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育的教育理念

点赞:3190 浏览:101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中美术教育起着动力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期是人生发展的生长点,是为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期.而美术教育就是这些茁壮的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的动力,是培养其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重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为宗旨.美育即有感性的形象思维,教育功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应具备怎样的理念呢?我的观点如下:

一、明确儿童学习美术的目的

人生在儿童阶段各个方面都发展迅速,尤其是脑重量的发展,在12岁时基本与成人相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脑皮层各反射区逐渐成熟,形成各种条件反射的速度亦加快,儿童期形成的条件反射能很牢固并长时间的保存下来.因此在儿童阶段经历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长久的保存下来,而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美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 培养审美能力

个人所具有的与进行审美活动相关的主观条件和心理能力.人感知外物时,自身的情感模式与事物中蕴含的力的关系相吻合,产生一种同一的体验即审美体验.儿童对美的事物进行观察时会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审美能力不仅是通过净化事物的特征,而且还能促进儿童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儿童逐步从外界获得更美好的事物形象,使自己丰富和成熟起来.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养,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是推动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的动力,对其一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培养表达能力

美术是用画笔或其他工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语言表达有各种语言种类的限制,而美术表达却没有这些限制.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事实上画能反映出人的气质、爱好、性格和身体健康状况.儿童绘画是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绘画中表现了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在绘画表现出的个性,是儿童自信心和独立性的显现.他们通过观察体验,表现自我,通过独立思考发现自己的感受.儿童绘画同时也在表达一些东西,而且通过这些画他往往还能给你讲一些故事,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三)培养实践能力

美术活动以动手为主要特征,在通过绘画和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培养的儿童的动手能力,使孩子们提高了解工具,运用工具,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并且培养探索学习的习惯和尝试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四)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美术活动是源于现实,同时又要高于现实.美术教育具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它能激发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产生对它物观察的独特视角,让儿童敢于想象,敢于别出心裁,拓展儿童的联想,表达自己的想法.自由是创造的主要特征,没有自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造.因此,在表现和创作时,应该尽可能的给予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于创造方法也不能用某一标准去判断.这种启迪创造性的核心是求异思维,用夸张变形的方式,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更多的培养儿童.同时还培养的儿童独立思考的能力、计划能力和变通能力.

儿童美术教育在陶冶情操,促进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也有着很大意义;在利于儿童健康个性的发展,在锻炼孩子生存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也是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学习美术的意义并不在与能否成为画家,而是在于以后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怎样审视这个这个美丽的世界;如何构建自己的人生,如何在描绘自己的人生.通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观察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向往,是前进的方向,是能在这个大道上行进的动力.所以兴趣是引发和维持儿童学习美术,并将学习美术引向目标的动力.阿恩海姆说:“一旦学习目标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孩子的耐心就没有止境.”兴趣对学习美术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时能够不断的进步,往往能产生相对明显的进步.兴趣的产生和维持与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培养是密不可分的.

(一)用多种方法引导儿童,激发兴趣

在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可以通过简单动画片来吸引孩子的目光;通过展示大师画作来开拓儿童的视野;通过示范来激发儿童的动手兴趣;通过讲故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一些手段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用艺术眼光欣赏儿童,培养兴趣

儿童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很大成份来自家长和教师认同和夸奖.组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让儿童展示现自己作品,获得家长和教师认同和夸奖,是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儿童展示作品时,应该强调个性的表现,促进儿童的创造能力的发挥,让他们具有成就感,争强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培养了学习兴趣.另外切忌用模式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作品,尤其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儿童的作品,忽视了艺术的本质和儿童的个性,只能使儿童丧失兴趣.

(三)用多变内容吸引儿童,强化兴趣

儿童对生动、直观和新颖的事物感兴趣,枯燥乏味的美术理论只能抹杀儿童的兴趣,限制儿童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尽量增加生动、直观和新颖的教学内容,强化儿童的兴趣、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尽量避免美术教育内容的理论化,限制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当然在这同时,也不能单纯的追求生动、直观和新颖而忽视了儿童自觉性的培养和美术教育的目的.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儿童兴趣的激发有很多方法和手段,在他没有兴趣时,不能使用强迫的手段,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应采用“大禹治水”的办法,去积极的“引导”而不是“强堵”.

三、指导儿童学习美术的方法

儿童美术是儿童根据自身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认识,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通过美术活动表达出来.杨景芝教授说:“绘画对于儿童来说,其作用并不在于绘画的艺术性、思想性如何的深刻,也不在于绘画的技艺是如何的高超娴熟.儿童画画纯属于情感发展的需要.”因此儿童美术教育应遵循儿童生理、心里发展的特点,有效的结合教育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进行.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学习,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力.虽然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些因素,但是提高了儿童的获取美术教育的能力,让儿童体会参与到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在这种探究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实用教育学的创立者杜威认为:教育之外无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证儿童的成长;主张“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在儿童美术教育应用这种思想,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及其情感和价值观;主张以儿童从事美术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来组织,通过儿童的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经验.


良好、合理的教育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充分的调动儿童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儿童能领会和掌握知识和经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的本质是在于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让儿童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培养儿童形成基础美术素养,为儿童成为主动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具有健全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人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把握住儿童的学习目的,不断培养学习兴趣,运用灵活的方法才能充实儿童美术教育的理念.

儿童美育的教育理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儿童美术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