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文类院系演讲教育

点赞:20483 浏览:937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前高校中文类院系演讲教育存在学生演讲能力不足,演讲课程设置不尽完善,师资配置不足,演讲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从宏观方面、学校和学生出发,共同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完善演讲教育体系.

关 键 词 :演讲;教育;中文类院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演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对于中文类院系学生而言,社会对他们演讲能力的要求更高.本研究通过调查广州市八所高校①演讲教育的发展情况,从中分析演讲教育的现状以及探索相关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高校演讲教育的发展.

一、演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对于中文类院系学生而言,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本身就属于专业的内容要求.汉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写作的语言,还是一种表达的语言.从专业性质上看,社会和学校对中文类院系学生演讲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使得中文类院系学生对演讲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认识.目前,演讲能力的重要性在中文类院系学生中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而且大部分学生认为演讲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就业应聘和人际交往上.由此看出学生对于演讲能力重要性的理解更倾向功利主义,倾向外在的、实际意义上的价值,而较少关注其内在的、对个人自身素养的意义.然而,大学生对演讲能力的自我评价普遍较低,学生的演讲能力亟待培养.分析学生对演讲能力自我评价的原因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自身演讲能力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缺乏演讲技巧、语言组织能力不强以及怯场这几个方面.这些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演讲实践经验的缺乏,也可以看出学校演讲教育的不足.演讲作为“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1],可见实践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践和操练的不足也才是演讲教育成效不足的主要原因.

面对自身演讲能力的不足,大部分学生对培养自身演讲能力重视程度却明显不高.这种矛盾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演讲能力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素养,它的培养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因此,演讲训练的见效慢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演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但也与教育体系内缺乏足够的演讲指导有关;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演讲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如演讲课程性质模糊,缺乏权威的教材等等,使得学生不知道从何入手培养自身的演讲能力.因此,即使学生认识到演讲能力的重要性,也较少付诸行动.

(二)学校方面

目前,在为数不多开设有演讲教育课程的学校中,演讲课程性质混乱.在广州市八所开设中文类院系的高校中,只有三所高校的演讲课程定为学院的选修课,其他学校的演讲课程均为学校公选课.唯一例外的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演讲课虽然名为选修课,但学院在重视程度与操作上已大致将其作为必修课处理.这样的课程性质,一方面,无法真正根据中文类院系学生的特点设计相关的训练,另一方面,也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演讲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各校演讲教育在课程内容、形式、考核方式、评价方式上大体一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实践演练与理论传授两者兼有,但理论知识传授所占比例较大.在课程形式上,基本上都兼顾了教师教授、学生课堂演练、影视教学等.其中前两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课程的考核方式上,基本上以“学生课堂演练”与“平时实践演练”等演练性考核为主,结合部分书面考试.目前,授课教师也多将口语演练作为考核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基本上是结合了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其中以教师评价占主导.同时,目前演讲教育的教学实践,存在着偏重理论教学和只注重短期效果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演讲教育的效用.在师资力量方面,演讲课程在教师编制和科研教学等方面存在空缺.目前,演讲教育还没有形成正式的专门的独立学科,国内并没有相应对口的专业,在大学中文类院系的教研活动中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教研室,教授演讲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师没有针对此类课程的专门职称,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师资力量不足.社会上对演讲教育的定位较低,因此许多教师也缺乏动力从事相关的教育工作.师资力量的缺乏以及教师编制的不完善反映了目前我们对演讲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演讲教育面临的困境,更反映了当前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很多学校会倾向于把演讲教育当成一种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往往让位于专业教育.这样,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时间等条件限制下,学校往往选择牺牲演讲教育.

高校中文类院系演讲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宏观方面

当前的教育体系,缺少对演讲能力的培养与积累.大学实践课程的缺乏、学生自主锻炼观念的不足、学校锻炼平台的缺失以及社会奖励机制的缺席,共同导致了演讲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另外,目前中国没有一门针对演讲的专业,同时,授课教师没有针对此门课程的专门职称,也没有独立的教研室,相对处于一种附属的地位.这种教师编制和科研活动的现状导致了演讲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没有多大的动力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从而也导致了演讲教育学科发展的滞缓.

在教育理论上,目前演讲课程没有统一使用的权威书籍,也没有构建系统的理论.同时,也没有一种理论指导教师为什么要教、应该教什么、应该如何教,教师只是凭借个人的体验和对演讲课程的理解进行课程设计.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一方面很难通过课程学习形成关于演讲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很难通过自学寻求更快的进步.其次,演讲课程的研究也比较匮乏:“由于关乎演讲教育课程独立开设的时间不长,任课教师少且不固定,迄今为止,鲜有人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深入细致的研究.”[3]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条件之下,演讲教育的课程设置只能是摸索着前进,没有很好的资源可以借鉴.

二、演讲教育的建议

(一)宏观方面

1.完善演讲教育体系.第一,准确定位演讲教育的学科性质.对演讲教育的学科性质进行准确的定位,有利于规范对演讲教育课程的认识以及统一各大高校的大体方向.高校本科阶段的演讲教育课程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并以应用性见长的课程,因此应使学生学会认知演讲学的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较为专业的当众演讲,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态和情感认知,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态势运用上取得进步.第二,明确演讲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明确演讲教育的教学任务.力求使学生具备优质演讲所需的思想品德修养、才识、表达能力和情感内涵.其次,正确把握演讲教育的特点.演讲教育的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结合,应用性尤为突出.同时,演讲教育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课程的科学认知与艺术审美培养两方面齐头并进.最后,努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第三,完善演讲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理论.课程评价方式的合理与否,与能否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息息相关.然而,目前相关的理论极少,系统性的论述也极为不足.因此,在评价方式上,建议做到双结合.首先,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可通过调查问卷、口头交流、书面教学建议等方式,了解学生在演讲教育中的实际感受以及收集学生意见.同时,课程还应该加强终结性评价.可以在课程结束前进行运用问卷或表格形式进行教学评价.其次,实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除了参考考核的成绩之外,还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和水平.建议对学生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2.完善演讲教育体系.第一,设置专门的演讲专业.在目前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演讲的专业设置,也就没有与演讲相关的学位.鉴于此,本文建议对在部分高校设置演讲专业进行专业性的评估.可先尝试在部分高校进行试点,设立专门的演讲教育专业.也可先将该专业先作为部分高校的辅修专业,再针对实际开展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合理的调整.第二,形成独立教研室和教师编制.目前,从事高校中演讲教育的教师,没有独立的教研室,相应的没有独立的教师编制.因此,建议在开设课程的高校开设独立的教研室,形成独立的教师编制.可以尝试先统一由某一教研室教师担任演讲教育课程的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门教研室和独立教师编制的设置.对于从事演讲教育的教师,应该形成政策上的支持和认可,这在使演讲教育能够获得应有社会地位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三,选编全面权威的教材.目前的确有与演讲教育相关的教材,如《演讲学教程》、《演讲与口才》等,但在许多高校演讲教育课程中,学生却几乎没有使用教材.书面教材的内容、表达形式的局限,以及书面教材本身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局限等,导致了目前存在教材但使用率却不高的现象.然而,教材的使用却是有一定必要性的.因此,在对教材的选编上,建议可进行两点突破.一方面,在内容的选编上,融入更多与时代热点紧密相关的例子或典范,体现与时俱进.同时,应该更好地体现跨学科的知识积累,努力扩充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在形式上,应该突破原来教材仅局限于教科书的观念,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频、视频、网站等方面扩充教材,以更好地适应演讲教育应用见长、实践为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