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大学里的摄影教育

点赞:32782 浏览:1549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摄影教育的扩大化

摄影在今天越来越成为大众文化的基石.神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将数字相机、手机、电脑、网络、微博、飞信以及明天可能出来的新名词叠加在一起,“摄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众认知度,人人似乎都可以无师自通地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拍摄出几千张照片,甚至上万张照片,并能将影像传播出去,与人共享.

也正是因为摄影在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再一次降低技术门槛,促进了摄影教育的蓬勃发展.无论中外,摄影基于档案资料性质的影像实证功能,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使用.于是各行各业都需要有稳定专业水平的摄影人员完成工作.数字影像知识体系的建立,摧毁了像柯达这种曾经的神话企业,也催生了无数新的摄影相关行业.摄影教育的市场在全球都在扩大.特别是对于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数字化这一技术革命使我们获得一个与西方世界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共同前进的时代契机.中国大学近十年摄影教育规模的扩大,与数字影像技术发展的速度并肩而行.

在普通高校,增加摄影选修课,摄影的讲座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在综合性大学,艺术系多增加摄影专业方向或者摄影课程.一些大学、艺术院校新设立了影视专业,或摄影方向.而专业性的影像学校在不断地扩大规模,民办的艺术类大学很多都设立摄影专业,私立的摄影培训机构更是比比皆是.

数字摄影教育新知识体系的建立

摄影教育的扩大,与摄影知识体系的变更紧密相关.摄影教育从胶片时代完全过度到数字时代,知识体系的更新迫使并促进了教育领域摄影知识体系的全面更新.数字影像设备的体系,包括前期物理光学原理的数字相机和数字虚拟环境下的后期图像处理,最后到明室打印输出而构成整个系统.摄影的理念范畴,包涵了对社会生活、自然世界最忠诚的影像记录和还原,也包涵了导演摄影和后期图像再塑造而建构的虚拟社会与自然影像.

摄影知识体系的变化导致课程设置的变化,必然也带来了教师结构的重组和教育思想的新面貌.无论中国、外国,大学的摄影教育都经历了这个转变.

中国摄影教育必需用繁荣来描述.在前两年前的统计数据,大学设立摄影专业的学校已经达到100多所,去年摄影专业毕业生达万人.中国的大学有不同的规模和性质,摄影专业依托于不同背景的大学,其特色也不同.在一些资深的传统艺术类院校,美院、中国美院、北京电影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仍然维持着20人左右的小班级教学.按照艺术教育的传统规律,师资比较低,目的是让老师能够因材施教,培养有创造力的摄影创作人才.现在八大艺术院校都有摄影专业或影视专业,多数在摄影的大范畴内设立了多个专业方向,扩大规模,如商业摄影,图片摄影,数码摄影,影视摄影等等.各省的艺术院校、师范学院,摄影专业招收学生规模常常较大,30、40人一个班,一届两个班.综合性大学以及理工科大学,也有不少开设艺术专业,视觉传播专业,影视专业,摄影成为普及性的课程.

中外大学里的摄影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系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中国大学摄影专业的课程设置,因其背景不同,课程内容与结构也不同.大体可以分为美术背景、电影背景、新闻传播背景等.各类美术学院,摄影的技术、艺术课程之外,多是有大量的美术学科的课程,包括平面设计,后期电脑图像处理的强调,学生对美术历史的了解也比较多,不少毕业生在商业摄影、艺术摄影方面都早有建树.电影背景的学校,对社会性的影像、关于人的影像表现更突出,也多结合视频,“两栖”影像培养.新闻传播背景的学校,自然是在新闻传播领域使用摄影的培养最有力.

中国的大学,因为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教师人员固定,教学大纲明确.同一学校的学生按照班级在大学接受统一的教育.学生所学课程的选择度很低.

在欧洲、美国进行摄影教育,公立与私立的大学并存.但是他们首先分为艺术专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两类.艺术类学院,招收人数较少,摄影门类方向明确,时尚摄影方向、人像摄影方向等他们的目的是培养创作型人才.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系,通常不分具体专业,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毕业时决定创作方向,到了研究生阶段,一般学习方向比较明确.

