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对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

点赞:13824 浏览:579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美育主要是指音乐和美术教育,而音乐教育无疑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人才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负载着美育的功能,而且能够也应当更多承担思想教育的责任.

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寓教于乐”,而音乐,无疑是属于“乐”的范畴.这里实际上是把“教”和“乐”分开来看的,认为两者有很大的矛盾,我们应该看看古人是如何把两者有机结合的.本文试以古代典籍为例,分析古人是如何在音乐教育当中贯彻思想教育的,并探讨现代音乐教育中贯彻思想教育的可行性.

音乐的教化作用自古即有体现,《尚书》中即有反映人们“击石挝石,百兽率舞”的场面,这是当时人们进行体现人类劳动场面的舞蹈.虽然当时人们进行的舞蹈非常原始,但是人们想通过舞蹈强化劳动意识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进入到文明时代以后,传统音乐教育更加有意识地强调进行思想教育.古人认为,“乐”是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与“礼”“政”“刑”等并列.在《乐记·乐本》中记载“等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由此可以看出,那些所谓的先王们十分注意怎样来对人们施加影响;又如:“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乐记·乐论》)这句话中就强调了乐和礼的作用,过分偏重哪一方都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和尊重的失衡,社会风气也就随之低下,所以,礼、乐的适当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古代社会中,人们已经认识到,用“礼”和“乐”两种工具可以很好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要比单纯靠完善法制效果好得多.例如《论语》中就指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正是我们当今社会的道德教育中值得借鉴的.又如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礼报情反始也.”(《乐记·乐施》)从这句话中,我们已经明白“乐”的社会功用,这种作用,已经十分接近“礼”的作用.可见,“礼”和“乐”是辩证统一的,是互为补充,互为表里的;同时“乐”和“礼”的关系,要比和“刑”和“政”的关系密切得多.在某种程度上,“乐”的寓教于乐功能,使之代替了“仁”的地位,而成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外在形式;“乐”对内心修养的提高作用,“礼”对外貌体态的修饰作用,须臾不可分开,这又一次强调了礼乐互为表里、互相依存的关系.

古人以为:“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知乐.”(《乐记·乐本》)音乐是直达心灵的艺术,只有君子才能够真正领会,而“众庶”即普通人是无法领会的.不懂得音乐,连做君子的资格也没有了.这里对于音乐的基础教育作用的强调,可以说较为极端,但是对于现代中国社会忽视艺术教育、只注重实用的做法来说,实在是振聋发聩.

从以上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教育功能,也就是“乐”和“礼”的内外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有修养、有操守的人.正所谓“乐文同,则上下和”,而道德教化应属于思想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也是一个人道德意识与情感的结合.通过对美的理解和享受,不仅使受教育者陶冶了道德情操,培养了丰富的情感,而且使其得到了一次思想的升华,音乐教育一旦和思想教育分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的音乐教育必须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把懂音乐的人称为“君子”,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良好的、正确的音乐教育能培养出一个人的真诚和善良,而这种良好的品质来源于人们对音乐的正确的情感体验.真、善、美是音乐的特点,同时也是我们在音乐教育和思想教育中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一个培养目标,因为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可以对人的灵魂做一次透彻的洗涤.

《乐记》对音乐教育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现代的音乐文化建设中,我们更应该注重以思想教育为目的的音乐教育活动,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形式的艺术性、灵活性、多样性和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使人们从不自觉到自觉地接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和美的教育.正所谓“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乐记·乐象》)由此可见,音乐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是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审美能力,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带来创新性的思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可以带来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社会风气,为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