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德江活力教育

点赞:2934 浏览:90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在中国,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县城,有一个总投资3.45亿元,建设面积7.56万平方米,可容纳6000人的高中校园.学校建有教学楼、实验楼、科技楼、音美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等,有食堂、体育馆、艺术馆、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等设施,且每一项设备、每一个场地均是严格按照标准化来打造的.

没错,这就是在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德江县教育局亲自落实的于2012年8月整体搬迁的德江一中新校区.整个校园呈蝴蝶形状展开,布局分明,功能区齐全,场地标准.虽然在我参观时整个工程还未完全竣工,但从引进栽培的树枝、绿化带,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规划的人造河流,体育馆旁的文化长廊,以年级为单位的教学楼与功能楼相连的立志楼、奋进楼、腾飞楼,以及教学区一律按照标准来建造的运动场,依然让人感觉到即将完工的德江一中新校区是何等的优美、何等的让人赏心悦目!也是在这大气宏伟、错落有致、层次分明、主题明晰的校园建筑背后,让我更迫不及待地想走近德江教育大境,了解德江教育的兴衰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

2013年7月11日一早,在和德江县教育局郑刚局长预约后,我们一行三人从贵阳出发,历经近五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在下午三点多抵达了德江县教育局.

然而,在进入局长办公室的一瞬,我们不由得有些尴尬.办公室里坐了六七个人,而左边侧对门的沙发上,一位身着蓝色衬衫、黑色西裤的中年男子,手执一份文件正认真地审阅,眼神专注而深邃.末了向他身边的一位中年男人温和地解释那份文件是由谁负责的,应该由哪里批准同意.我断定,他就是我们要采访的对象——郑刚局长.在那位男人听明白他的解释后,他回过头望向我们,问是不是有什么事.我向他说明来意后,他微笑着说了一声“请稍等一下”,便陆续阅览其他人递交上的文件并耐心听取他们的需求然后给出意见和审批.接下来便是一段长长的等待.处理完事务后,他向我们抱歉地笑笑说让我们久等了,并说自己因为临时要到市里开一个会,暂时不能接受我们的采访,并告诉我们我们有什么资料需求的话可以让办公室的人给准备一下,先看一些资料,休息一下,他后天回来再接受采访.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局里已近十点,本以为直接去德江县的一些学校参观参观,顺便随机采访校园里的一些师生和校长,哪知有一些师生和校长听说了我的来访,已早早等在局里,说是愿意和我谈谈他们对德江近年来教育变化的感受.这让我很欣慰.在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交谈完后,已到了吃午饭时间.于是大家便先在局食堂里一起共进了午餐,之后一位老师还放弃了午休时间,和我继续谈了他工作以来德江教育的兴衰以及郑局长上任后德江教育是如何快速发展的.

下午,在办公室主任史晓峰带领下,我先后参观了在建中的德江职院和德江职高、已完成搬迁的德江一中、距德江县城将近一小时车程的煎茶中学以及一些幼儿园,并听取了在校员工的相应介绍和感受.回到县城里时已是晚上七点多,然而郑局长还没回来.史主任告诉我,郑局长在相距170多公里的铜仁市刚开完会没多大一会儿,正准备连夜赶回来呢!于是我便给郑局长发了短信,落实明天几点对他进行采访,他说九点半吧!

第二天,为了避免迟到而耽搁郑局长的时间,我决定提前到他的办公室.然而当我赶到时,郑局长已然坐在办公室里审阅着文件了.从他桌上杯子中的水位,看得出他来了已有好一段时间了.从史主任的口中,我得知郑局长是昨晚十二点过才赶到德江的.很显然,不用我说,你应该明白郑局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主人公个人相关信息——

郑刚:男,土家族;1985年7月毕业于贵州铜仁师专化学系,同年7月到德江二中任教:1988年9月考入贵州教育学院化学系学习,1990年7月毕业,同年9月调入德江一中任教,1992年9月任教育处副主任,1995年8月任副校长,1998年3月任校长;2002年7月至2004年月1月在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系研究生班学习;2012年3月任德江县教育局局长.

