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回归人性,回到常识

点赞:22999 浏览:1060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家、作家.著有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销量均突破十万.另有《守望的距离》、《人与永恒》等散文集.

教育的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是一些常识,但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恰恰是严重地违背常识,所以我提出的口号是,教育回归人性,回到常识.

“教育就是等你把你在课堂上学的东西,全部忘记了,剩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

人有生物性和精神性两个层面,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针对人的精神禀赋,让它们发展得更好.“人的精神禀赋”又分为三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德育、智育和美育,只有这三种能力都发展得非常好,才会是一个优秀的人,

智力教育追求的目标是什么?肯定不应该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点知识,为“应试”做准备,智育的真正目标是让一个人过上活泼的、自由的智力生活,要有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好奇心是“神圣的”,是科学追求、哲学思考的原动力.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说过,哲学开始于好奇心.哲学是对世界的惊奇和疑惑,看到满天的星星和神秘的宇宙,想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在这个时候,第一个哲学问题就产生了.

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对人生感到困惑时,开始琢磨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你实际上已经在进行哲学思考了.好奇心是一个人天生就有的,神圣的好奇心,是一棵脆弱的嫩苗,很容易被扼杀.好奇心之所以容易被扼杀,有两个主要的敌人,一个是“习惯”,见多不怪了,自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是对这个世界麻木了;另外一个大敌人,就是“功利心”,想一个问题,先要问“有没有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是这样的态度,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提出问题,家长就会考虑这个对他的学习有没有用,没有用,就不让他去想了.

从这个问题谈到学校教育,智力教育成功不成功,最重要的是“兴趣”,学生有没有从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智力活动本身是有价值的,智力的满身就是一种快乐.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品尝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用这个标准来看,现在的教育完全是背道而驰.现在的小孩完全没有时间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

原本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应该是非职业的,它属于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

第二个方面就是情感,也就是“美育”.现在在学校里,已经不怎么讲美育了,尽管学生会被迫去上很多类似于钢琴、舞蹈、美术等特长班,实际上这些特长班是将美育的范畴狭窄理解了,甚至是完全违背了美育的初衷.审美教育不是培养技能,而是培养一颗丰富的心灵和感受人生之美、大自然之美的能力.内心的感受,是一个人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怎样丰富内心生活,从我个人来讲,我特别受益的是阅读和写作.还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我读的书就不只限于哲学,当时我也读了很多的文学书,只要翻译过来的西方文学名著,我基本都看了.通过经典阅读,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越来越丰富,生活也会随之丰富起来.

现在出版业十分发达,每年会出版大量的书,我认为我们在读书时还是要多读经典著作,少读畅销书.现在比较可悲的是很多人读书是跟着媒体走,跟着排行榜走――不能说全部畅销书都是不好的,但和经过历史考验的经典名著来比,它们的含金量要低得多.读书是自己的精神生活,应该自己去选择,不应该随大流,我主张读经典著作时,要读原著,少读二手的、三手的书,所谓的“解读”、“感悟”、“心得”和原著完全不是一回事.现在的问题是,学生基本上把时间都花在教科书上,花在教辅上,离原著越来越远.很多人都会觉得,阅读人文经典著作,是学者的事情,而写作是作家的事.其实原本意义上的阅读和写作,应该是非职业的,它属于每一个重视心灵生活的人.我写日记的习惯一直坚持到现在,一个人的全部财富,其实就是生活,通过写日记,我发现它们都是我的财富,哪怕是苦恼、痛苦和困难,通过写作也都会变成我的财富.比如我讨厌一个人,心里很愤怒,通过写作,我把他变成了一个标本,我通过他去认识人性、认识社会,我讨厌的人也成了我的精神财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写作,使我成为经历的主人,而非奴隶,这种认识和心态对我的帮助特别大.

我们不应给教育树立很多目标,只要顺势生长就好了,生长得好,你就会是一个优秀的人


第三个方面就是道德.道德的教育,不应该仅限于行为的规范和意识形态的教育,道德的根本是什么?是同情心.同情心是道德的开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的本能,但是,你可以去追求自己的利益,但你不能去损害别人的利益,简单来说,你完全可以利己,但是不能损人,对于损人的行为要制止,这就是正义.

在道德方面,除了同情心,人的尊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有做人尊严的人,就是一个灵魂高贵的人,现在的“高贵”,往往是用物质来衡量,成为地产商卖房子时最为频繁使用的词汇.人身上是有神性的,有灵魂的,人生中更重要的生活是灵魂的生活,而不是肉体的生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人生的使命就是要照料好你的灵魂,让你的灵魂处在一种宁静的崇高的状态.其实,所谓信仰也就是要重视灵魂生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人真正高贵的地方是有灵魂,人在精神上应该是高贵的,应该做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贵族.

从精神素质的几个方面联系到教育上,人的智力品质、情感品质、道德品质其实是人所共有的,教育就是要给它们一个合适的环境,这些禀赋都会自然地生长.我们不应给教育树立很多目标,只要顺势生长就好了,生长得好,你就会是一个优秀的人.我非常赞同罗素的一句话,他说由本性优良的男女来组成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好社会.如果我们教育的基础打得好,健康成长的一代成为社会的主体,这个社会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好,但是现在的情况恐怕很可怕,刚好相反,以现行的教育制度,将来的社会到底往哪个方向发展,会比现在更差,还是更好,都是很成问题的.

教育要回归人性,回到常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校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