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教育分流合理化的路上

点赞:30509 浏览:1426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每个人在一个教育阶段结束之后的教育选择看起来顺其自然,实则包含了受教育者方方面面的考虑,其做出的选择也在对教育、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将对我国以及西方学者对教育分流研究的现状、问题及提出的对策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大家对教育分流问题的重新审视.

关 键 词 社会分层 学生流动 教育选择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分流是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社会和个人的双向选择.教育分流是以个人能力为基准,决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接受何种教育内容的政策.学生往往因为分流时的不同选择而造成教育实际的差异,所以,教育分流时的正确选择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国内外教育分流研究的缘起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施教的教育者,他指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也就是因材施教.早在西周时期,我国教育内容便有了“六艺”之分,通过教育为国家培养不同的人才.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结构的形成,教育分流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我国古代的这种教育精神只对社会上层阶级产生影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影响不大.西方大规模的学校教育分流活动发生在10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当时教育系统里的“双轨制”就是典型的学校教育分流制度.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分流方式由“双轨”转向“多轨”,教育分流发生的时间段也从最初的基础教育上移到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西方学者从17世纪中期开始关注教育分流现象,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及教育分流的问题.夸美纽斯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几个阶段.其中每一阶段学习时间为6年,每一阶段的教育应设立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班级里也根据客观条件分成若干小组.夸美纽斯主张初等教育必须让所有男女青年“开放入学”,入学后再实施分流的策略;大学阶段的教育“必须经过公开的考试”才能进行分流,大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天性倾向、教会及国家的需要,集中全部精力于最适合他天性的学科上,比如神学、政治、医学等等.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继夸美纽斯之后,大量的、专题性的分流研究二战后才开始出现.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分流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刘少奇同志倡导推行“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后学校的教育分流逐渐走上了正轨.后期由于思想,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合理分流被视为资本主义“双轨制”,分流试验被迫中止.“我国从1978年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单一的教育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教育分流得以重生”.

走在教育分流合理化的路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校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对教育分流作用的讨论

2.1教育分流促进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

首先,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决定现代社会的学校教育必然具有分流的性质,学校教育必须为社会分工的不同领域和社会中的各种职业输送人才;其次,学校教育分流为人们通向社会分工的不同领域和社会上的不同职业提供了途径,使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的文凭以及技能,承担不同的社会工作;最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机制刺激人们为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接受教育及其分流.

2.3教育分流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教育,有利于学生将自身兴趣与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素养的培育.很多学者认为在九年基础教育结束之后,学生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已经初见端倪,实施分流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相较于城市而言,农村学校升学率不佳,需要更多的体力劳动者,教育分流在农村更加弥足珍贵.因而,在农村初中以“分流教育”形式增加职业教育的因素,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对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


在高中阶段实施分流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第一,让高中学习中“掉队”的学生及时调整方向,加快步伐,看到升学的希望,并力争把升学变成可能;第二,高二末期的分流适时地规范了某些后进生,解决了年级管理上的问题;第三,以往的“后进生”、“违纪生”、“问题生”在对口班成了学习标兵、班干部、三好生,解决了许多家庭的后顾之忧;第四,高中对口班毕业的学生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相比,有着较强的文化功底和较为单纯的社会经验,升入高校后便于培养.

2.4教育分流促进整个教育系统及社会的发展

首先,分流教育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做到人尽其才,减少了所谓的“差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有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稳定;其次,教育分流促进人才结构的优化,加快社会发展;再次,教育分流有利于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利于解决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诸如学生流失、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失衡的问题,促进国家教育结构的均衡与完善;最后,在我国实施教育分流也是对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响应,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整个教育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关于教育分流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育分流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社会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在于教育分流的合理实施.教育分流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被歪曲、误用,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3.1学校制度的不合理致使教育分流与学生需求不适应

教育分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教育,但是,学生的选择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学校提供哪些职业技术课程,是不是囊括了大多数同学的意向?学校在什么阶段开始实施分流教育,学生在这个阶段是否已经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学生选择接受不同的教育时,所获得的认同感是否会减少,教师对做出不同选择的学生的评价机制是否健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合理的学校制度来解决.制度本身是用来为学生提供怎么写作的,但是如果制度反过来束缚了学生的发展,那么这样的制度就是不合理的.如果学校的制度不合理,就会影响学生在正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影响学生的实际受教育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 3.2教育观念陈旧,对教育分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意识决定行动”,教育分流工作要想开展得好,首先就需要大家对其重要性达成共识.事实是,现在很多学校对教育分流的认识不到位,例如,价值取向不正确,致使教育分流目标脱离实际.此外,教育分流需要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以期对当地发展起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在实施分流教育时,只重形式,例如基本建设和配套措施不到位,分流教育质量偏低.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观念尚未转变、领导认识和重视不够等.