任教期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学竞赛频频获奖,据不完全统计,曾获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6人次.

1997年9月,其论文《浅析班主任量化考核》收入贵州省中学校长培训用书——《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1997年10月与翁光龙先生合作主编《化学复习优训》一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10月获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从郑局长开场简短的叙述中,不难看出这么多年的工作历程,在给他带来很多荣誉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不少的考验!那么,一路走到今天,对于目前自己所面对的教育大环境,呈现在郑局长眼中的德江教育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

德江教育现况

郑局长开始介绍了德江教育的大环境.德江县,东属武陵山脉,西属娄山山系,最高海拔1534米,最低海拔320米;国土总面积为207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为53万人,其中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人口占63.5%;素有“黔东北门户”之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部,地处黔、渝、湘、鄂、川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距铜仁大兴机场190公里,距渝怀铁路重庆酉阳火车站153公里,距遵义火车站160公里;杭瑞高速公路、326国道和303省道贯通县境:而乌江从南至北流经其境,目前航运能力200吨级,沙坨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达500吨级其水上交通便捷,上抵遵义,下经沿河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区位优势明显.


显然,这样的优势区位,不仅体现在德江政治、经济方面的发展上,特殊的交通纽带,也为德江教育走向外界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也是该县提出“打造黔东北教育区域中心”的原因之一.

目前,从规模上来看,全县共有中小学283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2所(含民办1所),初级中学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253所,幼儿园24所(公办12所,社会办学12所).全县在校学生为100798人(不含幼儿数),其中:高中生7164人,职业高中生2301人,初中生26900人,小学生64433人.全县高级职称教师186人,中级职称教师1605人.全县所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为362679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203565平方米,生均面积为3.16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为112841平方米,生均面积为4.3平方米:高中校舍建筑面积为46273平方米,生均面积为6.5平方米.全县片区以上学校均有实验室、图书室;已开设计算机教育课学校达48所;共有243所远程教育项目学校,其中模式三学校20所,模式二学校153所,模式一学校70所.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西南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差、起点低、底蕴不够浓厚,因而教育质量质量差距大.而德江身为其中一分子,教育发展状况上自然也脱离不了这些问题.

虽然德江县通过实施“两基”攻坚战略后,基本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但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较多等原因,全县义务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不稳固阶段,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大幅反弹.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日益凸现,因此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尤为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那么,让我们看看,针对这些状况和未来德江教育发展,郑局长领导下的集体班子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成效如何?

一抓质量二抓管理三抓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育发展中,尤其是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除了政策、指导和资金外,对长期形成的定局,无疑是改革,而对长期形成的老旧思想观念,在现代化大形势下无疑需要适当的转变.那么,如何改、如何转呢?在这教育当中,郑局长又是如何运用的?

“一抓质量二抓管理三抓师资队伍建设.”

郑局长先是概括性的答道,然后又补充道在质量方面,概括一点来说,就是充分立足课堂教学,开展送课下乡、座谈交流、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师生同考等活动,用“六驾马车”拉动教育教学质量发力快跑,突显德江办学特色.

一、抓教学常规督查.以调研促提高

对全县各校及部分教学点,开展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全面督查、指导、限期整改活动.检查各种教案、作业,听评,召开反馈会,帮助学校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规范管理,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常规教学的有序运行.

二、实施县、乡(镇)、学校管理体制

深入学校定期指导校本教研工作,抓过程、抓管理、抓成效.通过与教师座谈、检查材料和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等形式,促进了教师理论水平和驾驭课堂能力的提升.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经验交流与传播

采取“师生同考”以督促教师熟悉教材:开展两年一次的“教师素能测试”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政府设“名师奖金”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检测期“放检测不放人”以加强教师全能培训;开展研讨观摩、课堂“大练兵”、“周末教研讲堂”等各项学科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教学的能力提升.

