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德教育中的探究

点赞:6416 浏览:224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医德教育有机结合,将其以一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渗透到现代医德教育之中,形成“儒医”和“医乃仁术,贵在医德”的理念,这对弘扬“大医”风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 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 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大中院校是培养医务人员的预备队和生力军的主要阵地,学生的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职业操守,也会对整个医疗行业带来影响.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西方文化同质化趋向尤为突出,对传统文化有所冲击.大学生是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由于家庭功能弱化、学校社区传统工作模式陈旧、虚拟社会及传播媒质规范滞后,外来亚文化渗透等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与践行状况令人堪忧,导致有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度不高,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适用度不高.因此,加强大中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迫在眉捷.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主要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名家文化、道家 文化、西方文化等等.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和弘扬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精神,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医德教育达到有机结合,形成“儒医”和“医乃仁术,贵在医德”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务.加强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弘扬“大医”风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这是当代医学院校学生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更是教育者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德教育中的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由于缺乏在医德教育中渗透的系统研究,使得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教育方法和途径过于简单,效果不甚理想.我们要根据当前大学生承继传统文化呈现认知匮乏、道德缺失和践行危机的现状和将来学生所从医疗卫生事职业的要求,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上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总结和提炼其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教育途径上:(1)中华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教育中凸显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等理念,形成“儒医”和“医乃仁术,贵在医德”的传统医学道德,它是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有效途径.(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利用典型案例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的教育,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在实践中身体力行、付诸行动.(3)正面教育积极疏导.在教育中要以理论的力量教导人、说服人,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动力,并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具有较高的医德境界.(4)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尊重其独特的个性,不能千篇一律,搞一刀切,否则,传统文化教育就可能流于形式,成为走过场,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在教育方法上:(1)理论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将中国传统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志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2)示范教育.通过言、行、形、情、心等,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形成一个榜样、表率、楷模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同化”的教育.(3)事例诱导.对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运用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分析、讨论,诱导大家明辨是非、美丑,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4)环境教育.创意积极健康、烘托中华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在此氛围中耳濡目染,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递儒医真朴、仁爱、奉献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弘扬“大医”的风范.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它在教育中渗透的内容非常丰富.医德的培养是一个隐形的、长期内化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教育效果在短期不明显,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活动和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才能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