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教育的反思认识

点赞:4832 浏览:168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是当今人类社会第二次现代化之前沿,我国的教育创新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和经济全球化大趋势浪潮中,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挑战与机遇中,必然不断改革和创新.如何深刻反思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体制、运行机制和素质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失误,总结其经验教训,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

【关 键 词 】现代教育;反思认识;创新发展

当今,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发展的“三大时代特征”(经济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挑战、可持续发展战略),无不与教育创新息息相关.科教兴国、以人为本、社会全面进步、教育创新是灵魂.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发展,走改革创新之路,这是加快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导.

面临我国教育改革这场深刻的革命,笔者认为:只有深刻地认识和全面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及其教训,才能正确把握和准确定位当今时代潮流的创新与发展脉博,更好地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并健康发展.

一、不同时代的需求和教育观的形成

(一)传统教育.我国传统的教育之职责似乎是“唯古至上”.这种“返古”式教育职责,与当今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的“三个面向”差异何等之大.致使国人错过和失弃了18世纪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先驱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现代化进程的大好契机,教训可谓深刻.这里,笔者特别强调指出:在教育观念和思维创新上,我们仍然需要继续解决重大难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内外诸多原因,我们还必须克服中西文化意识的差异,克服长期以来极“左”思潮的影响,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特别是打开五千年来国民尚存的“固守疆城”的禁区意识,才能迈出思维创新的步伐.

(二)农业时代的“小农经济”式教育.其教育的真实代表是“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务农命运.其根源在于数十年的封建意识,“重义轻利”、“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似乎,读书做官的追求,胜过科教创新的贡献.这种“先天生农而忧,后天科举而乐”的教育,或许也算是一种“成才”之路和“奋斗”之途吧!当然,这种“井底之蛙一线天”的教育目标,只能是培养“灌木丛材”,何能培养出“森林巨木”.

(三)工业经济时代给人们提供了较丰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基础,加之一种享受与从属意识的萌发,“绵羊”式的“三好生”培养教育也应运而生.把学生当成“驯服工具”的示范标准,要“三好”就必须唯唯诺诺、绝对服从、唯书至上、师道尊严.这种“负罪感”的教育,带来的是:创造性灭失,个性沉没,“羊群效应”式的圈内教学,怎能培育出“蝴蝶飞舞”、“斑烂之彩”的太空型“超人”.

(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时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人才竞争伴随“高智化”、“高知型”的教育必上“风景线”.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为核心,追求读名牌大学,留学海外,考研中举,高薪回报,利益驱动似乎已成“时尚”.而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改革步伐尚为艰难.但无论如何,党、国务院深化教育改革的战略决策已定,全国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和知识创新工程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在深化改革的趋势中得以实现.

二、我国教育创新的战略思考

(一)重新审视和定位高校教育的职能和地位

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只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这是单一职能的定位,制约和影响了高校教育“三个面向”的发展.把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怎么写作社会三大教育功能和职责结合起来.一是培养高知型、高能型、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二是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产、学、研一体化,高校是主力军之一;三是怎么写作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总之,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地,而且也是从事科研的基地,同时,又是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怎么写作的创业基地.在当今经济初见端倪,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挑战时期,大力发展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具有时代特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教育体制、教学模式的转变

笔者认为: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最根本、最关键的“切入点”.应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一锤定学历的单向教育,封闭式的校园教育,向多层次、多渠道、多选择、多功能的“专才与通才”结合的全方位教育转变,向终身教育.网络式、多媒体、开放教育转变.这是突破传统观念的办学体制和模式,走向“三个面向”的现代化教育的必要而有效的途径.

(三)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转变

我国现代教育的反思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教学形式应从学年制、学分学年制向完全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分制转变.教学内容从全国统一、固定又较陈旧的教科书中,转向既要打基础,又要创新意、更新知、追前沿面向新时代、新教育改革趋势转变.特别是名牌高校更要追踪世界知识创新潮流,网络信息教育资源、开发人才精英工程,使我国的高校真正办成“名牌大学、顶极大师、一流学生”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中国的教育走向现代化.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上,准确地说,它不仅是对学生这个受教育主体而言,同时也是对教师这个教育者而言的“双重主体”.因此,教与学这个“双边”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填鸭式”、“满堂贯”与死记硬背的机械功能,对于获取新知识,发挥和运用其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一种潜在的“扼杀”.教师本身必须具有素质教育的先知才能,才能启发式地教育学生.当今西方发达国家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多种学科和广视野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发散型、智慧型等,有机结合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方式,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全方位角度出发,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故“为创造性而教”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里,笔者特别强调指出的是:我国的素质教育实施和推行为何艰难与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不在于学生,而在于先生,在于教育制度、运行机制、教育观念、师资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上.对此,应引起教育界和专家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