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教育科研工作

以县直校课题研究为龙头,引领全县中小学开展“校本课题”研究,让教师逐步走上研究之路.通过加强对课改实验的研究与指导,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目标.煎茶中学的“推进农村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性研究”和县民族中学“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两项课题获省立项批准通过.经铜仁市教育局2012年基础教育实验课题专家委员会审定,德江县共有14项课题获立项,县一中的“普通高中校本教研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课题被列为重点课题.

五、校内校外相结合.全方位开展实践活动

分别组织开展了德江县首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赛、法制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全县中小学生“在党旗下成长”诗文(征文)竞赛、德江县初中生“川渝”杯“健康成长、与法同行”征文、中小学生“科技之春”、“运动之夏”、“感恩之秋”、“艺术之冬”系列“4+2”特色教育工程等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艺、发挥特长的舞台.

六、充实壮大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每年对新招聘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促进新教师业务提升,夯实课堂教学根基.

1.在管理方面,围绕“把德江打造成黔东北教育区域中心”这一定位,以“一个中心,五个校园建设”(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全面启动平安校园建设、健康校园建设、绿色校园建设、数字校园建设、人文校园建设)为载体,加大教改力度,加强队伍建设,狠抓教育科研工作,深化学校管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努力探索发挥教师评价体系的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有效激发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和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德江县中小学教师业绩评价制度》.每年教师节都要召开表彰大会,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2)积极实施“三制一管理”,即教师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极大的提高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建立中小学在职在编教师分期分批交流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的意见》,规定每学年支教教师人数不得少于城镇教师总数的10%,把轮岗交流作为教师业务进修、评先评优、推荐提拔的优先条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县城和乡村学校教师的积极性.

(3)深化管理,实行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股室包乡、联络员蹲点的负责制度,把联系乡镇学校工作业绩作为包片领导、联络员年终考核的依据.要求各包片领导、包乡股室和蹲点联络员每月至少深入联系乡镇学校检查指导工作1次以上,联系学校时间1天以上.全面推行教学管理“两迎两送”(学校中层干部每天上午下午上放学期间在校门口迎接和目送学生)、“五巡视”(在教学期间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天要到教学楼巡视5次)、“六个一”(观一节课,查一本教案,查一本作业,找一名学生了解问题,找一名教师谈话,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工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并及时分析,总结经验,明确奋斗目标.

2.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加大教改力度,激活教育活力.二是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在这一系列措施后,德江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前教育进一步强化普惠.编制完成了《德江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采取划拨土地、减免项目建设有关费用、整合其他教育资源和公共资源、集团化办学等措施举办幼儿园,提升了幼儿园管理水平. (2)义务教育进一步推进均衡.出台了《德江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从2011年起对20个乡镇实行分乡推进,到2015年实现均衡发展目标.

在全面抓好“控辍保学”工作上,实施了“双线”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了《德江县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教育质量奖励办法》,从2011年起,每年拿出200万元资金用于奖励教育质量先进学校和个人.目前全县共有初中25所,小学206所,教学点35个,在校小学生46771人,初中29438人.近三年来,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4%,初中升高中入学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88.5%.

(3)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突出优质.制定了《突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办学规模增大:德江一中完成整体搬迁工作,今年顺利通过省级二类示范高中评估验收:启动实施了德江二中整体搬迁、煎茶中学的扩建工程;正在筹建德江三中、四中.三年来,全县及时补充高中教师214名.

(4)职业教育进一步增强契合度.三年来,全县每年均招考一定数量专业技能强的教师到县职校任教,以充实壮大了职校专业教师队伍.2011年4月,省教育厅认定德江县职校为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3年,德江职校被省教育厅列入全省中职“百校大战”规划,能容纳6000人的德江职校新校区今年9月将投入使用.中、初级技术人才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县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得到及时调整,经费投入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三年来,德江职校毕业学生达1496人,推荐和自主就业达1365人,用人单位普遍感到满意.

