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探析

点赞:3546 浏览:106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之一.随着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幸福日益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因而,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幸福;幸福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053-02

一、幸福观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要内容

追求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须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对幸福的追求更是即将迈入社会、走向职业岗位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的一种期盼与渴望.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他们提升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建构幸福生活,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幸福观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意愿,也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

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但并非人人都能获得幸福.影响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观的因素有:

1.受到社会经济关系的冲击.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长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不断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伴随着道德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不得不面对多种多样的利益冲突和道德冲突.目前,在幸福观价值取向上存在精神滑坡,价值主体的个人主义倾向、价值标准的拜金主义倾向和价值取向的实用主义倾向似有抬头,对身体和物欲的满足成为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这些不可避免地要对正处于人生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幸福观.

2.德行与幸福存在某种程度的背离.道德是个体认识把握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方法,是个人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它为个人克制提供理性控制,为个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为个人获得幸福提供源泉.美国思想家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就认为,如果一个社会好人得不到好报、恶人受不到应有的惩罚,却仍然要求人要无条件地讲道德,把道德的本性看作自我牺牲,就会造成个体道德与社会的悖论——“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一个理想、合理的社会,应当体现“善恶因果律”,建立公正、公平、合理、人道的德福约束机制,才有可能实现个人的幸福和正确幸福观的培养.目前,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德福相背”的现象,如“无德而富,有德而贫”,“老实人吃亏”,道德标准的偏差甚至扭曲动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道德价值的认同,强化了他们不道德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动机,使“道德”成为他们获取幸福的障碍.显然,道德失去魅力和感召力不仅危害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生活的公正稳定,而且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幸福观的养成.

3.幸福观教育机制的不健全.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化倾向,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工具,把教育降格到只以训练人掌握生产技能、生产技术,为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层次,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和幸福感的产生.更为严重的是,高职院校的德育在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时,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使幸福观教育内容狭隘,轻时代色彩的注入使幸福观教育形式单一,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使幸福观教育方法片面,最终导致幸福观教育在高职院校边缘化.

4.高考的影响.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身体、认知、情感以及精神世界的发展,更好地感受并创造幸福,但在现实世界中教育似乎是在为高考怎么写作.在高考中没有考进理想的大学,有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产生挫败感,感到自己“不幸”,并把“不幸”归结于外界因素,甚至把挫折归因于自己命不好,而不是去努力改变处境;有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过多地责备自己,造成幸福体验减少,更为严重的是产生“习得性无助”,很难从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意义.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了新的理想目标,精神压力减少,经过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之后,会明显感到无聊和厌倦.理想信仰的缺乏,毫无人生追求的生活,带来的是人生意义的丢失,从而失去了人生幸福.

三、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内涵

获得与感受幸福都是一种需要磨砺和培养的能力,即“幸福是一种能力”.既然幸福是一种知识、情感和能力,那么对幸福的追求就需要教育作出相应的准备和指导.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如果把人看作一个个体,那么教育应该为使人获得幸福而做出贡献.”加强幸福观教育是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正确幸福观的基础,及时有效地纠正他们在幸福认知上的偏差,有利于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

1.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是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幸福是人身处于美好生活之中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一种生存状态.这种“积极体验”就是幸福感,它是人在美好生活中油然而生的一种感受,是人获得的幸福心理体验.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只有在科学幸福观的指导下,人们才会产生生活在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情感体验——幸福感.当前高职院校中个人主义、私利主义时有抬头,社会责任意识淡漠,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认为只要个人的愿望得以实现就是幸福,为此甚至可以不择手段.科学的幸福观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崇高目标的追求的高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过程幸福与结果幸福、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享受幸福与创造幸福的关系,树立以他人幸福为己任、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相统一的观点,不仅追求和向往幸福,而且还通过个人的努力创造幸福,使幸福的精神性和和社会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大力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使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科学幸福观的重要保障.人文素质,就是指人的文化修养,它的内涵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情感、人文修养、人文追求等.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了人的道德水平,而且决定了人们对幸福的真实把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从关注社会与自然发展的高度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实现人的发展来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弥补高职院校大学生文化底蕴不足,文化品位不高,文化视野狭隘等缺陷,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追求崇高而完善的人格,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政治思想方向的选择和价值取向上打下文化和审美的根基,指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幸福观.所以,在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过程中溶入哲学、历史、文学、学、美学等各个学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向的合理的人文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视野.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创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班集体,为人文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优良的环境.

3.提高德性水平.德性是构建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幸福是人性满足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幸福的心理体验必须合乎社会道德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性与幸福紧密相联,“幸福即是某种德性”,“幸福即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尤其是理性德性能帮助人认识和区分真正的幸福与虚检测的幸福,认识人的本质需要及生活的价值追求.具有良好德性的人往往具有求善的潜能和良好愿望,相信道德理想和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从而获得人生终极的幸福体验.高尚的道德不仅提升幸福内涵,还能帮助人们获得幸福所具有的能力.高职院校进行幸福观教育时,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德性水平,重视培养学生善念、善行,塑造学生“善”的人文情怀,满足学生深刻持久的精神需求,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受力和创造力.“学校应当成为一个道德丰富的炽烈地燃烧着的策源地,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欢乐,这个活动领域的顶峰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善,从充满着高度道德意义的高尚活动中获得体验自己的人格尊严感的幸福.”


4.培养学习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获得幸福的主体条件.经过紧张的高考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没有确定新的理想目标,“外部压力降低,精神压力也渐松懈,在过了一段无所事事的日子后,感到了空虚和厌倦”.理想信仰的缺乏,不仅带来庸庸碌碌毫无人生追求的生活,还带来了人生意义的迷失,直接导致人生幸福感的下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主要任务是学习,要充分认识到学习的意义,不仅要把今天的学习看成是实现将来幸福的需要,还应看到学习本身是一种创造幸福的活动,在学习中创造幸福和感受幸福.只有具备对学习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即学习能力,才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生命的潜能和创造性,通过学习达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生活.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高效的学习效率和良好的成就感定会使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幸福.

高职院校幸福观教育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5.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是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障碍或干扰,其目的不能实现、需求不能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状态,被称为挫折.幸福作为人的理想完美存在状态,应当通过人的努力以一定的代价才有可能换取;幸福作为对人现实存在的体验,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对痛苦不幸的感受才有可能真正被感受.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随时面临着困难、风险、挫折与失败,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近年来,社会普遍感受到青年承受、克服挫折的能力减弱.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力,培养其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并能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具有较强克服挫折能力的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通过心理认知水平和情感控制能力的提高获得幸福的感受.一方面,帮助高职院校大学生客观地剖析自己,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业、成长进步、友谊与爱情等方面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做到既不盲目自负又不自暴自弃,既不苛责自己也不推卸责任.另一方面,传授高职院校大学生调节心理的技能,使他们通过自我调适、自我排解,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这都是提高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职院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开展幸福观教育,提供学生获得幸福方法,培养学生感知和获得幸福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和谐统一,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身心健康、懂得追求真正幸福和快乐的人,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肩负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