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感2016年4期

点赞:27157 浏览:1283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笔者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深深的感悟到高中学生在教育的成长过程中其德性还是比较脆弱的,潜在的可能性在于光明和黑暗;有时可以成为天使,也可以成魔鬼;其意志有时可以沉沦,也可以得救.是很容易被环境变化所左右的,所以说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必须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生长土壤.因为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性识没有定,往往容易内被惑转,外被境界所牵引着转,倘若自己情商意志又不坚定,一旦因缘环境成熟,阿赖耶识中所藏恶的宿习种子便会现前,其稚嫩之心必然随着它转,并且依旧随宿习而去作错.如果加之本人不肯逆水行舟,克念作圣,努力降伏其不良的心念,故生命境界始终是不能提高,只能随着业力迁流,辗转无常.因些,教育最重要的根本是“善护念”.所以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把自已的心念护持好,这是提升境界的真功夫,也是唯一最好的方法.而教育只不过是增上缘,老师只有帮助培养学生,做好引导者,麦田的守望者.最终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已的禀赋站立起来.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不一、众生的机宜各各不同,有的根性很利,能信受师语,一闻即悟.“譬如良马见鞭影,即入正道”;有些属于是善果之人,勤劝激励,便能成就;有些属于是钝机者,应该勤苦,长远用功,才能有希望;更有业重者,难生敬仰之心,任老师怎样教化,不能立心恭敬.此乃属于世间刚强众生.

教育随感2016年4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那么,怎样才能教化这些学生呢?笔者认为,教育需要一个良好的教育道场.每当我走进寺院的时候,寺院的佛菩萨相,以及宗教仪式的表相,让人肃然起敬,由然将灵魂倾注到了其中,这些神性的表相功能,从而具备了潜教育的功能,能让人心中充满了一种神性的向往.这些让我感悟颇深,我认为潜教育才是最高级的教育,在当下迷信教育技术的时代里,我们应当思考潜教育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要不断努力创建校园文化,学校是一个教育的道场,要根据办学理念着力提炼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工作,扩大优化教育资源.人的教育是靠熏出来的,也就是在生存的环境中对其进行感染的过程,这种感染有时通常是通过物质来实现,包括校园的一花一草、一砖一木.其实质是对美的追求、创设和利用,使人享受到物质文化之意蕴,这是不教而教的最终实现,从而激发出人的美好情感和精神意志.

教师要努力做“人师”.笔者所接触的教师,大凡能做好“经师”已经是不错了.上好课,“念好经”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也是教师的基本的道德水准.但做“人师”需要的是不甘平庸,需要一种教育的崇高的信仰.并且用信仰来扩展自我,提升自我,把生命的教育当成真理的教育.“人师”是学生的生命的导师,不但要有高深的学问,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和高尚的修养.人师需要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和威仪表相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这种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我们做教师工作是度人的,是相续慧命的事情,在度人的过程中我们本人生命也得到了实证的体悟.所以,作为教师要能够身体力行,如果不能身体力行,别人听了你的话会产生疑惑.你自己说得这么好,你自己为什么不肯做?换句话说,你就收不到度人的效果.所以一定要自己做到、说到.先要把它做到,然后你再说,这样学生学生才能信受.其次是我先说到,然后自己也能做到,在学生中间示现好的榜样,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努力建立自己的德行,才能被学生敬仰.教师如果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学生才能愿意跟你学,你劝他,他才会听.自己德行要有亏欠,你说的真正是好话,学生听了也怀疑,当成耳边风,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所以未度学生,先要示现好教师的德相.做好一名教师观念一定要清新正确,见解要凸显光明,思想要纯洁芬芳,语言要有一定的温度.一句话,教师提升了自己,也就提升了学生;提升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我们度了自己,也就度了学生.

教育是要讲究渐次异进的方式.要着眼学生的根器适切进行,着眼于学生要对治的业障,要学会揣摩学生的心理.由于每一个学生业障千差万别,所以要观机授教,要观察学生属于什么根性,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要针对学生的根器应机说法,教师在教育时要契理契机,如果教法不应机,那就等同闲言语了.我观察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大道理说得不少,讲得口干舌燥,结果学生一句也没有听进去,教育一点儿用也没有.怎样讲究渐次异进的方法:教者要时时增长自己的慈悲心和平等心来雨化润泽学生.不论学生贫贱富贵都要平等对待.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心力和求学的志趣.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事实上,教育的唤醒、激励和鼓舞并不都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是需要等待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的愿望,只要我们能用爱等待,用责任等待,用智慧等待,相信每一粒种子都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再者,要根据学生的性情、多元智能情况、学生的志趣,在一定程度上观察后然后施教.比如,贪者,可用感恩心度之;嗔者,可用慈悲心化之.施教时不要把教育观念讲得太高深莫测.要始终贯穿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的原则,经常保持与学生互动.适时调整方法,在深度和广度上渐次异进,在难度和易度上采用对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