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点赞:8334 浏览:324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张之洞(1837-1909)作为清末洋务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也是实业教育的倡导者,在其兴办洋务过程中,形成了体系完整的、独特的实业教育思想.实业学堂、留学教育、办报等基本主张实业教育思想与实践我国教育的近代化的深远影响.


关 键 词 :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

一、创办实业学堂

实业学堂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实施的重要载体,对于实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实业学堂主要涉及完备师资、学堂建立等方面.

实业学堂发展实业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员)的参与.张之洞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创建实业师资队伍做出了努力.他在《奏定实业学堂通则》中比较系统的阐述了实业师资的来源,第一个途径就是“延聘外国教师”;其次是派学生“留学”;学习外国的实业发展方式和方法;依靠“实业教员讲习所”的培养;还有高等实业学堂的培养提供.据此,张之洞也进行扩充实业教师具体的实践活动.他曾选“募美国农学教习二人来鄂”于湖北农务学堂和工艺学堂进行讲学,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回国后进行相应的实业讲学.此外,据规定,高等农业、工业、商业实业学堂毕业生可充任各农业、商业和工业学堂的管理员和教员.由此可知,张之洞的实业师资力量来源广泛,有国外师资、留学生以及本国实业学堂的高学历者,而且其学科涉及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形式,逐步专业化,科学化,涉及到农业、商业、军事等关乎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并且便于将西方相对先进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结合.

二、留学教育

留学教育是张之洞的实业教育思想及实践的有机构成.在洋务运动中,张之洞等洋务派地主对实业人才的大量和迫切需求,对留学教育的巨大作用具有深刻认识,故而洋务运动是张之洞大力倡导和推行留学教育的动因之一.外洋经济的发达是张之洞认识到必须学习西方先进知识,而学习西方先进知识、技术关键在于培养留学生,实现留学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巨大作用显而易见的.他认为“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论今日育才强国之道,自以多派士人出洋游学为第一义.”[ ]张之洞试图通过留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高速度、高效率地培养出洋务事业所急需的人才,这种敢于去承认中国教育落后与西方,并且积极向西方学习的留学思想,亦体现出张之洞教育思想的新锐之处.他认为“近来各国提倡实业教育,汲汲不遑,独中国农工商各业固步自封,永无进境,则以实业教育不讲故也.”[这正是该点的体现.

三、培养专业人才

张之洞在大力举办洋务的过程中,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除了要大力培养国外留学生,还要培养本国实业技术人才,因为人才的培养,不管是国外留学生还是本国实业人才,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国家,维护统治.

此外,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是极力谴责和反对八股文的,指出八股文“纤巧苛琐浮滥”、“小楷则有艺而无文”、“损志气、耗日力、废学问”[ ],这种理念就是对于那些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一种摒弃,同时也促进中国当时在教育界的思想大解放.而在思想大解放之后的却是对于人才的专业化教育.这正是张之洞在实业教育理念指导下,结合当时中国之国情,所做出的教育变革,在实践上突破传统教育,尽管在进行实业教育过程中各级各类学堂办学的宗旨不一样的相同,但是其追求的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在实业学堂专门培训3年至4年,为农业、工业、商页各项实业培育出一批中、下级技术人才、管理员人员、和有知识的工人、农民和工作人员,在这一点上张之洞实业教育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人才,意义重大.

四、办报

报纸是社会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张之洞认为,阅报也是学习实业知识的途径.他对报刊有深刻的认识,认为近代报刊有助于开风气,扩见闻,启民智,达民情.他创办各类报刊,不仅是为了传播教育、农务、商务,工业和科技方面的知识.更具意味的是,在当时他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中外政体的优劣和差别.因此,报纸也理所当然的称为他进行实业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其实业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之洞为其创报实业教育思想做出了很多实践.自洋务运动后先后相继创办了《湖北官报》、《湖北学报》、《农学报》、《正学报》、《湖北商务报》等大量报刊,刊物数量繁多,种类齐全.报刊的发行、出版,在湖北乃至整个中国舆论界造成巨大反响,使舆论界出现繁荣的局面.然而,张之洞的创报经历与此繁荣局面的出现并非一帆风顺,1896年《时务报》的正式发刊后,张之洞就发布了命令,由湖北善后局拨付官款288份,分发下属,“全省官销”.还明确规定“所有湖北全省文武大小各衙门.文职至各州县各学止,武职至实缺都司止.每衙门俱行按期寄送一本,各局各书院各学堂分别多寡分送”.由此可见,张之洞为当时实务报纸的宣传做出了巨大努力.

张之洞创报的实业教育思想其根本目的是非常清楚的,即为实业救国.他认为“吾谓报之益于人国者,博闻次也,知病上也”.而张之洞认为当时中国之政体,最大的问题之一在于对外没有御敌之策,在列强入侵时,满朝上下,束手无策.为了解决此问题,从事救国,他把阅报提到应敌制变的高度,鼓励官绅广泛阅读中外报刊,这不仅能让官员更加清楚了解当时之势,有益全局,清楚了解自己与列强之间的差别,还能提高官员行政意识和素质.因此种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充当了一种教育与培训的方式.

此外,张之洞创报的实业教育思想客观上推动了新政改革.他认为,湖北地据上游,交涉日繁,他日又为筑造铁路重要之所,但官员士庶,“闻见稍隘,欲扩未由,则《时务报》裨益实多”.

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5.外语教育和译书

外语教育和译书是张之洞实业教育思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因为外语教育和译书是认识西方的先提条件,也是我们学习西方救国,救民的重要手段.早期洋务派有过外语教育和译书的努力,但我们知道洋务派办外语教育只因和地方政府外交事务、通商等方面的要求,用于外交翻译人员得以培养,这样成为了是一种被动做法应变成了主动的行为.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实际教学的开展,不仅把外语作为一种和外国的交流工具,而且把它当作认识和研究外国的虚务、实务的重要手段,以期在对外关系上争取主动地位.

张之洞提倡学习日语,在这一点上,我们就能充分认识到张之洞作为当时政坛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这也体现出他敏锐的洞察力.因为日本人在19世纪后半期逐步超越中国,对于中国来说,视为后起之秀.而日本为何能够迅速强大呢?有一个重要原因即为学习西方.张之洞对外语人才的培养、翻译外国书籍促进了对西学的传播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同时也促进了实业教育内容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