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歌舞教育的美育价值

点赞:3889 浏览:122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艺术教育的成功不是靠理性的说教,而是依靠不同媒介的熏陶和感染,需要受教者的情感介入.歌舞是人类情感表达自然而强烈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美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以歌舞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快、健康的美的享受,还有利于中小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发展,是实施美育的极佳方式.

一、歌舞实践是情感教育的极佳方式

歌舞是人类感物而动后情感发展的自然产物,那么它必然也能够反过来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歌舞结合,声形并茂、情深意切,从情感表达的程度上要胜过单纯歌单纯舞,那么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必然要比单纯歌单纯舞更能打动人、感染人.歌舞能打动人、感染人,首先是通过打动人的情感来实现的.孔子对《韶》乐特别推崇,认为其不仅艺术形式美,表达的内容也好,是尽善尽美的乐舞艺术作品.在齐国观看了《韶》的表演之后,一直沉浸在《韶》的美妙境界中不能自拔,以至于三个月尝不出肉的滋味.当站在天安门城楼,高亢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群众们在大街上一边高唱《解放区的天》,一边打着腰鼓,甩着红绸,跳着喜庆秧歌时,那种激动愉悦的氛围感染了周围所有的老百姓,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我们不得不说,歌舞对人的情感作用是极其强烈的,它所产生的影响胜过物质上的给予和满足.

人们通过歌舞这种活动,使情绪情感得到合理的释放,获得情感满足,精神得到愉悦.歌舞这种形式能够通过其旋律、音调和节奏的变化引起人体内部生理节律的共鸣反应,将这种刺激直接传递给大脑,获得赏心的美感,从而改变人的情绪.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人身心的健康发展.许多研究表明,快乐愉悦的情绪能使人的中枢神经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保证各系统活动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①.不仅如此,愉快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人的学习、工作等活动能力,使人的思维和行动向着积极的状态推进.

歌舞是一种以情感为中心的艺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它之所以能感染人,是通过唤起人内心情感的共鸣,从而打动人,并启发人的向善尚美之心的.情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原动力,其因素往往决定了许多事情的得失成败,它带给人心灵的感悟,把人引入歌舞所规定的真善美的境界,在“情”的呼应中形成道德的心理积淀②.歌舞凭借声、形结合的综合艺术手段,以其特有的形式美的方式感染人,并使人在这种美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心灵的净化和陶冶.正如荀子所说:“舞《韶》歌《武》,使人之心庄,其入人也深,化人也速”,“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③.明代的王阳明在《传习录》中也提到了歌舞教育对少儿的重要性,“大抵童子之情,乐喜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④,指出歌舞是一种栽培涵养的教育良方,其形式符合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兴趣,是教育应该遵循的科学规律,就像草木在萌芽之初,如果顺其天性发展,则枝舒条达,如反之,则会枯萎衰亡.用歌舞唤醒孩子的童真童趣,引发其欢乐的情绪,歌舞中所负载的真善美就会想春雨润物一般感化他们,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促使他们积极上进,乐观向上.

学校歌舞教育的美育价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情感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面临生理上的巨变,情感上的不稳定因素和宣泄,需要得到适当的释放才能获得平衡.歌舞既能让他们的内心情感得到合理的释放,同时也解放了肢体.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一文中指出,美育的功用是“解放的,给人自由的”.美育给本能冲动和自由发泄的机会,并把它们提升到一个较高尚较纯洁的境界,而解放情感对心理健康有极大的裨益⑤.美国歌舞艺术正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面对繁重的工业劳动,企图寻找一种发泄压抑情绪,缓解身心疲惫的压力之背景中产生.美国百老汇歌舞表演之所以受到全世界不同层次人士的喜爱,与歌舞艺术这种通俗自然的表达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见,歌舞这种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能给人带来快乐,缓解生活压力,调节情绪,具有较强的乐人功能.

对青少年实施歌舞教育,除了建立愉悦的心情之外,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拥有一颗易感动的心.感动,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反应,也是一种情感能力.当人“为之动容”时,这种“心动”会产生一种向善的情感力量,从而外化为向善的举动.学会感动,是培养良好情操和道德的重要条件.“感动”这种情感活动,体现了对社会道德观和价值标准的认同,表明了心灵受到了高尚精神的感召,从而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在“以美育人,以情动人”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地例证:《麻雀与小孩》中所表现的小孩对麻雀的同情和爱怜之心,很容易引起表演者和欣赏者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不知不觉会反省自己平时是否会有类似情况发生,从而提醒自己做人要有同情之心.

学校美育正是以情感教育为本质特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对审美形象产生审美态度,进而产生情感共鸣,不仅生理感官获得了快感,精神情操也得到了净化和陶冶.歌舞在古代被当成一种善人心,成教化的有效教育手段,实际上已经对歌舞具有人类情感教育的性质,有了相当的认识.用情感来激发人容易被接受.歌舞是满足人情感需要的最好形式.它不受外在功利关系的制约,而是出在一种自由的、超脱的审美情感中.审美对象蕴含的审美力量激起歌舞表演者的审美情感,调动表演者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促使其去领悟、观照审美对象,从而产生了美感.这种美感不仅是由生理感官而产生的快感,而是一种理智的满足和心灵的愉悦.审美境界的实现,对于净化人们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操,铸造人们的灵魂有着难以估量的力量⑥.歌舞结合这种形式是人生愉悦教育、情感教育、智能教育相结合并具有很强内化作用的最佳方式.它促进人的身心向着健康自然发展,对心理心智起着平衡、协调和润滑作用.教育如果抽离了这些层面,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人对道德的追求.只有情感才能充当人的内在尺度,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才是教育走向创造、实现价值理性的根据. 二、歌舞促进青少年心智的发展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身体成长、智力形成、习惯养成、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实施歌舞教育,有利于促进他们心智的全面发展.歌舞艺术实践过程,不仅涉及人身体的关节、骨骼、肌肉等生理机能的协调、平衡与控制,而且人的各种心理因素,如感知觉、记忆、注意力、思维、情绪、意志等都在发挥作用.所以,歌舞既是生理的活动,也是心理的活动.歌舞通过人体各个感觉器官的共同运作,对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歌舞这种又唱又跳的艺术实践活动通俗自然,不讲求歌唱和舞蹈的技术难度,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少年儿童是歌舞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体内新成代谢旺盛,身体各感官各组织的功能、智力以及心理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可塑性.一般来讲,少年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热闹,好表现,好奇心强.在情感发展方面具有情感外露,易冲动,易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特点;在思维上又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歌舞表演本色、直白、生动、朴实,喜逗乐,少规范,用歌舞这种形式来实施艺术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生性好动,以最真实、自然的内在体验来表现自己情感情绪的愿望,在有歌有舞的集体活动中,使自己的身心受到愉悦氛围的渲染.