(5)民办教育竞相发展.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县公办教职工到民办学校应聘管理的意见》,成立民办教育机构,全县民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犹如雨后春笋,竞相发展.

很显然,工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系列措施落实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后,德江教育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而针对德江特色教育,我们看看郑局长是怎么说的.

民族元素与现代教育的融合

郑局长说,德江作为一个多民族县份,在民族文化教育中拥有着自身的特色,这就使得德江民族文化发展拥有一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德江教育的发展思路、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德江曾经是黔东北革命根据地,拥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民国时期《德江县志》就有记载:德江原为水德江司,明改安化.此外《国策》《通鉴》《寰宇记》《乾隆砂H县志》《贵州省志·地理志》等有与之相关的记载.这为德江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2)秀丽、奇特的自然风光,创造出丰富的自然文化.德江气候宜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气温在13℃~17℃之间,无霜期达295天.素有“傩戏之乡”、“天麻之乡”、“奇石之乡”等美称.特色自然资源和绮丽风光带动了德江的旅游发展,而在旅游景点的构筑中,自然少不了民族文化的融入.这为德江教育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以土家族的傩文化为首的德江多民族文化,在德江教育中扮演着不可小觑的角色,使德江教育呈现出多元化格局.

(4)传统与创新同在,民族化一汉化格局,加速了德江教育的发展.有些民族地区因为民族化太浓,在思想观念上较为落后保守,很难“跳出来”,面对现代化教育思想,接受慢.郑局长幽默地说,德江在“洋不洋土不土”的半民族化半汉化格局下,一方面既能继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很好的接受现代化.这种特色的社会环境使得德江人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更快、发展强、创新意识高,为打造黔东北教育中心提供了速度保障.

郑局长补充道:但是,德江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一分子,在文化发展方面自然也摆脱不了西部民族文化发展问题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文化产业认识不足,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德江傩戏到过很多国家进行过表演,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等种种原因,在国内省内并未得到很好推广,其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从而导致文化发展缺乏活力和动力,更谈不上向产业化过渡及市场化管理.

(2)文化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对民族文化发展在认识上的问题,加上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目前德江的文化产业在规模、管理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

(3)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协调.受现代文化的影响,德江民族文化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开发利用也不足.很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大量遗失,如傩戏当中使用的戏语就只有一部分老年人熟悉了.

(4)文化产业规模小.炸龙、水龙节等民族风俗只在县内进行表演,未得到很好的弘扬.

(5)文化人才短缺,科技基础薄弱.主要原因有:一是德江人才流失严重,包括优质师生和优秀青年的外流等.二是人才引进方面有待提升.三是德江自身培养人才供给尚需一定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德江信息化尚未普及、科技不发达.这是对民族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后劲的最大制约.

针对这些优势和制约,我们采取了自己特有的对策①转变观念,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组织作用.在民族化与汉化之间,通过教育融合,将地方文化现代化、经济化、国际化.②走出去,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发展自身特色文化;看看我们会什么,能和发达地区比什么,以便加速转型发展,加快人才培养和科技进步的步伐.努力创造民族文化品牌,推动地方教育发展.

在解决好民族文化与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后,接下来应该关注的就是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在德江教育系统中,这两者又是如何协调发展呢?在郑局长看来,两者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德江经济、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

郑局长说,西部教育远远落后于中东部,原因是西部地区教育起点低,经济薄弱,两者综合素质差距大,加上多年的文化底蕴差异,使得这种差距越来越大.要缩小这个差距、赶上中东地区发展,就得提升经济能力.而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依赖于教育,教育的发展需要经济投入,经济的发展来源于人才的培养.反过来看,经济为教育提供保障,教育为经济输送人才,人才又推动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三者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德江合理协调三者的布局,当务之急是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政府不仅要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金注入,更要大力发展教育品牌,为德江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以带动德江经济的发展,形成德江经济、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 一、各路角色打造德江教育梦

好一个经济、教育、人才环环相扣的说法,那么,一体化发展除了从大层面上讲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从具体层面上来看,政府、教育局、学校、人民、学生在一个教育系统里又分别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看看我们的郑局长如何说:政府作为教育系统的最高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在这一系统中,它是组织者、倡导者.