3.3教育分流形式化,有名无实

目前,世界各地开展分流教育的实践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在原校开设分流学生培训班;二是将分流学生送到当地职业中学学习;三是将分流学生送到其它职业培训机构学习.此外,还有多种形式的短期培训.遗憾的是,这些分流教育的形式效果并不明显,培训班开设的课程并不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开设的职业技术培训班并没有相应的师资和设备,大多数学校把 “升学无望”的学生聚在一个教室里任其自由发展,目的在于为其它准备升学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同时保证这些学生不闯祸、不出危险状况.稍好一些的学校选择将学生送到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学习,但学生们往往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或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兴趣匮乏而选择放弃学习机会.参与培训的学生,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用于谋生的职业技能.

由此可见,教育分流形式化现象严重,有名无实的教育分流不仅没有使全部学生获得满足自身需要的发展,反而衍生出放养学生、打击学生等诸多不良影响.

4教育分流存在的问题对策探究

4.1发挥学生主体性,使制度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随着教育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生本”教育理念的普及,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校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流动,是否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制度应该针对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来建立,为学生的发展怎么写作.首先,学生的流动有其必然性,学校应该设置多样化的学校制度(multiple institutional attendance)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学生流动受其家庭背景影响,学校制度应关注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最后,学校制度应关注学生的适度流动.学生流动与其学习成绩的关系难以确定,适度流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如果流动频繁,则对学生的发展不利.

4.2转变观念,自上而下共促教育分流质量提升

教育分流的合理化发展是当下教育分流研究的趋势.笔者认为,要做到教育分流合理化发展首先应该做到: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重视教育分流;结合实际,求真务实,把分流教育的工作落到了实处;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分流教育的质量.具体而言,做好学校教育分流工作的重点在于把握住以下三点:第一,卓有成效地转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分流的前提;第二,确保专业技术班的教育质量是搞好教育分流的生命线;第三,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统筹工作,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是搞好教育分流的根本保证.

4.3有原则的实施教育分流,优化教育分流各要素,将教育分流落到实处

对教育分流原则的探讨可以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宏观层面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分流应该对谁有利,即教育分流应该坚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原则;坚持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坚持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则;微观层面上,学者们提出各个学校在实施教育分流时应该坚持的原则:第一,统筹兼顾原则,即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两不误.第二,自愿选择原则.学生分流后自主选择升学预备教育还是职业预备教育,并按照学生的志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第三,质量效益原则.学生分流后接受的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要坚持文化课与预备教育课并重,既要保证有较高的升学预备教育质量,又要保证接受就业预备教育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本阶段全部学业,实现“升学无望,就业有门”的目标.

除此之外,对教育分流各要素的优化也是将教育分流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也就是从优化教育分流三大要素上来解决教育入学分流和学生毕业后分流的问题.首先是从优化毕业生的升学制度上来进行.例如,高中阶段就应该思考怎样进一步优化现行的高考制度,既保证为高校选拔优质生源,又促进高中的基础教育.对此问题的解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高考实施社会化;第二,高考科目设置要全面;第三,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第四,进一步保证考试和录取的公平性;第五,从优化毕业生就业制度上来进行;其次,实施分流教育必须转变观念,要区别于职业技术教育;最后,实施分流教育必须创设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将分流教育与教育科研相结合.

5结论

教育分流的合理化发展将是世界教育舞台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探究符合教育体系发展需求的分流体制是各国教育勇士们的一大追求.教育分流的必要性正在且必将成为人类的共识,让我们再接再厉,孜孜不倦的追求,使教育分流合理化早日实现.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云南大学校级研究生科研课题“云南省高中教育后学生分流研究”(编号:ynuy35)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