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之我见

点赞:30568 浏览:1427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育领域的功利主义急速膨胀,而人性却愈益萎缩,人便被工具化或手段化了.本文从教育功利主义膨胀的现象入手,阐述功利主义教育被过度张扬的事实和理据,并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提出笔者对教育的观点和看法.

【关 键 词 】功利主义,人性,技术,工具理性

一、教育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与特征

(一)教育的功利主义取向

在我国,教育的功利主义取向最早可以追溯到科举制度的产生,教育成了进入“仕途”的有效途径,从而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教育的育德本质.因为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和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这种功利主义取向并不十分明显.到了19世纪,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萌芽,其标志是倡议将数学和其他描述性自然科学作为学科课程的主流.曾经有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提法.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科学首先是作为工业发展的工具考虑的,它在开始时便被赋予功利性的要求.

(二)教育功利主义的特征

狭隘功利主义专指人们思想中或实际行动中的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短期效应等,教育中功利主义当然也体现如此特征:

1、目的与手段的倒置.教育是人发起的育人的活动,“以人为本”本身就是教育命题中的应有之意.培养人、发展人性就是教育的目的.功利教育颠倒了目的和手段之间的关系,不把“人”当人看,否定培养人、发展人性是教育之使命在他们看来,对人的教育只不过是为了实现某种“人”以外的目的,人被手段化或工具化.

2、教育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教育把技术放到第一位,妄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教育就是为了生产出明确的、可以测量的产品,而对生产手段进行有效地调节并提高学习者的技巧和能力,是为了使他们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生产过程.

3、价值观上的外倾功利化.功利教育只注重教育对个人和家庭获取功名和物质利益方面的价值,轻视教育在形成一个人完美的内在性格和高尚的精神境界方面的价值,轻视教育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给人们带来的终身利益.


4、学科建设上的功利化倾向.学校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纷纷向有利于近期市场需要的方向调整和发展,更注重学生对现实社会的适应和对外探求能力的培养,为“未来职业怎么写作”在学校中成了一种工作理念.因此,应用学科教育技能培训成为学校与个人关注的焦点,长线专业受到重视,人文学科极其薄弱,即使在“素质教育”风起云涌之时,人文素质教育也是只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

二、功利主义教育的弊端

功利教育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推动社会生活的飞速提升.但不容忽视的是,功利教育在使学校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使教育成为潜在的产生效益的“产业”的同时,功利化教育本身也陷人了深深的危机之中.

(一)教育本来面目的面目被扭曲.教育原本应该是人类智慧的象征,是人全面提升自己,塑造完美人格,促使人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但是,功利教育是从反智慧开始的,追求的可以为人们带来实利的东西.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最佳的发展,而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拿到奖学金.

(二)文凭成了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功利教育的一大表现就是社会人才“文凭化”.当今社会选贤的标准是文凭首位原则,经常看到某某单位招聘条件第一条“博士、硕士研究生”,“重点大学毕业生优先”.文凭成了学生的标签,于是,“混个文凭”的思想开始滋长,并且逐渐成风.写,权钱交易也随之而来,虚检测文凭横行,社会将文凭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固然有合理的一面,但是过度 “文凭化”显然又会再引起教育的功利主义.

(三)考试从手段异化为“目标”.考试通常被视为检验教育成效的主要手段,其本身只是一种客观的、公正而合理的能力评价手段,它并非是教育的目的,也并非天生具有筛选功能.但是,当考试被当作推动学习的手段,并同奖惩结合起来时,便具有了间接的筛选功能.当考试成为筛选的重要手段时,考试就从手段质变为目的了.

三、教育要超越功利而关怀人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专业知识不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功利性的过度张扬,使得呼唤教育对人性关怀的复归成为一种必然和必需.那么,人性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

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然科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目的观.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其实施者也是人,因而,以“人”为中心本就是教育应有的使命.教育的目的要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教育.人性教育高举人性关怀与复归的大旗,以人为目的,注重人的修养、人的自我培育、自我丰富和全面发展,这本就是其勿需演绎的真理,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人的全面发展.

(二)以人的发展和人性陶冶为指向的课程观.人性教育要求课程指向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的终极关怀是无限开放了的价值指向,它以其变迁性指向未来、指向目标、指向人的存在之本身.离开了这个终极关怀,人就会失去追求而陷人困惑.教育是面向人的,人性教育要求课程指向“真实的生活”.我们目前的课程安排展示了一幅幅远离真实生活的理想图景,使人感到了我‘应该”是什么样的,而遗忘了我“原本”是什么样的.因此,课程必安排须以人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建构一个可能真切的完整生活世界.

(三)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指向的方法观.人性教育要求教育中能够实现教和学两主体间的自由对话、交流和互动.从弱化教材的权威性、弱化教师中心言说者的地位出发,追求一种主体间平等互换的对话语境,使师生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允许他们以带有“个性”的整体人介人交流与对话中,双方形成任何一方都不再拥有特权的交流关系.

结束语:功利和人文或许都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二者不可偏执一端.时代和实践开始呼唤现代教育对人性关怀的复归,只有这样,现代教育才能真正地彰显其“以人为本” 的灵魂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