教育局是教育方针的实施部分,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应协调好政府与教育部门间关系,对下层机构给予指导,并制定惠民政策.

学校作为教育系统的实施基地,承担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任务,应以育人为职责.

学生作为教育理念方针的实施对象,是最终的承担者.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升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学生梦,使自己成为有用之人,以助推德江梦实现.

人民是教育的主人,既是教育的受益者,更是教育的支持者.只有人民支持办大教育,生源才有保障,教育环境才会更加和谐.

目前,这些角色均已逐步被唤醒,正朝着完善方向行动,当所有的角色都各行其责,全民支持办教育时,德江教育的大时代便自然来临,德江的教育梦也指日可待.

在政府招商引资下,由重庆西凯教育投资集团投资15亿元人民币,占地1200亩、可容纳10000学生、2014年9月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的贵州德江职业学院,已于2012年3月破土动工,图书室、办公楼等(4万多平方米)已建成,即将改写全县无高等院校的历史.

对于外商投资办教育,郑局长又有着怎样的见解呢?德江教育对于西部乃至全国教育发展又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二、“外商投资带动自身改革提升”

这是郑局长对德江外商投资教育和德江自身教育发展最大的概括.他说,外商投资对德江教育的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一是可增加德江教育经费的投入,二是扩大德江教育规模,三是为德江引进了先进教育资源,尤其是德江职业学院的引入,填补了德江高等教育的空白,实现了德江学子上大学不用外出的梦想.德江作为一个县城,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是独立申请,是难以实现的,外商投资和联合办学的引进,克服了这一窘境,带动了德江教育的发展甚至在将来对德江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当然,德江教育系统本身也不能松懈对教育的改革,相反,德江教育应有自身更为明确的奋斗方向、发展目标和改革思路,通过各种措施营造德江教育的大氛围、大气候.在这些招商引资的活动中,经济是主角,而文化和教育可能更偏向于点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发展更有赖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自然不能只甘当配角,也应当和其他产业一样,有主角的地位.

而德江教育在全省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也应竭力通过各种创新理念、各种有效渠道、各种教育政策,缩小与中东部乃至全国教育发展的差距.在贵州教育与全国同步迈向小康的同时,德江教育理应紧跟小康步伐.郑局长本人相信,在未来的几年或是十几年里,德江教育将与小康同步发展,德江教育目标也将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陆续实现,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教育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这里,郑局长笑得更爽朗了.

情商智商共发展 齐心协力同进步

采访就要结束了,郑局长总结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全县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以来,全县中小学有10多名教师在省、市优质课竞赛中获奖;申报地级基础教育实验课题10多个:100多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上发表和获奖.

2012年11月25日,市教育局成功主办了全市小学语文、数学“周末教研课堂”活动,全县一线教师302人参加活动.此后,“周末教研课堂”在全县20个乡镇遍地开花,为农村教师提供教学改革示范,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执教水平,促进全县学科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2年,全国教师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德江参赛教师荣获一等奖;2012年2月获得了由铜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和铜仁市教育局联合颁发的“2011年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二等奖”;2012年6月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贵州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2月获铜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铜仁市教育局颁发的“2012年教育工作目标管理三等奖”;2012年12月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电影教育专业委员会、当代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当代教育》贵州省中学(中专)生作文竞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等

“荣耀倒不算,成功也还谈不上,我们都只是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而已.”郑局长谦虚地说.

