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点赞:3428 浏览:110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职业培训教育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各级教育机构大力举办各类成人职业(学历)教育,就是各行各业、大型国有企业也兴办自己的职业培训教育.由于职业培训教育的形成是由多元的价值主体共同参与的,那么,由于其各自的教育培训目标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其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多层化,这其中包括了职业培训教育中的社会价值取向、个人价值取向、企业价值取向、学校价值取向.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综合素质;岗位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87-02

职业培训教育是由多元价值主体参与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取向比普通教育更为复杂一些.这里面包含着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的需求,如何调节多元化教育培训主体的价值取向就成为了职业培训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职业教育中的社会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处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交联部位,也就是在文化体系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交界处.因此它对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引起的环境变化等较之普通教育更为敏感.它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诸如“读书不必种田,种田无须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另一方面也有力地冲击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使其内核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综观近几十年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经济上的需求往往成为教育改革的原动力.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经济改革和发展给职业教育不断地注入动力和活力,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促使职业教育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内部结构,并逐步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运行机制.

然而在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发生的摩擦也使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趋于突出和明显.例如,国有大中型企业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营状况不景气,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岗位业务技能不匹配,这些问题都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也是体制转轨中出现的新问题.

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得到社会改革系统工程的支持和推动,另一方面也受到它的制约.职业教育在改革大潮中的社会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动态变化.虽然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经济建设正在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在具体贯彻、落实这一战略方针时,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在选择正确合理的社会价值取向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和对待.

二、职业教育中的个人价值取向

个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求职谋生;二是个体发展.“谋生”常随时代、地域和对象的不同表现为不同的需求.譬如,经济落后地区的农家子弟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学得一技之长,走上致富之路;经济发达地区的职工、干部子弟则希望能获得一个报酬丰厚、社会地位高的职业岗位.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繁多,为发展个人天赋才华提供了广泛选择的天地,因而能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挥个性特长等需求.但求职谋生与个体发展有时是相矛盾的.在目前人们的物质需求未得到较大满足的情况下,往往会舍弃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去谋求高报酬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家长所起的作用很大,而家长的价值取向又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目前社会上,人们通常把科学家、企业家、高干、工程师、教授、医生称为“人才”,而把普通工人、农民、营业员称为“劳动力”;用人单位也常以学历、文凭作为选拔、聘用人才的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当然,个人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也会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发生变化.尤其是高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需要大批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新型职业人才,“学历社会”将逐渐转向“职业资格社会”,用人单位将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和职业资格.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个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实现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统一,届时职业指导将成为职业教育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广泛地开展起来.

三、职业教育中的企业价值取向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随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计划经济下,企业依附于政府,重在完成计划下达的生产任务,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侧重于完成眼前的生产任务和职工子弟的入学和就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由依赖型转为自我发展型,成为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和利益主体.企业要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就会自觉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不断地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企业也会越来越重视职工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将转到提高劳动劳动者素质和经济效益方面来.

四、职业教育中的培训学校价值取向

培训学校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方面随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取向的影响.培训学校作为以育人为核心的办学实体,无论在计划体制和市场体制下,都基本上服从于社会价值取向.这是由职业学校教育属社会准公益性事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经济体制转轨和科教兴国战略的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劳动力市场、生源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使职业教育逐渐转入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的运行机制.由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导致生源市场(各类专业劳动者需求)的涨落,迫使职业学校频频更换专业.但是,职业学校不是生产物质商品的企业,培养职业人才不能商品化、市场化,更换专业也不像企业更新产品那样简捷,故职业学校教育偏转到纯经济功利的价值取向不仅有碍于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五、优化调节职业培训教育的价值取向

优化调节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目的是为了较大程度地满足多元价值主体各种合理的需求,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提升个人素质技能. (一)职业教育导向性价值目标的确定

确定导向性价值目标必须要有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是判断改革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当然也适用于职业教育的价值判断.在教育界,人们曾对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怎么写作教育)进行过长时间的争论.实际上社会主义的“功利”和“人本”是辩证统一的.从“功利”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怎么写作的,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各种职业人才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

从“人本”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为了满足人的个性发展的需求,实现人的解放.表面上两者的目的不同,然而辩证地思考,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人,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又是为了提高人民(社会的主人)的生活水平.因此社会主义的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目的和手段的辩证统一.我们确定职业教育的导向性价值目标,既要满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造就一支数以亿计的各行各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大军;又要满足个人求职谋生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使每个劳动者的特长、潜能和创造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科学、合理地投入、配置、使用职教资源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教育体系优化调节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必须科学、合理地投入、配置、使用职教资源,因为职业教育资源是整个教育资源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又是社会资源的一部分,数量是有限的.因此教育经费的投入要与国民经济的总收入保持恰当的比例,职教资源的投入也要与整个教育资源的投入保持恰当的比例.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以及培养造就的劳动力的层次和结构要与经济建设所需的劳动力以及生产部门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一致,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为此,投入配置职教资源须注意如下几点.

1.投入渠道多元化职业教育属非义务教育范畴.大多数专业教育和培训是经济活动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应计入生产成本.经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劳动者因业务、技术水平提高可增加劳动收入,故职业教育的经费应由国家、企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职业教育除了培养造就各类职业人才外,还在实践教学中生产物质商品,故“以教养教”也是职教的一条投入渠道.

2.市场和计划双重调节,合理配置资源用市场调节配置职教资源有利于培养造就的劳动力在层次、结构方面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然而职业教育的专业门类繁多,某些专业培养的是企业所需的劳动者,某些专业培养的是社会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事业的劳动者.故前者要靠市场调节,双向选择;后者仍须计划调配.

3.构建符合国情的职教体系构建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教体系是合理配置、使用职教资源的关键.所谓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就是职业教育培养造就的人才要与经济建设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相同、层次相当、专业对口、质量规格相符,在劳动力市场上适销对路.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按地区构建职教体系,以适应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经济各具特色的实际;二是要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适时调整职教体系的结构;三是正确选择符合城乡不同经济、社会特点的职教基本模式.在农村宜采用农科教结合的模式,在城市宜采用企校合作的模式;四是一手抓重点示范性职业学校的建设,一个抓社会办学,努力提高办学的规模效益.

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职业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把培训目标定位于培养创业型职业人才

面对21世纪,职业教育将迎接高新科技生产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双重挑战.原先偏重于培养一技之长和动手能力的职业教育己不能适应时怎么发表展和国际经济竞争的需要,故就业与创业复合,一技之长与综合能力复合是跨世纪职业教育的导向性价值取向.

就业和创业都有一个“业”字.职业教育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创新能力.把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实施二种新的职业教育方式是努力的方向.要实现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必须调整现行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首先要不断扩大职业技能的内涵.在注重培养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智力技能的培养.其次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养成.除了专门化的职业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自立、自主、自信、自强、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不断进取、不畏挫折的能力;组织决策、经营管理、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最后要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理论的教学.这不仅是提高智力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是劳动者更换职业、终生学习的需要.

[责任编辑 王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