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

点赞:3506 浏览:1091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经验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模式、管理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这些经验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7-0016-02

德国的高等教育模式被世界公认为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由于有机会在德国威尔道应用技术大学进行关于德国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的培训,所以对德国教育状况感触颇多,现将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以及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进行有关的讨论.

一、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般的应用技术大学都开设工程学专业,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工程师.在课程设置上前四个学期中主要学习科学工程基础知识,第五学期进行专业选修课程学习,第六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主要是在工厂完成,这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共培养教学模式.学生除了可以得到本科的以外还可以得到工程师证书.单纯从专业设置与教学安排上看,德国与我国高等教育有些类似,但是德国的高校的教学过程一个显著特点是更加注重企业工作与实践.学生的学习内容、方案、过程等教学模式都是由企业人员参与制订,并在整个过程中给予积极的帮助,企业参与学校的运行管理的积极性很高,这一点与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情况完全不同.例如德国学生的生产实习环节,所实习的单位完全由学生自己寻找,企业对于接待学生实习的热情很高,所以没有出现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这种情况,对于这一点我国高校很难实现.德国高校在培养模式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人才的“双元制”培养.学生在入校时就与企业签订协议,在大学里的学习完全围绕企业未来提供的工作展开,所以在大学毕业时学生获得足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获得了生产实践经验,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工作人员.[1]一般整个三年大学学习过程中会安排三个月在大学学习,三个月在企业实习,这种交替学习模式贯穿每个学期.[2]但是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通常将企业实践安排在检测期,这个阶段主要是企业人员对学生进行在线培训.由于这种培养模式的诸多优点,所以在德国很受欢迎,报名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由于报名人数众多可谓要百里挑一.由此看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的结合是大势所趋,方向正确.学校要想有所作为,产学结合是必由之路,别无他法.为此我国高职院校必须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企业工作实际选取教学项目,探索适合中国的人才的培养模式.

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高效的管理组织、管理机制

公平是德国的普世价值观.根据德国的法律规定,应用技术大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和地位的差别,只在学校规模、学生数量及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府对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政府能做的就是公平.一个学校的好坏不是政府评选出来的,而是社会评价出来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高的独立性,例如在学校的管理、专业的设置等方面,学校都有较大的自主权.由于政治体制不同,德国高校组织管理模式与我国大学的管理模式不同,不是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是采用与政治体制相似的相互制衡的管理机构.高校的领导是具有绝对的权威,仅仅是权力的执行者,但必须遵守游戏规则.为此我国高校办学活力的提升、办学特色的形成,都需要管理机制的相应深化才可能实现.

三、完备的成绩评定体系

学生成绩的评定历来是很艰难的事情.德国学生的成绩评定也是通过考试实现的.关于考试,谁教的课程,谁负责考试,考试内容完全由教授课程的教授负责.考试内容和日期必须在适当的时间提前公布.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由教授来制订.德国的考试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他们缺少什么,必要的时候会与学生一起讨论考试内容,学生不仅参与考试也有权与老师沟通,参与考试过程的制订.在考试之前要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去考试,对于考试的疑问可以咨询相关教师.在考试前两周,学生可以提意见,汇总后上报学院,学院会通知学生哪些意见被采纳.学生也有权对学院反映他们的成绩问题.学生考试前要进行申请,方可考试.学生有三次补考机会,如果都不通过,则要注销学籍或转专业,那么他之前所学的所有课程都没有用了.在成绩评定上德国采用欧洲ECTS分级制度,每考过一门课程会得到相应的学分.


考试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与我国考试相近的一些测试方法外,还有几种形式:(1)口试:学生与教授面对面问答.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个考验,他面对的有可能不是一名教授的提问,而是两名教授.这是基于公平的考虑,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压力很大.(2)做项目:一般5-8名学生组成项目组,对企业项目进行分析,然后实施.这种考核广泛应用于工程学专业,这也有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3)讨论考试:教授与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知道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而做出判断.(4)以海报的形式呈现作品,打印贴在一些地方.教授看到这些海报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如果其他同学有兴趣也可以一同参与讨论.

无论那种考试形式都是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考试问题上做到更多地与学生沟通.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与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措施.为此我国在学生考核方面应该大力借鉴,改变目前单一的成绩评定模式.

四、广泛的校企合作

高校的发展与技术转化离不开校企合作,德国的高校普遍与企业建立了联系.[3]例如在柏林和巴兰登堡州地区有7所综合大学,27所应用技术大学,有23所研究中心,他们彼此合作将技术转化覆盖到整个欧洲.州政府大力支持校企之间的合作,在合作的运行机制方面允许大学独立运营.在校企合作中,州政府在其中进行协调,让学校之间、企业之间形成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的关系.另外周政府还建立了技术中心租借给学校与企业,在那里政府给予企业、学校在技术上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上的另一个体现就是企业可以直接在学校内部建立研究中心,实现校企的零距离合作,企业可以拿到学校的研究成果,学生可以到企业中去实习,并从企业中得到创收.德国的洪堡大学的新校园就坐落在柏林附近的工业区内,学校与企业实现人员紧密的往来与交流.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学校里任教,学生在企业中做项目、实习,甚至直接被企业招聘成为职员.对于这一点我国在外聘人员的引入方面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还不灵活,这些缺点都要改进. 五、深厚的师资队伍

德国大学的课堂上只允许教授上课.如果没有生产实践,即使是博士上课也是不允许的,只有具备深厚公司实践经历,才有资格被聘用为教师.这充分体现了实践能力在教师人才选取上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应用技术大学非常注重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师被要求定期下企业进行企业实践,这一点对于我们有很大借鉴.下企业实践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不与实践脱节,同时有助于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这一点非常值得我国借鉴.为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我国高职院校也应该聘请企业技术过硬、专业知识深厚的专家作为专业的带头人,优化教师队伍,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知识和技能;聘请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生产经验、教学能力强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教学骨干,把企业最新的方法、知识、工艺与技术带到教学中来,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直接对接,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六、诚信的社会价值体系

德国高校对于学生诚信问题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鲜有抄袭、弄虚作检测的事件发生;而一旦发生,后果很严重,直接影响学生的社会诚信,对于学生未来工作、就业甚至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学生不敢越雷池一步.反观当前我国学生对于诚信问题满不在意.这是国家大环境造成的,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我国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做事情好高骛远、期望值高、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的状况,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势在必行.

(1)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入学初即向学生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告诉他们诚信问题的严重性,并将诚信记录在案,将来直接影响他们的优秀评定、工作就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学院应该在就业上积极帮助,而不是少管甚至不问、不关心.

(2)改革现行教育理念.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何谓“传道”?即传授道理,也可以理解为传授做人的道理,而授业在其次.做人的道理的建立不是通过一两门课程就能解决的,所以过多的道德课程有可能是苍白无力的.可以将个人价值观的培养以及社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无形的教育之中.

在全国高校学习德国高校教育模式的浪潮中,我国要坚定不移地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我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纪安.德国教育的企业实践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1(4).

[2] 德国双元制大学:毕业直通就业,人民网天津视窗,http://.022./.

[3] 王谦.德国技术大学的教学特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