对于成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定义,但在我看来,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首先,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干、努力干,并能配合其他人共同干.

其次,在实在的基础上不安于现状,要有创新意识,有自己的工作理念,不逃避现实,不埋怨社会,能将工作落到实处,能协调好家庭与工作的关系.

而作为一个领导,尤其是像我这样在六十年代出生,七十年代生长,八十年代参加工作的人,更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情商智商共发展.对下属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怀,多听取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同进步.

他们心中的局长

至此,对郑刚局长两个多小时的访谈已接近了尾声,但有关他的故事并未就此结束.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它的民众,在德江教育取得较大进步的同时,它的前进更需要民众继续的支持和关注,那么,在德江民众心中,郑局长又是怎样的一个领导呢?他们对德江教育的变化,是否也感同身受呢?

还记得我在文章开篇处说过吗?在正式采访郑局长前,已有热情的师生和局里的工作人员向我提及了很多,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有些什么感慨吧. 许再强,德江煎茶中学的一位老教师,之前已有退休打算,但由于种种原因直至今天仍留在他的岗位上.他说,担心学生安全、学习、生活、心理等和很多教师一样,作为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他的心血几乎全花在学生身上了.同时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必须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人师表,但在待遇方面,教师拿的薪水其实并不高.可是教书人就是教书人,如果转行,他们只会有一个共同的困惑——不教书我干什么呢?因为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们早已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了教师这个奉献自己、建设祖国的职业.所以,当教师没有一定的师德和奉献精神是做不了的.当他面对他的学生一张张淳朴真挚的面庞时,从他们求知的眼神里,他不忍放弃这份工作.煎茶中学是德江全县唯一一所传统体育学校,除了基本教学,在传统体育项目上的投入显得更独具特色,曾多次获得过市级表彰,在各项体育竞技比赛中频频获奖;普法工作更是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这是它的优势和特色,也是值得肯定和发展的地方.郑局长上任后,在资金上加大了投入,所以煎茶中学有了标准塑胶跑道,有了“一师一机”的多媒体教室,有了更多的现代化教育设施,有了更加完善的学生安全管理机制,有了提升老教师综合素质的中继教和“检测期放检测不放人”的充电培训活动,有了多功能教室和实验室,有了现代化信息教育和高考教室监控的引入等一个家庭需要一位好家长,一学校需要一位好校长,一个机构则需要一位好领导.作为一个乡镇学校,郑局长能对煎茶中学给予如此多的关怀,他是一个心系教育的好领导.不仅如此,在管理和发展上也对煎茶中学作了很多的指导:规范化的管理,使得全体老师作风更严谨了,在给大家带来压力的同时工作更有干劲了:素质化教育使教师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尤其是对我们这些老龄教师,以前对着电脑只能进行开关机操作,现在却学会了课件制作、网上教育资源下载、优质课堂资源共享以及一些其他的计算机操作.这是我们教育生涯中最大的改变和收获.在德江县教育局提出的德江教育发展“12345”“一个中心五个校园建设”以及安全管理等理念,他们也在努力的学习和贯彻到实处.但是作为一个乡镇学校,优质生源外流或是被上一级筛选而所剩无几的状况和校园周边不尽满意的环境,我们希望得到上级的指导和帮助!

