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之教育理念的形成

点赞:27860 浏览:1296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育资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动和教育历史以来,在长期的文明进化和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积累的教育知识、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设施以及教育领域内外人际关系的总和.作为教育资源之一,教育理念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最终将形成一种崭新的适合时代的教育理念.

关 键 词 :知识经济;教育理念;终身教育

一、知识经济与当代教育理念的形成

(一)知识经济

所谓知识经济,指的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之上的经济,其主导因素是知识,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199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与社会学教授贝克尔曾指出: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并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知识经济归根到底还是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竞争就是经济竞争,经济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素质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其核心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学校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创新能力可因教育教学而发展.

(二)终身教育理念

关于教育理念, 也有许多说法.诸如:“坚守‘人必须获得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1)“新的人才理念, 是指适应21 世纪社会发展的, 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全球性竞争与合作, 并珍重国格、胸怀大志, 能够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社会发展的大学生.”(2)终身教育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是国外的古典教育思想都有这类主张,但把终身教育作为理念来认识和实施,还需要个过程.

1. 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及发展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在7-14岁接受的教育,就足以应对以后40年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在工业经济时代,接受教育的时间延长到5-22岁;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则要终身受教育.终身教育理念由然而生,具体一点说,终身教育理念是人类在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化的大背景下,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社会变革的需要的时候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尽管我国传统文化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古训,古希腊古典教育思想中也有“需要教育的各种年龄的人都应受到训练”的主张,这些朴素和自发的终身教育理念都充分体现了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终身的过程,但尚缺乏理性知识,更缺乏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如何发展终身教育的研究、理解和把握.世界上首次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理论阐述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官员、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他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首次提出终身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当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一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他批评了社会把人的一生机械地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尖锐地指出:“前半生的时间用来积累知识,后半生则一劳永逸地使用知识,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保罗郎格朗对终生教育理念的诠释及其对终生教育理念实施的倡导,揭示了终身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一个教育原则,而且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把这种教育理念和原则转化为教育实践,也就是教育理念的实施.

1970年,保罗郎格朗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终身教育导论》一书,突出了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重要性.1972年,以埃德加富尔为首的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完成了题为《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研究报告,把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同创建“学习化社 会”结合起来,并把终身教育作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这一报告被誉为终身教育理念的奠基工作.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把终身教育列为该报告的原则之中,强调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站的钥匙.这三步曲的问世,使终身教育成为指导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流理念.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或构建国民教育体系框架时,无不以终身教育理念作为支柱,并将实施终身教育理念作为促进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公民素质提高的战略手段.

2.新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

课程是教学活动中内容与实施过程的统一,因而实施教育目的的手段,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课程质量的高低等都直接关系到人才的质量,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常说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事业的心脏.课程又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相似度检测,没有这个相似度检测,一切教育目的、思想、观念、宗旨都得不到落实.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创新教育的目的,优化课程设置首当其冲.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创造性课程与认同性课程主要区别在于课程的出发点及学习的心理水平的不同.创造性课程将学生学习由感知、记水平提高到想象的高度,主要特征是学生在课业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态度及创造性的掌握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创造性课程并不否定对知识掌握的必要性,但却不止于认同式的掌握,现代社会知识激增,各行各业变化加剧,掌握一门技术能一劳永逸的传统逐渐被打破,要解决知识无限膨胀与学习能力有限的矛盾,要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就必须掌握最基本的、系统的、方法的知识,因为只有这些知识才具有更强的迁移能力.而且比这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理念.同志说:“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教育等多种功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加强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多次受教育的机会.要以远程教育网络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怎么写作.

综合上述观点,依据我们的分析,我们认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及人的智慧,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是人本教育,是人终身学习的教育,是人终生获得发展的教育,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教育;接受教育获取信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当代的教育哲学思想.

二、信息化社会时代的教育理念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信息化的浪潮以不可抵御之势席卷全世界,与知识经济有同等影响的信息化社会来临了,信息技术本身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革命,但信息技术成为引发这场革命的必要条件,使终身学习、构筑学习社会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意义无异于蒸汽机的发明对于工业的意义,信息化时代必然形成与之相应当代教育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谁能把握信息,谁就能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技术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是信息社会的基础,走向知识经济的2l世纪,是学习的世纪,终身教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起点,而终身教育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与有关教育理念的融合.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第一、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为教育平等教育大众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多少年来人人向往的教育平等、教育大众化理想成为一种可能.

第二、信息技术使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学习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信息处理加工、创造和表达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出现,对学习者提出了全新的能力要求,学习者必须掌有握信息的能力,包括:A、恰当选择信息的能力;B、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C、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应用,本身就要求同时变革人的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反思性、合作性以及相信人固有的强大学习潜能的全新教育观念、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取而代之.

(二)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个含义:一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本,学校教育不能花匠摆弄盆景那样,按自己的意愿去剪裁学生.关于发展个性的重要性,曾有过精辟的阐述,他在给秦邦宪的一封信中说:“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3)的文章,写得那么有创造性,特别是他的诗词,写得那么精彩,就是充分体现了他的个性; 二是以全面发展为本,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不应让学生像野花那样“自然成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的视角里又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这一崇高事业.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合格人才,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现代教育更关注人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全面发展,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环境中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传统的知识权威、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组织者,师生关系便成为一种平等的的对话关系.

三、全球化趋势与当代教育理念

当今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的人是各国都面临的重要课题,世界往成为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我们的视野不能再局限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而应以一种全球化的心态和境界来关注世界.一些全球性的问题,比如,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南北差异问题、区域战争问题等等,都需要全人类携手共同解决,我们必须具有一种国际的、全人类的、全球的立场,以生命、和平、安全为价值取向,认同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独特性和创造性,这是中华民族进入世界并不断进步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的民族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但要培养现代化的中国公民,而且要培养熟悉国际事务熟悉他国的历史文化地理,对不同类型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能够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审视世界和自身能用流利的世界语言进行交流的“地球村公民”.

国际性与性的内在统一,应该成为我们当代教育的最重要的教育哲学理念,我们的教育应该具备:国际意识、和平意识、意识、人权意识.这些意识必须成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综上所述,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进而推动了全球化趋势,这三大时代特征对当代教育理念产生了根本影响,我们的教育又一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教育应该树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协作能力和科学素养.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是人本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我们的教育还应该具备国际意识、和平意识、意识、人权意识,并以此来应对时代的挑战,使我们的教育走出传统教育理念的误区,并迅速完成与当代世界教育的接轨,为每一位学生的终生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教育基石.

教育资源之教育理念的形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终身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注释:

(1)北京师大海威教育集团. 造就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报国之才. 中国教育报,2000年6月8日

(2)于洋. 新世纪呼唤新的人才理念. 光明日报, 2000年6月29日

(3)作家文摘, 1999年7月日30

作者简介: 岳帅(1989―),女,河北张家口人,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职业教育改革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