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

点赞:32949 浏览:1548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高职教育普遍缺乏人文素养培育的内容,这不仅不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不利于高职教育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文教育的缺失表明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本文旨在揭示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人文教育;理性回归

作者简介:赵旭东(1976-),男,浙江余姚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71-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无论是学校、专业、还是学生的规模,都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高职教育长期受到就业导向以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的影响,高职教育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对于人文教育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每况愈下,这种情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的持续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以及价值,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技术技能,而是应该让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高职人文教育的缺失与回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现状

(一)理论脱离实际,教育脱离情感

目前,高职教育对于人物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将人文教育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之中.何谓人文教育,对于很多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十分模糊的概念.人文课程与技能可能在课时上明显失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同时,对于学生今后职业生涯十分重要的职业生活规划课程,以及职业道德培训课程,也完全没有被纳入到教学体系之中.即便是与人文科教育有关的“两课”,也仅仅被学生视为一种考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理解其中的意义.人文教育流于形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缺乏情感,因而大大影响力教学效果.

(二)重视职业技能,忽视职业道德

首先,从高职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情况来看,高职的职业道德课程设置缺乏特色.不仅如此,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单独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其结果是高职道德教育课程缺乏特色与针对性,难以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尽管在“两课”中穿插的相关的内容,但是基本上无法起到实效的作用.

其次,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与专业课程关系不大,但是不同的专业对于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并没有实际上的帮助.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之注意到职业道德的认知与判断,而忽视了实践与感悟,只有将专业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者,教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失范.在一些职业院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有些教师不注重自身的形象,甚至在职业道德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在学生中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榜样示范,削弱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力.

二、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缺失的原因

(一)工业化时代背景研究表明,高职人文教育的缺失,并不是一个个别现象,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较为普遍.世界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工业技术的不断膨胀是导致人文学科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对于技术的迷信与崇拜,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任意妄为,让技术不再只是一种工具,而成为了一种权力.高职教育其目标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因此难免会犯“技术中心主义”的错误,因此高职人文教育的缺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结果.

(二)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学生单项技能的训练,一些高职院校往往考虑到就业的压力以及眼前发展的利益,片面强调高职学生技能的培训,过多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因此高职教育成为了一种人力生产的工厂,而并非是人的培育基地.高职教育基本上是从市场出发,从社会需求出发,其专业的设置是以市场为导向的,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是社会的发展是长期的,如果之着眼于眼前的利益,那么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三)高职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往往将目标定位于职业技能的掌握,以及实际的操作能力,这是把学生当做是技术的容器,而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忽略人文教育以及人文关怀其最终的结果是让学生能为高级的“机器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职教育越发成为一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或是谋生手段的方式,这更加不利于高职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育.

(四)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我国高职教育的教育价值也发生了一定的偏差,更多地体现出实用性、功利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教育主体的交织观决定了价值取向的变化.教育主题的价值观从社会本位转向为个体本位,从注重理想转变为注重现实.同时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对于高校教育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希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我国高职人文教育的回归

(一)人文价值的回归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是人类价值的接种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让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发展,这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人文精神的培育能够有助于人去塑造自身的价值,有助于人产生社会责任感.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发展人文教育,重拾失落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发展自身,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有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客观条件.因此,高校应该地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利用现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资源,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学校的人文环境. 其次,学校应该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价值理想教育.人文精神不是与生俱来的思想,需要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因此,作为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利用各种方法、措施帮助学生实现人生初级阶段价值观的确立,同时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意识.我们认为学校可以模仿类似于“百家讲坛”之类的模式,邀请一些高校的学者到学校开设一些讲座,或是利用学校的资源,组织一些有能力的教师在校内开始一些文化类的讲座.

(二)“以人为本”的回归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教育,但是作为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地去研究市场的规律,而只是盲目跟风,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普遍重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我们认为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普通教育都应该既要重视理论又要重视实践,既要重视技能,又要重视人文.因此高度膨胀的功利主义,以及技术主义对于高职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缺乏人文素养的人,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因而这种教育对于市场以及社会而言,也是不利的.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摒弃目前这种单一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开展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之路.

(三)人文教育实践的回归

目前高职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即便在教育理念上有所转变,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要想让学校在短期内转变教学模式,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可否认,不少高职院校的确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例如开设一些人文课程,以及通识教育.但是如果人文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与理论的层面上,那么它的作用以及意义就失去了.人文知识和理论同样需要通过实践才能够被学生内化为自身的素质,才能够起到提升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人文教育必须采用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人文精神,内化为人文素质.在实践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发去学生更多的知识,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我们认为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认清社会到底需要什么,就需要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战略眼光,社会是人类发展的舞台,脱离社会,人类的发展就会停止,因此人文教育也应该从社会的需求出发,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具体而言,人文教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专业实践中渗透人文教育.实习和实训是高职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知识,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社会交往和团队协作.因此,在实习和实训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将人文教育的内容与岗位实习相结合,将先进的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与人文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先进行,培养与职业相应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这有助于学生今后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以及其职业道德感的提升.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文艺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受到艺术的熏陶,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人文的魅力.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例如,开办人文讲座、艺术节等,采用轻松活泼的方式,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向学生灌输人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感受到生命之美,从而去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艺术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能够增强学生的感受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人文素养必然会不断地提高,最终实现人文教育的目的.

再者,建构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人文理念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因此积极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无疑能够事半功倍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具有人文教育意义的教学设施以及设备,为学生接受人文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学校应该形成自身独特的校训、校风,产生一种核心的凝聚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从而不断地约束自身的不良行为,发展自身的优秀素质.另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地发动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之中,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活动的平台,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与条件,这样真正良性的校园文化才会产生,才会不断地发展.

(四)双师型教师的回归

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引导者,其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同时也要具有一颗博爱的心,这样才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才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接受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从知识上、道德上严格的要求自身,不断地丰富和拓展自己的视野,从而成为合格的精神导师,给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成为学生人生理想以及人生价值的导师,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等进行综合性的培育.我们认为可以在学校内建立“人生导师制”,选聘一些在思想上、素质上较为过硬的教师,专门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和辅导,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穿手上,而应该是人生理念以及人生价值的培育上,因此作为人生导师的教师,应该从学生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的人生指导.例如,可以在学生之中开展人生意义的讨论,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那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在思想上产生困惑的学生应该给予及时的疏导.

结论

我们认为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地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综合素养的技术人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人才,因此开阵人文素质教育是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