艾贞,德江一中高二女生.一脸甜美典雅的笑容,坐在她旁边时,我仿佛感觉到她就是自己的同学,是我的姐妹.她告诉我,她很享受现在的学习生活和校园时光,德江一中搬迁到郊区一个学期了,吃住都在学校,这不仅节省了大家放学回家和午间在外自寻用餐的时间,也使他们有了午休的时间.而她就住在新校区女生宿舍里,条件和设施都挺不错.学校有专门的食堂,分两层,而且每层都开放3至6个窗口,还配给了专门的卡.在吃饭高峰期他们一些同学会选择跑跑步或是先看看书,错过这个时期,她们用餐就不用排很长的队,节约了自己的时间,也不至于造成拥挤现象.学校还要求他们每天的饭卡消费不能超过30元,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让他们学会了节约和珍惜粮食.吃过饭,她便常常与同学们一起聊天,一起学习,讨论课堂上还未完全消化的问题,这种交流和讨论不仅加深了同学问的感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大大提高了大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改善了过去上课都是老师拼命灌而大家接受比较慢的境况.学校还设有晚自习,在自习课上,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同时,为了达到大家共同进步的效果,班上还实行“一对一”辅导分组,并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老师也会时不时地找班上的同学聊天,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们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高三学生,还专门召开宣讲会,对精神紧张的学长学姐们进行考前教育,让他们调整好心态,争取稳健进步.而对于班上的差生,老师和其他同学也进行指导和鼓励,让他们不要太担心,激励他们快乐学习:贫困的学生也会得到当地有关部门和政府的资助.这样,大家学习也能安心了.学校还有专门的学生活动中心和漂亮的运动场,有兴趣社团,比如说文学沙龙、足球协会、太极社等,检测期的时候学校还会组织大家参加打扫街道、到敬老院慰问老人、检测期实习等实践活动,这让我们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还起到了劳逸结合的作用,学习也高了,转被动为主动,大家学习都很活跃.因为在学校郊区,学校周边环境很好,没有车辆的汽笛声,没有街道上的喧闹声,也改掉了很多同学没事就爱去网吧、去校外瞎逛的坏习惯.她觉得现在的学习生活很愉快很放松,学习很饱满.

而在提及郑局长时,她笑得更甜了.她说,郑局长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亲切随和的人,就像自己的老师和家长一样,他经常会毫无预示地到我们学校考察,而且还和我们学生谈话,问问大家的学习情况,对学校的饭菜满意不满意、对学校的生活习惯不、生活上有哪些问题等,如果是对饭菜有意见他便会和食堂商谈,有其他问题他会找我们的班主任协助解决.大家并没有因为他是一个大领导而惧怕他,反而更喜欢他.

和前面一位不一样的是,我接下来面对的是一位有30多年教育经历的老校长——德江二中校长杨战娇.同样是一脸的微笑,但在他的脸上,却更有些父亲般沉稳踏实的意思.他说,要谈及德江教育的历史,这么多年的感触怕是一时半会儿难以道尽的,但要谈及德江教育近年来的变化,作为一位校长,我却是感触颇深啊!尤其是郑局长上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有特色的教育方针和措施.首先,是他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及“夯实小学,强化初中,发展幼职,提升高中”,贯穿了教育系统的各个层次,形成德江教育的一条主线.其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使安全管理质量得以提升.第三,在教职工和校长管理上进一步规范化,提升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和总体水平.第四,积极发展幼职教育,强化中学管理,扩建公办幼儿园,并进行硬性指标责任制,提升适龄儿童和普高职高入学率.第五,采取各种渠道和惠民政策留住和发展优质生源.和学生家长算外出陪读经费账、风险账,留县就读优势帐和安全帐.第六,“五个校园建设”打造德江校园优美环境和良好学习氛围.绿化普及、安全教育、设施跟进、措施督导、素质提升,使得学生安全学习有保障,学习效率有基础.第七,责任制管理.明确奖惩制度、绩效考核、综合评估和评选,成为校长工作和落实任务的助推器.各校之间相互借鉴、相互交流,对未完成指标的学校进行指导并要求呈交总结汇报,找到未达目标的根本原因. 显然,成绩和变化也是掩盖不住的.德江县今年高考一本已经翻番,中考成绩从以前的全市末尾靠前了,小学、中学教育教学质量合格率上升、形势看好、环境良好;教职工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丢掉了以前涣散和只图完成工作的恶习;校长综合素质提升,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心理、思想、生活上的关注和重视.

