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同伴音乐教育缺失的关注

点赞:4563 浏览:138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到今天,似乎到达一个瓶颈,我们一直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家长的作用,强调社会的作用,这多是表现成人对于儿童的引导.在儿童的生活世界里,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同伴影响.它一直没有被我们利用在音乐教育中.

【关 键 词 】 儿童音乐 同伴教育 现状 缺失

同伴教育发源于澳大利亚,流行于西方国家.据德国学者瓦格纳考证,其历史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最著名的同伴教育事例要数18世纪初英国伦敦Lancaster创立的“班长制度”,即老师先教育“班长”,然后由班长教育其他学生.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各国心理学家的重视,已成为一种在社会发展领域内广泛采用的培训方法.同伴教育一般是指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同伴在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其学习与交往能力.现在多用于对敏感性教学的运用,如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领域.同伴教育的进行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受教育者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利用同伴之间的这种共性和相似性,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头作用,使同伴更好地接受信息,对同伴施加影响,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它主要采用小组讨论,游戏,角色扮演等参与性强和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它属于自我教育形式中的群体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形式分为群体自我教育和个体自我教育),其优点在于:(1)文化适宜性.即提供的信息符合某一文化特征人群的需要,彼此间可以自由平等的交流.(2)可接受性.同伴间没有代沟,交流的信息往往是兴趣相仿的,易沟通,交流自然,彼此信任.(3)经济性.同伴教育者一般为志愿者,包涵的社会面广,教育面大,可发挥教育作用的时间长,人均教育成本低.(4)参与性.同伴教育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为他们提供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如做游戏、讲故事、开展智力竞赛等,在参与的过程中轻松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因此,依赖于特定的教育对象,同伴教育可以在幼儿园、小学 、中学、大学乃至社区等各教育形式中运用.

对儿童同伴音乐教育缺失的关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同伴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独生子女急剧增多,这样的家庭结构缺乏与同胞兄弟姐妹的交往、分享、合作与谦让,社会性某些方面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有家庭和家庭外两大系统,其中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儿童主要的社会关系,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伴交往指同伴之间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交流过程.如何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提升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成人应该在意并积极引导的.个体的行为会受到群体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相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紧密.在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中,个体更直接地从同伴那里获得行为的方式与思想的交流,因获得同伴的期待和强化,从而更易形成社会行为和态度;并且,通过与同伴的相互作用,个体逐渐培养起自己沟通、自卫与合作的技巧;此外,同伴交往使个体学会了彼此平等对待的处事方式,而控制攻击冲动;以及在互动中,个体学会用他人的眼光而不仅仅用自己的眼光认识情境,这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将儿童引向音乐的真、善、美,好的音乐享受不但能丰富儿童的知识,还能促进儿童生理机能各方面的发展,对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作用.一个个体的发展有很多因素,人类生态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从生态学的观点提出,个体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作用的结果.个体并非是孤立的存在,他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环境又是与许多因素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系统.音乐学习的环境对于儿童更为重要,成年人应有计划地营造这种环境.儿童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难点在于儿童“并不是从规范的方式运用音乐的,他们不能等到‘上音乐课的时间’才去唱,才去创作,才去跳舞,才去听音乐.”这样的情况下,培养孩子之间的社交能力和音乐交流能力就显得及其重要.一个对于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有计划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每天必须规定一个特殊的时间来进行.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的创作自由度最高,这就决定了音乐的教学过程不是封闭、孤立的.它是孩子们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过程.过去,我们更多的关注教师与家长的引导手法与作用,在孩子主体能力的变化、发展过程探索中,可以引入同伴教育来进一步的丰富我们的教学.


在实际生活中,儿童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帮助和指导,如果给儿童一定的机会和责任,他们也能为同伴提供帮助和指导.综合研究认为,当儿童在一起解决问题时,他们的理解能力比单独工作时提高了很多,而且促进了智力的发展.但同伴合作并不是无条件地优于个人工作的,它要依赖一些条件:一方面要依赖于儿童的年龄、同伴差异和任务难度等;另一方面要取决于合作伙伴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在进行音乐的活动中,儿童有机会与同伴充分交往,能得到同伴的肯定与得到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一样很重要,这些活动能培养儿童对人对事情的初步认识,培养他们的协作与纪律性,使其个性和社会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儿童进入小学、中学的学习生活中,同伴的肯定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过教师的肯定.这一点,也可以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得到启示.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 其特性就在于一种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 将这种特性融入幼儿教育的主题篇章, 将为儿童今后的成长与社会化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愉悦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 而不是为了单纯掌握音乐技巧.过去一般认为,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儿童的知识、技能等主要是从成人那里传递下来的,而与其他儿童无关.教育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单向方式,但这种认识是一种误导.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能忽视儿童同伴对彼此智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如何将同伴教育引入到儿童音乐教育之中?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发现在儿童音乐教育中,对同伴教育借鉴几乎没有.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同伴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老师和家长.在现实的音乐学习中,人们似乎更重视家长对早期儿童的影响,忽视同伴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音乐活动是儿童表达情感的本能,良好的同伴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情感的建立是促进儿童对美的认识和身心发展的首要条件,音乐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它把音乐要素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流露在声音的表达中,使儿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可以培养儿童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同时,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儿童可以更好的理解音乐带来的快乐,把音乐的学习建立在快乐的基础之上.同伴是我们重要的人际关系与交往对象,它对于人一生的发展都举足轻重,可一直以来在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对它没有引起任何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