.我不是抱怨学校有意为难学生,它迫于生存的压力,便想到把时间拉长这个简单、徒劳几近无效的办法.

其中传递出的信息,是不是出学校教育的焦虑?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获得综合评估第一,不惜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其背后的推手,更令人深思、浩叹.

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语、数、外才考80多分.为让孩子有个灿烂的前程,不惜节衣缩食,送孩子上奥数班、外语班、钢琴班、绘画班,纵然孩子万分不愿,也由不得孩子说了算.今年小考又听到一位亲戚抱屈,孩子294分,却未能进入某重点中学重点班,要知道孩子平均每科98分已经非常优秀了,但做父母的仍然不满,从中是否折射出家长在对待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所持的焦虑.

老师授课也紧跟小考、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功利色彩越演越烈,分数上锱铢必较,以成绩论英雄.扭曲的价值取向,让孩子深陷于课业之中.有些小学生不到十点完不成作业,想把自己摆放到床上去都难.而高中生需上四节晚自习,将眼睛熬成熊猫.素质教育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眼里,仍是一种奢望.

从校内到校外,整个社会营营役役、席不暇暖,焦虑的中国校长、家长、师长们为孩子的前程奔波着忙碌着.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淡定下来,静观鱼忙,不再为上“名校”缴纳几万至几十万的“赞助费”,甚至达到“拼爹”,“拼钱”,“拼命”的程度呢?

2011.5《教师博览》中《不焦虑的美国家长》一文,或许会给中国教育许多借鉴和启示.

美国家长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不是语数外有没有80分,而是“孩子你自己开心就好”、“你能独立完成任务就好”、“你只要不对我撒谎,犯错误也没关系”或者是“只要你不触犯法律和道德规范,干什么都行.”

焦虑的中国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孩子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美国家长对孩子采取放养的态度,并不是说对孩子没有要求,而是奉行“低级”要求准则.他们把自己的期望值放在底线上,只要底线以上的都是惊喜.

因此,当一位美国妈妈拿到儿子的成绩单,仔细观察后,惊喜地大叫:“儿子,你上次美术课没及格,这次及格了,真是值得庆祝.

工程师尼克小时候数学、语文、自然课全不及格,但是爬树、手工、模型设计却是优.在尼克童年的脑子里根本没有“数学不及格”这条信息,他专注于自己的强项,长大后,顺利地走上了适合自己的岗位.

在美国家长眼里,“爬树比数学重要”,“只要开心,随你干什么都行”,正因为美国家长的“低级”要求,让教育变得轻松,让思维变得活跃,让孩子朝自己的兴趣爱好方向发展.这样,父母快乐,孩子也开心.长大后,也没看见多少孩子不学无术,倒是很多孩子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自信.中国的老师和家长是不是也该调整心态,学学美国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焦虑、担忧、愿望和控制欲强加给孩子,还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这样,父母和老师不为孩子所累,孩子也不为父母和老师的“负责”所累.


研究表明,焦虑不仅不利于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和健康状况下落.因此,老师与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消弭焦虑,笑看潮起潮落,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飞翔.

其实教育的最高境界乃是无教而教.《礼记.学记》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自主、我充实、我快乐.”

让我们期待这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