当然,德江目前的教育依然有亟待改进的地方.作为一个校长,他希望德江教育系统里的教师结构能够更完善,比如说英语、语文老师能更好地配套;管理模式更独立化,校长在管理用人方面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第三一点就是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要更大,宣传力度也要加大,以赢取社会各界对德江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最后谈及郑局长时,他这样说道郑局长是教育出身的人,且在各种不同的教育岗位历练过,杨校长继续说,他本身就熟悉教育,了解教育,所以在教育管理上有自己清晰的发展思路,能够推己及人地去引导下层人员,可以说他是一个专家型的领导.从工作上来讲,郑局长则是一个既能干且实干、既严格保守又随和可敬的人,在管理上也比较人性化.平常我们反映困难的时候他总是认真听取分析后给出解决办法,如果一时不能解决的他也会给出原因和给予耐心的解释,即使我们有时说话带了个人情绪他也不会计较,但会在平静之后给予提醒.对于原则性问题,他绝不会因为私人原因而存在特殊对待.而在生活中,我们却是可以掏心窝子说话的朋友,谈教育,谈发展,谈困境,谈改变,谈飞越等真理源于生活实践,发展源于调研考察.作为一线领导者,郑局长则是用事实说话的人,他常常进村入户,深入基层调研考察,可以说是为了德江教育的发展殚精竭虑!可以说,他是德江人生活中的朋友、精神上的榜样!

生活中的朋友,精神上的榜样!这是杨校长对郑局长最贴切的评价.那么接下来这位对郑局长又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呢?我们来看看他怎么说.

和上面所有人不同的是,这位老师显得异常兴奋,一开始便直截了当地告诉我:郑局长看上去不潇洒、不高大也不英俊,说话嗓子还有些沙哑沙哑的,作为一个常人,他生活朴实、平凡、平易近人、温文尔雅.这位名为杨刚的老师作了一下停顿,然后又继续说:作为一个一线岗位的领导,郑局长具有全瞻性,从教师到校长再到局长;郑局长具有行业基层经验,他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和改革德江教育,他是一个有知识、有思想、有心胸、有理念、有远见的领导,值得认可和尊敬.对民族文化资源,郑局长也深知其优势性,重视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实业德江活力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育发展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深入考察,挖掘资源,争取投资,郑局长将德江教育作为自家子女教育来对待,从各方面为德江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而这些努力,为德江教育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使得中高考上线比例大幅提高,赢得了政府财政和教学用地上更大的支持,即使是在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愿意拨出相当一部分资金来发展教育事业,因而教学质量也大幅提高.

当然,我也希望郑局长能够提出更多明确的教育指导方针,更好地完善德江教育;更加注重人才的引进,为德江教育引入各类人才;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邀请专家型教育者前来举行讲座培训;更要统筹兼顾,从大局出发,更有思路、有方向、有目标地发展德江教育.

杨老师自豪的补充道:贵阳一中是唯一一所省级一类示范性高中,而德江一中作为一个县城中学,却能成功晋升为省级二类示范性高中,这是值得庆贺的.而德江二中、德江高职、德江职院以及后发建设的更多德江学校,将会为德江输送更多的人才,带动德江经济、科技的发展,给德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他还慷慨激昂地补充到,尽管德江教育因为地方经济落后、起点低等原因在发展上受到制约,但在郑局长的领导下,他对德江的教育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德江的发展会越来越快,两年后的今天再来到德江,德江肯定会更大的变化和进步!

教育领衔,外商引进,政府投资,全民支持,师生奋进.在德江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世居着土家、苗、仡佬等少数民族,他们生生不息、世代繁衍,在不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以土家傩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教育.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等各部门的运筹帷幄下,德江教育欣欣向荣,一所所现代化高等化学校不断崛起和壮大,预示着德江教育发展前景的一片大好!这得益于德江县委、县政府一大批重视教育的领导和一个务实求真钻研的活力教育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