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

点赞:8732 浏览:342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德育教育是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在贯彻实施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国更加强化德育教育,不仅仅从学校的角度出发,更应该动员全社会参与进来,更好地把德育素质教育落实好,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关 键 词 】德育;学生;道德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学生从小就接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教育,家长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兴趣爱好,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以形象的事例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好的行为习惯表示满意、快慰、愿意学习和模仿.对坏的行为和不良倾向表示不满、不安、厌恶.做每件事事时都想想道德,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

二、学校道德教育

(1)养成良好习惯.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颇感头疼,忙于应付经常出现的打架、损坏公物、争抢好处、集体活动很难开展等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班级风气恶劣、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已经成为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问题.

探析如何加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培养社会意识.教育是建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事的引导,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出现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影响到学生们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虽然看来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就可以,如果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会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3)因势利导.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意识调整学生的社会意识,应该建立在班级意识的基础上,这对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生活是建立学生社会意识的最佳途径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也是解决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虽然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缺点,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看到缺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注中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不可能变成学生们自觉自愿的社会公德意识,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注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社会道德教学

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积淀和瑰宝,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承继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扬传统美德,使学生习获优秀中华文明成果,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发展,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亲近母语,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强化民族认同感,弘扬爱国精神,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国学教育研究,有助于丰富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拓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视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当代学生思想实际,对融国学教育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国学教育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了系统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公共生活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如原有的制度对公共场所中公众行为的规范多,而对公职怎么写作人员行为的规定就不严格;涉及一些公共新场所的制度未能及时出台等等,都需要我们加强对公德制度的建设.制度的控制性作用最终怎么写作于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用制度来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不是公德建设的最终目标,以制度为必要的辅助性手段,通过调控人们的行为,进而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才是其落脚点.家庭、学校、社会每个部分都要高度关注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并且积极合作,任一部分都要配合另一部分工作,必要时可以交流商量策略.一点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若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学生道德素质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