其次,歌舞艺术实践能在审美体验中全面调动人的机能.歌舞本身包括了文字、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文字刺激人的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音乐刺激人的声音器官和听觉器官;舞蹈刺激人全身的动觉器官.这三种艺术形式虽然都有自己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分别作用域人的不同感官,,但是三者结合,共同运作,能由内而外全方位将人所有的机能都调动起来.多感官的人体机能调动,能强烈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获得全面而完整的审美体验.

多感官的人体机能调动还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歌舞是一种人体全身心的运动,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同时也能改善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机能.歌舞时,身体各个部位所处的空间位置以及肌肉伸缩活动的状况,始终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信息会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分析与判断,决定停止、启动或者修正.歌舞中会反复强化这些信息的刺激,促进了人体视觉、听觉、动觉等各种感官能力的提高.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机能各部位各组织器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歌舞作为融合视、听、动觉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能更好地发挥共同运作和多感官协调的作用,能更有效地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从而促进大脑发育,使大脑的潜能得到全面开发,大脑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也促进了人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在青岛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有一家专门针对脑瘫、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多动症等儿童开设的医疗机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中心特设立了“多感官互动训练室”,针对感官失调的儿童运用多感官综合刺激以游戏的方式,对儿童进行视觉、听觉、动觉和嗅觉等各方面的综合训练,从而促进这些儿童的脑发育.可见,多感官训练与脑发育、智力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此外,人类创造了文明社会,当他们还没有形成推理能力的时候,各种感觉器官是其认识世界的唯一渠道.儿童跟原始人一样,理解外部世界依赖于人的感觉器官,通过感觉器官来完成对世界的认识,积累感觉经验.同时,人在外部世界经验的积累中,逐渐建立起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记忆能力、决策能力与控制事物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智力的发展源于感官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只有在感觉获得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发展认知,形成理解.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学院的一位教授联合化学系的部分学生共同研究了一个课题,用儿歌加舞蹈这种感性而直观的艺术形式,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复杂的化学分子和原子结构,并将这种教学手段推广到了中学的化学课堂,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据说目前有不少中小学的非艺术课程中,也会借助这种感性的表达来加深理解理性知识,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手段应用到了古诗词的教学、英语教学甚至是数学教学当中.

可见,歌舞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诉诸不同感官的歌舞能发挥单歌单舞这些单一感官所不能发挥到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歌舞这种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是学生获得艺术经验的基本方式和基础,同时也是发展认知,提高理解能力的很好手段.只有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发现、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表达他们的独特个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使人类认识世界的各种感官器官不断地完善和加强,从而促进大脑的完善和智力的提高.

再次,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手段,歌舞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艺术想象与艺术创造,因为艺术在以审美的、想象的方式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创造性与想象性的活动.伴随着丰富的审美体验,在美的品味与感悟中得到心灵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对人的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感是人们最大的内驱力,它不但能驱使人到未知领域去做既苦又乐的探索,常常超功利的调节美感状态是人最优化的创造状态”⑦.歌舞实践活动正体现了艺术教育的这种优势所在.当学生听到优美动听富有活力和朝气的音乐旋律,体会到歌词的丰富内涵时,会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除了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美好之外,还会不由自主地激发他们内在的表现冲动,用相应的肢体动作把这些丰富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即兴地表达出来.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笔者曾在一所小学的舞蹈特长生中进行过歌舞艺术实践的尝试.在课堂上,我播放了一首歌《乘着歌声的翅膀》,当歌曲刚放了一个开头,学生就不约而同跟着录音一起演唱了起来,而且还伴随着身体自然地左右摇摆.看到学生能够很投入地沉浸在歌曲的情境之中,我要求学生放开手脚,大胆地用舞蹈即兴地表现出来.学生有的用小碎步和波浪手模拟飞翔,有的用小跨跃步和手臂的舒展姿势表达对自由的向往,有的用缓慢地芭蕾走步,双手十指交叉握拳于胸前,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的用连续大跳展现内心的激动和澎湃,歌声、舞态充满了整个教室.十二位学生带着各自的理解和想象,用动作创造出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效果.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说:“身体内蕴含着巨大的创作力.只有通过表现性运动,较高级的生命体才能由于同时运用了精神和身体的力量全面表现自己”⑧.只有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才能使他们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表达他们的独特个性,丰富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歌舞的媒介是人本身,不需要依靠外界媒介,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歌舞以其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多感官全方位的机能调动,散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彰显了生命的存在意义.人类在歌舞中寻求生理与心理的和谐统一,实现情感与情操的升华,是一种高境界的精神需求,强调了生命本源的回归.因而,学校歌舞教育是回归到了“人本”的终极关怀,它的价值也就在于人本精神的展现和弘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