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点赞:25196 浏览:1178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我们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尝试着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关 键 词 :优化课堂,引导情感生成,深化情感升华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09-02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等”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无疑是必不可少的“养素”,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的情感因素是学生适应环境,成功的学会学习和生活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情感教育可以强化或抑制认识发展过程,并影响制约学生活动发展方向.《新课程标准》也将“情感和态度”列为三大教育目标,强调“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应当承担对人的发展和完善的终极关怀,这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基于此,我们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尝试着进行情感渗透,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情感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认识和思考.

一、优化课堂教学,引导情感生成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活泼课堂与枯燥课堂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影响学生良好情感的生成.教学不仅仅是“教”,更重要的是还是一门艺术,一门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者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在课堂教学中去激励、去唤醒,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克服不良情感品质,使健康情感品质得以发展.

(一)师生平等,诱发良好情感的基础

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是同时存在的不同方面,没有无感情的纯认知,也没有无认知的纯情感,认知和情感总是相伴而产生的,并且相互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教学氛围、愉快的情绪可使感知敏锐,记忆增强、反应快捷、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紧张、焦虑等,则会阻碍认知活动的开展,降低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和谐氛围,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也会高涨,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情,诱发学生良好的情感,针对学生不同个性,抓住数学课堂的第一节课,因为它是学生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教学中为了燃起学生心灵的火花,我课前深入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特别是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学生.教师真诚的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和你们在一起,在新的学期中,希望你们能帮助老师,使我们共同进步.”真诚和蔼的开场白使得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亲近的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有针对性送给学生诚恳的话语.如:“老师不希望看到另一个‘数学小马虎’”、“你的解法真不错,老师也没有想到,你比老师更聪明,老师佩服你!”等等.通过敞开心扉的交流使得学生看到了希望,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师生之间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初步建立了和谐的情感.

(二)成功激励,激发情感的动力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数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等特点,其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为学习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迁移,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迁移、发现、解决新问题,根据学生个性特点,让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我把例题改成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复习后,引入新课,在乘数前添上百位,启发引导说:“乘数的百位上增添了一个数字,根据学过的两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怎样继续乘下去呢”学生尝试着练习,请差异较明显的三名学生进行板演,结果全部做对了,同桌之间还相互说清了算理.接着,我说:“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学生们还在惊讶:“今天的知识怎么这么简单!”此时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学生脸上,欢乐充满了整个课堂.

(三)质疑问难,保持良好情感的“活水”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要不断地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培养学生主动、创造的心理品质.例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教者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制作学具拼图表示1/4、2/3、3/5等课上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拼图,让他们拼出不同的图形并讲解自己的意图,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积极地引导学生去大胆质疑,敢于向书本,向权威挑战,同时教师应主动地为学生创设条件.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时,我一反课本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计算梯形田地的面积呢”学生在问题中,在认知冲突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接着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发现.在讨论的基础上,学生找出梯形的面积推导有三种方法:⑴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⑵将梯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⑶沿梯形的两腰延长,交于一点,变成一个三角形.学生在自主发现中,运用旧知识通过⑴、⑵两种方法推导出面积公式,虽然方法⑶,学生用现有知识无法推导,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教师应肯定学生方法,给予表扬.学生在操作中不仅掌握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操作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化归思想地渲染,在合作中,在研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做到了思维共享,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疑”中促进情感发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四)客观评价,师生情感融洽的纽带

教师对学生课堂板演、课堂练习、作业等要注意运用客观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不是评价学生的对与错,不应只用“×”或“√”,而是评价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学校要为‘红花幼儿’做60朵红花,已经做了35朵,还要做多少朵”绝大部分学生在解答时都是“60-35等于25(朵)”,有一位一年级学生却是这样做的:“35+25等于60(朵)答:还要做25朵.”其思维过程通过算式展现出来,以“顺”的思维解答“逆”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创新.

再如,一次数学活动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132辆二轮自行车,现在有260个轮子,够不够并说明理由.

对于这道题目,我心想,教师要引导学社广找出自行车和车轮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再去思考解答.

方法1:求出要装配132辆自行车需要多少车轮:一辆自行车要2个车轮,132辆则需要132×2等于264个车轮.现在只有260个车轮,还差264-260等于4个,说明不够.

方法2:先求出题目中给了我们260个车轮它可以装配多少辆自行车:用260÷2等于130,说明可以装配130辆自行车,而现在要装配132辆,还有2辆自行车没有轮,说明不够.

