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点赞:8168 浏览:326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审美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是通过具体课文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祖国的丰厚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丰富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其次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时处处、时时留心观察美的事物、美的生活.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的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那么, 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利用语文教材,实施审美教育

小学阶段的审美教育应贯穿在各科教学中,音乐课以优美的乐曲,和谐的旋律,使学生得到艺术享受;美术课以绚丽的色彩,清晰的线条,使学生赏心悦目;体育课以健美的动作,激烈的竞争,使学生身心愉悦等语文课中的美育,则是以曲折的情节,动人的形象,悦目的环境以及富有韵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在这方面语文教材为我们实施审美教育提供了大量的丰富的内容.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包括有自然美与社会美两部分内容.

(一)以人物形象净化学生心灵

社会美,就是社会生活美,它以光辉的形象,感人的事迹,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从而获得激荡人心的美感.

教材中的社会美的审美范畴包含了崇高美、壮美、优美.

(1)崇高美.这是一种伟大的庄重圣洁的美.例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崇高精神;《工人代表》中刘少奇不畏的胆略;《一个苹果》中战斗集体的阶级情谊等这些形象具有强烈的道德震撼力量.

(2)壮美.这是一种具有雄伟的阳刚之美.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董存瑞壮烈献身的精神;《景阳冈》中武松豪放无畏的性格;《小英雄雨来》中雨来的机智勇敢的品质等这些形象显示了自身巨大的力量,使人获得振奋,产生激荡人心之美感.

(3)优美.这是一种柔和优雅的美.例如:《上学路上》中少先队员保护集体财产的美德;《忆铁人》中王进喜为民解难、勇于改错的品质;《渡船上》中素不相识人互相关怀,为他人着想的社会风尚等这些形象是真善美和谐的统一,是社会生活的需要.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审美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语文课上,就是在分析一个个美的形象过程中,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净化心灵的.

(二)以自然美激发学生情感

自然美的主要特征是侧重于形式美,它以自然感性形象而直接引起人的美感.通过美的形象,美的生活,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中自然美的范畴又包括了宇宙美、植物美、动物美等.

(1)宇宙美.例如《海上日出》《火烧云》《桂林山水》等.瞬息万变的自然现象,优美的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使人感情激荡,感受到天地之博大,宇宙之美好.

(2)植物美.例如《老槐树》《我爱故乡的杨梅》《美丽的大兴安岭》等.充满活力的植物,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使人感到生活的情趣,生命的意义.

(3)动物美.例如《猫》《壁虎》《翠鸟》等.特别是那些人格化的动物:无私奉献的老牛,人类忠实的朋友──老马,充满母爱的鹌鹑.这些形象,使人感到人世间充满了爱与温情.


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自然美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情感.

二、 熏陶感染, 体悟情感美

语文美育也要靠感情的 “渗透” 及审美实践的感染和陶冶来实现. 体味感悟是关键, 是核心. 体验是主客体的沟通, 所以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实践、 体验, 通过教学艺术启发学生进入体验状态. 叶圣陶先生说: “最要紧的在多比较、 多归纳、 多论文格式描述、 多体会, 一字一句不放过, 引导学生揣摩语感, 体味感情.” 这样, 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大凡名篇佳作, 无不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有的托物言志, 有的借景抒情, 因事缘情者有之,直抒胸臆者有之.因此, 在教学中要力求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把握住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 并把作者创作时那种激奋的情感表现出来, 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 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 从而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使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理解课文的美, 获得启迪和教益.采用多种方式启发体味, 引导学生感情体验, 并进一步扩展情思, 是培养审美理解力的好方法.

三、 言行揣摩, 领会形象美

美好的人物形象能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从而产生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语文教材中描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 有一心为民的孔繁森、 大禹, 有潜心科学研究的达尔文、爱因斯坦, 有勤学苦练的梅兰芳、 怀素, 还有深爱自己母亲的陈毅、 沉香等他们对事业、 对科学、 对真理、 对人类之美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无不体现在他们的一言一行中.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好好揣摩他们的言行, 并透过表面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运用判断、 比较等方法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寻找他们的思想根源, 从而感知人物的形象与心灵.

四、 拓展延伸, 学习创造美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审美教育的归宿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创造美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宝贵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当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美时, 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灵感, 这时教师就应趁热打铁、 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论文格式把整个审美过程进一步提升. 语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 结合课文的学习, 诱导他们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造美的活动.比如表演, 既是一种欣赏, 又是一种再创造, 进行写作练习, 也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可采用续写式、 仿写式等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训练.

综上所述,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必须重视美育渗透,要生动而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结构美, 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愉悦, 精神上得到满足, 情感上产生共鸣, 理智上得到启迪, 不知不觉地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升华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