在国外的大学中,获得终身教师资格的人非常有限,一个系常常只有4、5个固定的老师,但是他们可以聘任在行业中有成就、有影响力的摄影师来做阶段性的老师,比如3到5年.这样聘任老师的数量是终身教师的数量的三倍甚至五倍.

因此,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更加灵活自由.在法国第八大学摄影系,聘任来的老师,常常带着学生做他个人正在进行的摄影创作,学生也有时间跟几乎一线的摄影创作者直接深入沟通.巴黎第八大学曾经聘任过弗孔担任教师多年.也曾经有一门课叫《爱与这座城市》,任课老师是艺术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艺术系今年聘请了PAUL SHAMBROOM,一位自20世纪90年代就有作品被美术馆的美国当代摄影师担任研究生摄影方向的指导老师.这样的老师能把行业中有效资源带到学校,为学生与专业领域建立起便捷的桥梁.

国外的大学没有班级,每个人选课的自由度非常大,一门课上,有一年级的学生,也有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可以跨系选课,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尤为突出.再加上一般国外的大学没有集体宿舍,每个人自己去找房子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常多元.这些都形成了中国大学和国外大学在基本风格上的不同.

国际交流是突破学校教育围墙的良好手段

中国的大学通常都是有专属的校园,由围墙围住.美国的不少大学都是没有围墙的,教室也是普通人都可以去参观的.但是学校仍然是一座有着隐形围墙的知识城堡,国际交流是突破城堡束缚的一种方法.在今天这个数字时代,跨国信息的共享、文化的多元带来的是思路的解放.现在中外大学摄影专业越来越注重国际交流活动.


中国大学常常在校内组织讲座,邀请国内摄影名人和国际摄影人做摄影文化的讲座,把外国影像文化引进来,年轻的教师通常承担了更多的工作.

中国学摄影的学生走出去,到国外大学参观,与国际大学联合做创作,做展览,在一些学校也是年年都有的.比如北京电影学院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正在进行的《变迁》主题创作,其宗旨是“以影像的方式去开发未知的领土,去了解不同国家、不同自然景观、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通过镜头去认识人,关心人,表现人,实践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文化的交融,从而重新认识自我、重新读解本国文化、重新思考历史传统与当代生活.”今年8月有14名师生去美国参加展览,举办研讨会并进行新的创作.

西方的大学,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非常有兴趣,再加上中国目前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体现出力量,欧美大学组织的与中国进行的交流活动,总是能够获得各项资金赞助,学生和老师也积极地参与.

美国摄影高校教育排名第三的帕森艺术学院摄影系,参加了三届平遥摄影节的高校展览,每年带学生来北京,并且跟美院、中国美院、清华美院、北京电影学院都有交流.帕森艺术学院是以时尚、设计为主方向的一所私立艺术学院,本科摄影教育以时尚摄影为主,培养商业影像领域的工作人才.研究生艺术硕士教育,以艺术摄影为主要方向.每一届研究生大约15人左右,夏季在学校展厅举办的研究生毕业展,每个人的作品都风格鲜明,毕业展览中的作品就有在中国拍摄的.

在西方大学更能体现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外国留学生多.在中国大学里学习摄影的外国学生较少,以周边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亚洲的国家与地区为主,欧美学生少.

在西方大学里,中国的学生也不多,但是常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他们多元地文化背景给摄影的创作带来了特有的活力.

摄影理论的教育与研究

中国大学设立摄影系或者影视专业的,多是培养实用摄影的人才,学校自身的摄影史论研究和教育都不是主体.中国的综合性大学在传播学领域或者文化艺术领域的摄影研究也比较少.总的来说,中国的摄影史论、理论研究和教育都不足.

西方学校理论与实践创作的教育区分鲜明.法国的高等艺术专业学校,美术学院或者摄影学院,都是偏重摄影实践的培养,同时摄影史课程充分,有摄影批评和摄影美学的课程.综合性大学以理论研究为主,很多大学的艺术系、哲学系、传媒系都有专门研究摄影的老师及课题.学生从本科可以读到博士,硕士和博士阶段是摄影理论方向,甚至不涉及摄影实拍的学习.

今天的艺术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时代,整个国际的趋势都是如此.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法国,艺术家越来越多地从学院里成长出来.最为著名的就是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以贝歇夫妇为首的四代摄影师——教师.学院培养的人,要能够从事艺术实践创作,也要能够进行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