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产业化的

点赞:27326 浏览:1294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育产业化”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个问题再次被人们所关注.文章试图从教育产业化的提出,通过探讨关于教育产业化争论,以及国外教育产业化的运营模式两个方面,提出应该理性看待我国教育产业化.

【关 键 词 】教育产业化;市场化

教育产业化是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教育资源,即教育按照市场规则运作,学校像企业一样发展.教育的营利化和学校的企业化,其实质是把教育变成一种由市场规则调节的教育的收费和受教育者的就学花费.

一、“教育产业”的提出

对教育产业化的讨论是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深化.1988年,同志从高科技发展的角度,前瞻性的指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1992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指出,教育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行业”,教育作为“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怎么写作的部门”而被列入第三产业.1999年6月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及其决定中,第一次由党、国务院确认了教育的经济作用地位,明确了“扩大教育消费,拉动经济发展”两者的基本关系及由此形成的教育改革基本思路及方向,确立了“教育是一个全局性、先导性、战略性基础知识产业”的本质.

教育产业化的提法最早是在一九九八年.当时,刚刚结束亚洲金融危机,靠外贸拉动中国经济的效果受到了挑战,而采取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汽车消费、刺激住房等措施作用不大.于是有经济学者献策:以教育产业拉动内需,以教育收费促进国民消费.教育产业化在我国应运而生.

二、教育产业化的争论

理论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长达十多年,支持者强调教育所具有的产业性质,认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产业的发展是无可争辩的基本事实.反对者从教育的公益性出发,在价值层面质疑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主张.关于“教育是不是产业,教育能不能产业化”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产业.王丽娅认为教育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教育产业化,就是把市场机制引进学校,让学校获得自主办学、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法人地位,使教育直接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人才的供求状况,及时调整教育内部的层次和类型结构,以适应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及各层次对教育的需要.张铁明认为教育产业论是一种在教育认识上全新的价值取向,为现代的教育正位,为教师的劳动价值正位,为知识的力量正位.确认教育的产业属性,提出发展教育产业,就是要强化教育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坚持教育规律与经济规律在教育发展中的一致性.

第二种观点反对把教育当作产业.王逢贤认为“教育产业化”的表述只看到了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忽略了教育同时也具有政治的、文化的、军事的、科技的、的、美学的、宗教的、生态的多种功能和价值.教育的这些多方位功能和价值都是客观的存在着,不能被取消.目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必要的,但如果人为的以此来抹杀或放弃教育的全方位功能,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孙喜亭认为,教育具有产业属性,但不是产业,因为教育不能获得与工业、矿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物质生产部门大体相等的盈利,学生的学习费用也不等于教育劳务的费用.此外,因为学生不是商品,所以高等教育不能成为产业.

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发展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但不能完全市场化.教育最终是由经济决定的,教育应引入市场机制,但不等于教育可以市场化.有论者认为,在我们这样一个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单纯强调教育实行产业化会带来很多问题:一是可能使教育向经济效益好的方向倾斜,那些对培养人文精神有益但与市场没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和专业,将得不到市场认可.二是可能导致城乡贫困人口陷入“先去挣钱再去读书”的困境,而城乡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培养也难以展开.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基础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国外教育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在许多发达国家,教育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产业性.在一定范围内适度引入产业机制来推动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发达国家发展教育产业的主要模式有以下几种:

其一,科技园区模式.数十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辟了学校工业园,使教学活动、科研成果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彼此推进,最终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硅谷.这一成功的案例激励各国陆续建立起各种类型的科学园区500多个.科学园区的规划一般由国家、地方、国家和地方联合或有条件的大学来承担.各国政府大力支持科学园区的建设,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或提供技术怎么写作咨询和行政帮助.科技园区作为高校、科研机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集结地,对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强烈的影响.


其二,公学私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在保持学校公立、公共、公益性的基础上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改进教育质量.1991年,美国明尼苏达州创建了一种全新的学校―特许学校.特许学校在管理上充分享受办学自主权,学校举办者(可以是教师、家长、社区人士或有关机构、团体)和州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签订合同,学校在任命校长、聘任教师、经费使用、课程设置上有充分自主权.州地方政府向学校在校生拨付人头费,该费用不得归举办者所有.契约学校是另一种公学私营模式的学校,它主要是私人管理公司和地方学区签约来经营学校.此外,公学私营化趋势在英国、俄罗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所发展.

其三,产业运营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引入产业思想和管理模式,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模式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计算投入和产出,讲求经济效益.例如德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投资下降,专业部门、经济界、基金会、企业及其他渠道的“第三资金”成为衡量大学开放性和灵活性的标志,建立了合理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再如美国高校引入成本、效益、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内部节流,精简员工;削减对学生的补助,改助为贷.这种模式还要求教育面向社会和市场,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研究开发机制.

其四,高校公司模式.利用高等学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创建高科技公司,为经济建设怎么写作,已成为发达国家高等学府的特色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以其身处硅谷的便利条件,每年从学校中孵化出数十家公司.加拿大阿尔伯大学中,有的教授拥有数家公司.不少国家高校在校学生可以拥有自己的公司或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参股参与公司管理.许多国家对教师和学生创办公司给予保留职位和学籍或允许以及资金资助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四、理性看待我国教育产业化

国外教育产业化的模式对我国的教育产业化进程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首先要正确认识教育产业化的性质.靳希斌认为,不加分析地直接命题教育就是产业,同物业产业没有任何区别,是不可取的.但是不加分析地仍然将教育当作纯粹的福利事业,也是不可取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代,在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特别是教育资本理论的影响下,对教育的某些属性应该在理论上重新思考,教育理论应该不断变革与发展.如果从行业划分的角度称教育产业是说得通的,教育属于第三产业的范畴,因为教育基本上是在有形物质财富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财富的生产部门;如果把教育或学校视为物质生产部门、经济实体、企业或企业集团,从这一角度提教育产业,则是不确切的.因此,教育既具有产业性,又具有公益事业性,或称半产业性、半公益事业性,或称准公益性、准产业性.

其次,根据教育在不同层次上的性质不同,基础教育是不能够产业化的.教育是有层次的、有类别的,在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中,教育的性质与作用是不同的.在教育产业化实施过程中,基础教育与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等应有所区别.根据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两个基本属性,基础教育应该属于公共产品.基础教育具有外部性和免费性的基本特点,对其进行分配时必须符合公共性或公益性的要求.基础教育应该由政府向全社会提供,不能在市场上随意写卖.政府在对其分配时必须遵循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以保障每一个儿童、青少年都能够享有平等地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再次,从教育的社会属性来看,非基础教育可以实行产业化.非基础教育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更接近于私人产品,它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不是同龄人都可以受到的教育.因此,它属于准公共产品,就应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市场机制对非基础教育有较大的调节作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和社会的教育需求.这是国外教育产业化模式给我们的一大启示.我国教育产业化的进程应该循序渐进,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一系列适合于教育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政策,分层次试行推广,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娅. 教育产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2:86-87.

[2] 张铁明. 教育产业论[M].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21-22.

[3] 王逢贤. 中国“教育产业化”热点问题的冷思考[J]. 东北师大学报,2004,6:4.

[4] 史秋衡. 高等教育产业的特殊性研究[M]. 厦门: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

[5] 丁丽慧. “教育产业化”问题的探究及思考[J]. 教育研究, 2009,1.

[6] 靳希斌. 教育资本―规范与运作[M].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32.

[7] 李鹰. 国外教育产业化的几种运作模式及其启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6,3.

[8] 靳希斌. 教育经济学[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27-128.

[9] 方杏村. 理性思考教育产业化[J]. 浙江教育科学, 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