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

点赞:17720 浏览:802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现实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和谐教育,使教育主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发展.为使这一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必须进一步理顺办学思路,更新办学理念、落实办学措施,并在不断的反思中创新.

一、创新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人的管理,本质是激励、调动和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他们去实现预定目标.这就决定了管理必须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以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和个人尊严为前提,以提高人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为出发点,精心营造以人为本、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的和谐氛围.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中,校长是制度的实施者、执行者,形成了“千斤担子一人挑”的“封闭式”管理,校长的责任本位为权力本位所替代.现实要求学校管理:一要学校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环境和谐发展学校教育不能与广阔的社会脱节,而要紧密联系,良性互动;二要学校教育环境与家庭教育环境和谐发展,学校要充分利用家庭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增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及时捕捉教育信息,抓住教育时机,并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推进学习主体自主、高效学习;三是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和谐发展,既以课堂为主渠道的诸要素与校园环境、办学理念、校风校貌、制度建设等校园文化因素和谐发展,形成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的校园整体效应.

通过“三个和谐发展”,使学校管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构建“人人都是决策者、执行者”的管理学校模式,形成“千斤担子人人挑”,充分激发师生员工的主人翁意识、进取心、责任感,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并增加管理的透明度、可信度,增加认同感,实现群体知情,相互体谅、包容;同时减轻决策层的压力,使学校行政人员有精力、有时间参与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更实际地与教职员工交融在一起,实现预定目标,校园和谐发展.

二、营造教育人文氛围

教学是学校管理的中心,优化教学自然成为和谐教育的关键.基本含义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与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谐高度统一,构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和谐模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论教.现实要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决不能把学生视为知识的容器或学习的工具而当做标准产品加工.教与学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交流、情感交流、心与心碰撞的艺术流程,体现在学生获取知识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即学会学习上.

施教之功在启发、引导、点拨.一是始终坚持德育为首.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把德育贯穿于日常教学,并加强其针对性、实用性,开展革命传统和荣辱观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改善学生的精神面貌.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寓管理于怎么写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师生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活动目标、空间和条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越想越有兴趣,越学越开窍,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主体.三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讲精练,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而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体味知识,消化知识,并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进而形成良好的读书意愿.

三、建设高品位学校领导集体

学校领导集体是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的领导者、执行者.现在要求学校领导集体要出于公心,重在言传身教.一要讲团结.每个成员要紧密配合,优势互补.特别是校长,应觉悟更高一些、心胸更宽一些,律己更严一些,带头执行集中制原则,虚心听取不同意见,重视每个成员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性,以实现集体与个体双赢甚至是多赢.二要讲学习.当今?,有些学校的领导班子成员缺乏应有的读书风气,他们不愿意读书,知道的教育名著甚少,不做学问,只擅长人际交往,勤于应酬协调,喜当“社会活动家”、“外交家”,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心理学,造成教育观念滞后,影响学校的科学管理.因此,大力提倡做学习型、研究型的学校管理者迫在眉睫.三要讲诚信.诚信是立身之本,立业之基,处世之道,学校领导集团成员要牢固树立诚信立教,诚信育人思想.以诚信的作风取信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管理更贴近学生的情感、生活、心理、生理的需要,让学生在关爱、友善、宽松、相互进取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坚持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之,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是历史的必然、现实需要.关键是教育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更新办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