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点赞:15566 浏览:690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未来,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扎实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法制教育;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小学生犯罪事件不断发生,加强对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其法制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未来.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青少年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贯穿到整个工作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法制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单纯的语文学习层面上,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虽然教材提供了许多可以有效地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但不少语文教师只注重情感的熏陶,却忽略了法制方面的引领,导致语文课中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提及了法制教育,但往往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点到为止,没有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引起共鸣.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语文课文特别是初中语文课文,都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佳作,相当一部分可以作为法制教育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用敏锐的眼睛去发掘,并将教材内容与法制教育相融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课,课文用大量的真实事例说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用确凿的数据说明罗布泊消失的过程,触目惊心,已引起世人的关注.罗布泊的消失确切地说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人的不良行为改变了仙湖的命运.通过本课可以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国家已经立法保护环境.也可以要求学生调查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仔细阅读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让他们从内心知道该怎么做,相信学了本课,学生的环境法治意识会大大增强.

教材中也有些课文表现的法律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闪光点领会法制意识.《斑羚飞渡》一文,优美的文字和震撼的情节,可能让学生感到回味无穷,但可能学生根本没有注意到课文中所涉及的法制问题,教师就要适时提醒学生:“狩猎者捕杀斑羚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学生通过课后搜集资料,最终会明白:狩猎者的行为违反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意识会有很大帮助.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强化法制教育的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学生营造法制教育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切身感受.

在学了《大雁归来》后,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开展“我为‘大雁’写诉状”的活动;震惊全国的“地沟油”事件发生后,教师与学生可以上一节“给我一滴纯正的食用油”的综合实践课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能够尽情地在语文课堂上感受法治文明的熏陶.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把法制意识宣传开去,扩大法制教育的影响面.

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法制演讲比赛、法制征文、法制故事会、法制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养成用法制的眼光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举行“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主题班会,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邪教对一个人、对一个家庭甚至是对一个社会的严重危害;举行“珍惜青春,远离网络”演讲比赛,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不应该沉溺网络,应该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用在学习上,争取早日成才,用骄人成绩回报社会和亲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把法制教育引入语文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适时地渗透法制教育,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还可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实现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时代,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