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职业教育的河北模式

点赞:3720 浏览:111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职教界,河北省开展实施的“送教下乡”“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被视为河北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闪亮名片.几年前,本刊记者曾就这项工程先后几次采访河北省教育厅的相关负责人.这项以推动河北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初衷的惠民工程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重要创新,一度创造了职业教育的河北模式.如今,几年过去了,“送教下乡”和“双带工程”在农业大省――河北省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与传统的全日制办学模式相比,“送教下乡”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哪里?在实施过程中,河北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这项被誉为“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惠民工程又将何去何从?带着诸多疑问,记者采访了河北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王晓飞.

追问职业教育的河北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教育与职业》:“送教下乡”和“双带工程”在河北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晓飞:应该说,“送教下乡”已经成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该项工程已让全省30多万在乡从业农民重返课堂,把教学实践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边学习边实训发展生产,助农业增产,帮农民增收,促农村繁荣,深受农民欢迎,被誉为“启民智、授民技、帮民富、化民风”的惠民工程.

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这项改革使农村职业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新型农民的摇篮.先进理念的普及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对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邢台农校通过“送教下乡”扶持内丘县岗底村,催生了“持证下田”第一村――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果农不仅有书,还有果农资质等级证书.从过去生产绿色苹果到128道工序生产有机苹果,人均收入仅苹果一项就超过2.2万元.2011年该村的“富岗苹果”被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项产业拉动了当地涵盖一产、二产、三产在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各地涌现出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改革带头人.培养一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就是为农村经济发展造就一个“增长点”、增添一个“助推器”.阜平县职教中心通过“送教下乡”,使阜平县海岩村农民踏上了致富之路.海岩村是阜平县有名的穷村,农民靠养牛维持生计,但是一个牛乳炎就让村里200多头牛死了30多头.县职教中心开展送教下乡后,农民不仅系统学习提高了养牛能力,而且在“送教下乡”学生――海岩村党支部书记袁龙带领下成立了奶牛协会和公司,把以前的分散养殖变为集中养殖,统一标准,合作经营.目前该公司已有十几户农民参加,年盈利100多万元.

三是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双带工程”把平时分散的农民组织到了一起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成为建立和谐社会、化解基层矛盾、密切干群关系的良好平台.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实现了共同提高,对于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各地通过“双带工程”设置了一些贴近农民需要的课程,如“公民道德与法律”“农村经济与社会”等,还通过广播、科技墙报以及组织文体活动等方式,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让农民掌握法律知识,接受新理念,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四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各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为“三农”怎么写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的办学方向,优化了资源配置,拓展了办学功能,扩大了办学规模,激发了办学活力.推进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培训网络,总结并积极推广了邢台农校“送教下乡”“2+3”教学模式、武安职教中心“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赵县职教中心“学校+合作社+农户”培养模式以及阜平县“政府联动、捆绑送教”发展模式等典型经验,各有关学校根据当地村镇分布特点和特色产业布局,走出了“一村一品、一点一色”的特色办学之路.

五是涉农中职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改革试点拉动,参与改革的150所中职学校在涉农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础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32所涉农中职学校跻身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行列.在去年我省21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农业类实训项目就占到10个.各地各学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大部分教学点实现了“五个一”标准化建设;还重点建设了一支结构趋于合理、专相结合的涉农专业师资队伍.绝大多数学校形成了“四位一体”:即教育局统筹管理、职业学校全面负责、乡镇学校具体实施、村级学校参与组织的教学网络,夯实了涉农中职教育发展基础.

《教育与职业》:“送教下乡”“双带工程”被业界视为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之举.与传统的全日制办学模式相比,“送教下乡”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什么地方?

王晓飞:我们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实现了全日制教学任务和目标.

一是实行“农学结合、产教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送教下乡”不是简单地把教学场所从校园搬到乡村,而是突出了农业生产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育人规律.

二是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招生对象由原来的以初中应届毕业生为主,扩展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同等学力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体现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本质要求.

三是实行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规范”就是按照全日制要求确定的总学时数和总的课程门数不能少,教学内容根据当地的产业需要进行合理调整,还增加了一些选修课程;“灵活”是指在教学方式上,运用了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引领法等理实结合的方式进行课堂讲授、视频辅导和田间现场指导,教学进度与动植物的生长周期相结合,农忙学技能、农闲学基础,并重新优化学生成绩计分结构.

