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嫁接”

点赞:5190 浏览:199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学医出身,曾从事生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偶然进入教育技术领域,立志成为一名“思者”.近年来创立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系国内提出网络时代学习理论第一人.

教育是一种“嫁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技术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什么是教育?这个话题似乎已经谈过千百年了.

按照教科书的定义,广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建构主义理论风行之后,似乎给人这样一个印象:教育是促进学习的活动,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至于学什么、如何学,那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应该由学习者自主决定,教师只能是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能主导学习过程.


真的是这样的吗?

曾经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名为《录取通知书》.讲的是一名没有考上大学的高中生伪造了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交给父母,为了把这个谎圆下去,只好与一批同样没有考上大学的落榜生一起创立了一所大学.在那个学校里,学生们自己制定教学计划,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想怎么学就怎么学,完全按照个人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学校和教师只负责提供一些帮助.故事以这所学校战胜附近一所名牌大学的挑战,成功取得办学资格而圆满结束.

电影以轻松、幽默的喜剧形式阐述了某种教育理念,看后给人启发、令人鼓舞.然而,这样的学校在现实中不能说绝对不存在,但至少不多见,因此不大可能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

其实,教育是一种“嫁接”.如果我们把学生的知识(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看做一棵树,那么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为这棵树浇水、施肥,让其自然生长,而且是要根据社会、时代、群体的需要,对其进行修剪乃至嫁接,把他“塑造”成社会、时代、群体所需要的那个样子那种类型.这个过程当然不能违背学习者个人的意愿,而且应该是社会、时代、群体需求与个人意愿互动的结果.

嫁接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连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经过嫁接的植物,不再是原来自然生长的植物,而是具有了被嫁接植株部分特征的新植物.它可能生长得更快、更强壮,或者具有耐寒、防病、抗风、抗虫等新特性,从而更能适应环境,更能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

教育不正是这样的吗?教育并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自然地生长,而且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大规模地培养下一代的一种行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一种对成长的干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群体(如阶级),乃至不同的家庭对教育都有不同的需求.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人造的系统,迄今为止,我们见过任何其他动物有像人类这样复杂、完善的教育体系吗?没有!动物的学习主要是基于本能的模仿,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教育体系,才使得知识的传承与动物有了明显的不同.

教育(教学)可视为一个知识(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嫁接过程,即把经过加工整理、专门化、结构化、有“生命”的知识,移植到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知识结构里去的过程.教育技术就是知识嫁接技术.只有当教师在合适的时机采用合适的方法或技术进行教学,学习者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学习,知识的嫁接才能成功.知识嫁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大大提高知识传承的效率,让学习者尽快掌握前人的知识精华,突破自然学习的局限;二是为了创新,即创造出新的知识.知识嫁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承前人的知识,更是为了进行知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