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教育

点赞:17478 浏览:8076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数学课堂中的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创新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1.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新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造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因此,教师在观念上要创新,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关键.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追求、感情、想法、体验、需要和感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因此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愿意亲近你,与你谈心、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一种和谐、友善、温馨的氛围,真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力保证

在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阶段,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采取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答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实践体验活动.其次,教师还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疑开始的.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

1.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

2.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可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

四、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去解决,去创新.

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学生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动,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