四是实践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将实践教学和顶岗实习分散到三年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以生产需要为导向,把实习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践与农民学生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农民学员边学习边实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五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各教学点的产业特色、发展需求等因素来制订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与全日制教学要素实现了有效对接,与农民的实际生产需要和现代产业农民的职业资格实现了有效对接,突出了职教的教育目的和教学功能,是涉农中职全日制教育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

《教育与职业》:在这几年时间里,我们重点做了哪些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晓飞:一是健全领导机制.在省政府成立的河北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基础上,省教育厅研究制订了《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牵头专门成立了“河北省农村职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各市教育局以及各承办学校也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送教下乡”各项任务;承担试点任务学校所在县、市党委政府也成立了由县委农工部、组织部等部门参与的组织机构,有些县市的书记、县长亲自抓,形成了多层次多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二是强化涉农专业建设.指导各地及承办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适应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需要,主动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需要,调整涉农中职学校布局,优化涉农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六大专业,并细化成56个专业方向.坚持省级骨干特色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向涉农专业和涉农中职学校倾斜.组织力量研发了“河北省送教下乡专用教材”,首批33本教材中有17本获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第二批36本教材已交付出版社.我们还组织开发了“养猪生产技术”“苹果生产技术”等仿真实训软件,弥补和强化了乡镇教学点的实训教学.

三是统筹整合职教资源.努力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涉农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重点建设了由邢台市农业学校牵头的河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集团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怎么写作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实施城市带动战略,通过做大做强城市职业院校引领和带动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张家口市根据各县职教中心的发展基础和潜力,将其划分为三个辐射圈,有计划、分步骤地通过城市职业教育的示范带动,加快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四是狠抓规范管理.始终坚持边摸索、边推进、边规范,强化督导检查,切实做到“抓规范、保质量、促提高”.制发了《送教下乡督导检查办法》等一系列监管保障措施,切实加强工作督导,规范办学行为.省教育厅每学期都进行一次专项督导抽查,深入到学校教学点全面掌握情况、发现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帮助.同时,要求各市教育局每学期都要对承办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督导检查,每季度进行一次抽查.

《教育与职业》: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王晓飞:要推动这项改革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确实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面向农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在顶层设计上衔接还不够.比如,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问题上,教育部、农业部、人社部、财政部等部门之间,有不同的认识,直接导致政策不够协调、统筹力度不够.

二是在教育部门内部,还存在政策不够协调统一的现象.比如在落实资助政策上,财政下达我省中职国家助学金预算,与我省实际应当享受助学金的人数相差较大,仅央财缺口资金就多达1.6亿元.据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教育部有关部门认为一年级19岁以上、二年级20岁以上的学生为“大龄”,“大龄”学生不能享受助学政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符合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贯政策,也违背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本质要求.

《教育与职业》: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下一步,我们有何计划和打算?

王晓飞: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教育部、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此举,将使在乡从业农民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制度化、规范化.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突破.这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在教育部和农业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指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让广大在乡从业农民学有所教、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力度,高质量地开展“送教下乡”、实施“双带工程”,更好地怎么写作“三农”、怎么写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过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以推进“双带工程”为核心,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怎么写作“三农”为宗旨,继续扩大招生面向,坚持把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在乡农民、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乡村基层党员干部等各类人员纳入招生范围,大规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更好地怎么写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以理论研究为引领,指导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对改革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涉及的招生面向、培养目标、实现路径等问题,继续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论证,为从国家层面建立“送教下乡”保障性法制机制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三是以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农业产业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产业协会、农村职业学校等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有关部门、企业、社区组织共同参与教育、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是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健全县、乡、村职教培训网络.突出县级职教中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中优先发展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好一批国家级示范校;在资金投入、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及其他项目建设上,向农村职业学校倾斜;把具备条件的乡镇成人学校改建为职教中心的分校,将闲置的村学校改建为村成人学校;利用职教中心人才、技术、信息、设备等优势,为普通教育学校开设通用农业技术课程.

五是以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为抓手,提高怎么写作“三农”能力.推动县级政府加强统筹、理顺体制、完善政策、加大投入,着力加强农村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和师资队伍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职业教育,开设符合需求的特色专业,加强与本地农业企业联系,发展应用型、复合型农业职业教育.继续开展农村紧缺人才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施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农民“持证下田”工程,切实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怎么写作“三农”水平.

链接:

何谓“送教下乡”“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

为贯彻及省委有关指示精神,积极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009年,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送教下乡” 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

为落实《意见》要求,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开展职业教育“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通过实施这项工程,使45岁以下农村基层党员、村干部、种养殖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从各地返乡的农民工,系统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人才,其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