在我的思路中,无谓就这两种方法,然而,当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中、在讨论中思考后,我突然发现一位叫尹露的小女孩列出这样的算式:260 - 132等于128.这是何意我无从下手,车轮与自行车的数量“风牛马不相及”,如何才能找出关联我自己深深陷于思考的困惑中,只得把问题交给学生:你是怎么的思考的尹露的回答别具一格,她说:“如果让132辆自行车‘站’起来,那么每辆自行车只需要一个车轮,用260 - 132等于128个车轮,也就是多了128个车轮,但是由于每辆自行车需要2个车轮,如果剩下和车轮也等于或者大于132,那么260个车轮就够用.而现在只剩下128个,比132小,说明不够.”

让自行车“站”起来,让自行车活动起来,让自行车像人一样具有活动的生命,多么独特的设想!在学生的心目中,自行车也是有生命的等对于学生的设想,我给予学生很高的评价――让学生成为我的老师,至今,该学生对此还津津乐道.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心理学动机理论,实施“双向评价”,从学生的认知、情感两个方面评价学生.学生在认知错误的不能得优,但在正确率、解题方法、书写等情感因素上可以得优,这样不但在认知上进行了反馈,而且对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善待学生的错误.课堂中教师要多关心学困生和心理障碍生,使他们有信心学好.如果发现他们做错了题目切不可一味的训斥,简单的批评,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会萌生自卑的消极心理,因此评改时,在其正确部分打“√”,与学生一起查找错误,及时利用错误的资源,耐心点拨.同时,对学困生的作业要经常的面批,但也要注意地点与时间的选择,防止出现抵触的情绪.

二、开展课外活动,促进情感发展

课外活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增长才干促进学生健康情感品质的养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正如某位哲人曾说:“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经验是促进学生个性形成的肥沃土壤.”因此,课外活动的开展是促进学生健康情感品质形成的有效途径.

(一)自选活动,促独立、自主情感的发展

学生自主选择活动是学生自我意识的体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活动,学生都愿意参加,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成为活动的主人,促进其自身独立、自主等情感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应用题”时,我根据学生对该应用题的困惑,针对性的设计出“小小翻译家”,让学生尝试着把数学语言翻译成数学式子,再由数学式子翻译成日常用语,让学生去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除此之外,我还在班级中建立“数学游戏组”、“数学迷宫”、“数学家的故事讲演组”、“生活中的数学组”等,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自己总结学习研究成果,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权利和主人意识,教师只是各小组的共同参与者与指导者,起着辅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尝试、去探索、去实践、去解决,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发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情感品质.

(二)小组合作,培养协作情感

合作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由于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师要目的的加以指导,在知识的重点或难处,开展小组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个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直到达成共识.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之中,掌握学生思维的动态,监控活动过程.通过互相交流,相互启发,在研讨中学,使学生会想问题,会解决问题,建立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例如,在苏教版第七册实践活动课《我们去秋游》中,为学生创设一个集体秋游的情境,使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消除与课本的距离感,激发兴趣,启迪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通过对秋游的准备如旅游路线、游览费用、包车费用等,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讨论,完成一些有关数学知识的解答,从而解决实际的问题,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合作意识,培养了其协作能力、协作情感.


三、互动拓展,深化情感升华

(一)学科互动,延伸学生情感品质

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数学课堂、数学活动,还应向其他学科开放,在其他学科的相互配合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努力做到各学科间的互动.教师要积极乐观的去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去教育感化学生,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证.教材是教学的蓝本、客观依据,只有深入钻研挖掘出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才有可能把握住教学内容的情与知的结合点,即那些关键的耐人寻味处,才有可能创设出一种极富陶冶力量的情境,才可能培养良好的积极的情感,做到学科互动,深化情感发展.

(二)家校结合,拓展情感教育氛围

据媒介披露:家长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子女在学校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在家中却成为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其实是教育的悲哀.学生健康情感品质的培养在家庭、学校之间严重脱节,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我们以为,学校和家长应共同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培养其自立、自理,独立的健康人格.学校注重学生“知”“情”的教育,家长加强“意”“行”的培养,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信这样学生的情感理念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情感品质才能得到升华.

在我看来,教育不是要塑造学生、改变学生,而是要适应学生,适应其自身发展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学校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把情感教育融汇在课堂中,活动中,心灵的交流中,家校的结合中,将情感转化为动力,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使知识、技能和情感相辅相成,同步升华,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