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点赞:32559 浏览:1542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周开(1981-),男,河南郑州人,医学学士,助教,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系团总支书记,现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及中医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摘 要:医德教育是有关于医学生专业思想和职业素质的教育.结合专业实际,从职业理想、职业品质、职业技能三方面逐步改进、完善医德教育,将医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相互渗透,逐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人才社会竞争力.

关 键 词 :医德教育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学生管理工作不只是单纯的管理工作,它是涵盖了行政管理与思想教育、外部引导与内在养成、阶段开展与全程进行、主体施力与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庞大而繁杂.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能否扎实有效进行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空谈理论,泛泛地讲些大道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脱离高校的专业实际,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医学生来讲,专业思想和职业素质就是医德.也就是说,要把医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衡量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

对高等医学职业教育而言,培养适应基层需要,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是最基本的教育目标.为此,我们应从职业理想、职业品质、职业技能三方面逐步改进、完善医德教育,将医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相互渗透,逐渐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人才社会竞争力.

一、树立职业理想是医德教育的切入点

职业理想是人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帮助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医德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明确的职业理想的树立,是建立在对所学专业现状及前景全面、系统、清晰认识的基础之上.对此,要让学生明白现在学这个专业将来能干什么工作,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促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就医学专业的特点、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逐一剖析,细化明确,使大家都能够看到、体会到,再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目标.我们在医德教育中十分重视对古代著名医家从医目的、职业理想的解读和挖掘,其中最典型的如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提到:“上疗君亲之疾,下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这里面既包含个人价值的实现,又包含社会责任的担当.每个人都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坚定的职业理想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从实现个人价值的角度进行医德教育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能被学生接受并付诸实践的医德教育才是有效的医德教育.

我们从实现学生个人价值的角度,通过以下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1)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就业形势,树立新的奋斗目标.如果说之前的努力是为了考上大学,那么现在的任务就是为了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2)鼓励学生虚心请教师兄师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3)启发学生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树立职业规划意识.通过职业测评等工具全面客观地探索自己,思考有哪些职业与自己所读的课程、专业相吻合,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和访谈等渠道进一步了解这些职业.

医德教育的实施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培养职业品质是医德教育的着力点

职业品质是在职业行为、工作作风方面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态度和品质.对于医学院校学生来讲,职业品质突出表现在医德、医风上.医德教育要紧密结合专业实际,以培养、提高职业品质为根本点和着力点.对此,我们主要从解读当前社会对医务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入手,探讨医疗活动中行为、心理现象及其认识方法,研究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应对措施,逐渐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医学生职业品质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医学生自觉地、主动地适应医学模式的转换,完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适应医学发展和医疗实践需要.职业品质表现在专业学习上,就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厚积薄发的治学态度;表现在医疗活动中,就是能够清晰、准确、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保持恰当、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庄重、严整的作风形象.我们通过解读一系列临床案例,将正面的典型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将反面的典型作为大家引以为戒的警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考,逐渐培养提升职业品质.

我们从塑造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角度,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


(1)注重医学生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质.身心素质体现在足够的体力、敏捷的动作、持久的耐力、广泛的兴趣、健康的情绪、良好的气质、成熟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人文素质体现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尤其重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调适应变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管理能力.

(2)注重医疗语言的规范使用和医患沟通的语言艺术.了解和掌握医疗语言的分类、医疗语言的作用、医疗语言的规律、医患沟通的语言艺术,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怎么写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注重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对整个医疗活动的影响.作为医疗活动的主体,医务人员要主动掌握医疗活动的性质和特点,剖析各种行为现象的心理背景,协调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自觉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4)注重医患关系的研究和剖析.研究医患关系的模型,剖析医患冲突的原因,探讨医患关系的和谐之道,对改善目前的医患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提升职业技能是医德教育的落脚点

通过医德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优良的职业品质,而职业理想和职业品质需要以职业技能的形式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医德医风体现于医疗活动中,医德教育的成效也体现于临床实践中.对于医学生来说,职业技能涵盖的内容很广,既包括临床实践能力,也包括理论知识水平,甚至也包括医德医风.因为良好的医德医风有助于医疗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是培养和提升职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但是教学活动是分专业、分学科进行的,学生必须把分散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形成自己的职业技能,而这种能力恰恰是学生所欠缺的.辅导员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将分散的学科知识系统化、综合化,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从业资格标准,逐步补充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

我们从结合专业学习开展课外活动入手,逐渐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构建技能体系.

(1)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是医学专业教学的主体.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来说,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配合任课教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专业学习的课外活动,不但能够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还是进行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形式.

(2)增强检测期社会实践的职业针对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够主动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规范和完善自己的学习.

(3)通过校内、校外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践,促使学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系统化、综合化,构建自己的职业技能体系.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突出医德教育,而医德教育又必须围绕职业素质来进行,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品质、提升职业技能,是医德教育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以此为主题,积极探索医德教育的实施途径,积极探索医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努力开创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