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

点赞:20153 浏览:927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蔡元培独特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家庭环境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滋养及中西文化的交融有密切的关系,他重视女性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倡女性从贤妻良母型向事业型转变,倡导女性独立人格的培养,这些思想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影响.

关 键 词 : 蔡元培 女子教育 来源 内容 意义

蔡元培(1868年—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华民国首位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作为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和教育家,蔡元培在女子教育方面提出了与他那个时代大相径庭的思想,这与母亲对他的影响、俞正燮等传统学者的思想启蒙,以及国外思想的借鉴有密切的关系.

一、蔡元培女子教育思想的来源

1.家庭环境的熏陶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尤其母亲的影响更为显著.蔡元培20岁前,其母周氏付出了大量心血.这位中年丧夫、七个子女不幸夭折其四的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三个儿子.她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常以“自立”、“不依赖”来教育孩子,对好学而又悟性很高的蔡元培要求更为严格.晚上,当年幼的蔡元培在灯下做功课的时候,她的母亲常常陪坐到深夜;蔡元培17岁前先后几次参加科举考试,蔡母总是夜半就起床烧饭,细心地为蔡元培准备行囊.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母亲,蔡母也十分重视孩子待人接物的培养,教育孩子与人交往要诚恳而严谨.蔡元培回忆说:“我母亲最慎于言语,将见一亲友,必先揣度彼将怎么说,我将怎样对等且时时择我们所能了解的,讲给我们听,为我们养成慎言的习惯.”[1]

蔡元培对母亲终身敬仰.母亲去世后,蔡元培执意按照“寝苦枕块”的古制,星夜守护在母亲的棺木前;居丧期尚未过去,其兄为他订婚,蔡元培觉得这是对母亲的不孝,坚决取消婚约.早年的蔡元培对母亲的困难、人格、教育方法诸方面都有深切的感受,对母亲的爱逐渐升华为一种理智的观念,为他日后倡导女权、注重母亲在教育中的作用奠定了最初的思想基础.

2.传统文化的滋养

蔡元培很早就开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五岁时就入家塾读《百家姓》、《神童诗》、四书、五经等,以后又阅读了《说文通训定声》、《日知录》等书籍,深厚的传统文化使蔡元培对于历史上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体会,成为他日后为女权呐喊的重要思想来源[2].

俞正燮字理初(1775—1840年,安徽黟县人),是清乾隆、道光时期的学者,被人赞誉为既有“宏通淹雅之才”,又有“陈古刺今之识”[3].与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不同,俞氏在他的《癸巳类稿》中揭露了千百年来的女性的不平等现实,抒发了男女平等的启蒙思想,被视为“发千载之覆”的议论.他的《癸巳存稿》、《节妇说》、《贞女说》、《妒非女人恶德论》、《女子称谓贵重》等著作,也对千百年来歧视妇女的道德、风俗、观念提出大胆的异议,从人道的角度来论证旧道德的“非人性”,启迪人们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3].俞氏的这些思想给蔡元培很大的启发,他在《我青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中称赞俞氏的“男女平等的思想”,蔡元培在晚年还说:自十余岁即接触俞氏著作,“深好之,历五十年而好之如故”.正是通过俞正燮等学者的著作,蔡元培对于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痛苦有了深刻的了解[4],很早就立志改变这种不平等的状况,为女性独立于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3.西方文明的借鉴

1907年至1926年的二十年间,蔡元培曾先后五次到欧洲游学考察,其中三次留学德国,居留国外近二十年.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从胎教到母教,从事业教育到完全人格教育,都包含了他对西方教育制度和思想的借鉴、吸收与发展.

在20年的留学生涯中,蔡元培广泛涉猎哲学、美学、学、心理学、文学、民族学、人类学、史学等诸多领域,还深入考察各国的教育制度和人文文化.在蔡元培看来,西方文明国家中,女性像男性一样受到社会的尊重,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样从事社会职业,女性可以和男性同校学习,与旧中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说:“欧美人承认男女的交际等实际上男子尤特别尊重女子,断不敢稍有轻率的举动等近来女权发展,又经历了欧洲的大战争,从前男子的职业,一大半都靠女子来担任.此后男女间互助的关系,无论在何等方面,必与单纯男子方面或单纯女子方面一样.我们国里还能严守从前男女的界限,逆这世界大潮流么?但是改良男女的关系,必要有一个养成良习惯的地方,我以为最好是学校了.外国的小学与大学没有不是男女同校的.美国的中学也是大多数男女同校.”[5]可以说,他的留学经历是他后来极力倡导男女平等,主张女性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社会和政治活动的重要思想来源.

二、蔡元培女子教育思想的内容

早期的家庭环境、传统文化、学习经历孕育了蔡元培独特的女子教育思想,具体表现在他以后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始终重视母亲在教育中的突出地位,始终强调女性独立性的培养,把女性的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作为健全女性的基本条件和衡量标准.

1.“母教”与“正本清源”

蔡元培认为,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最早、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的发育成长,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母亲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蔡元培十分重视胎教的作用,他以古代的经验为例指出:“当女子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傲言,立必正,坐必端.何也?如孕时有不正之举动,则小儿受影响,他年为不正之人,即由于此.”[6]1919年他在北京青年会演说中,倡议在中小学之外,由专门的卫生家管理胎教院或乳儿院.在这些地方,布置有益于孕妇身体与精神健康的书画、报刊环境,因为“孕妇身体上受了损害,或精神上染了污浊,都要害及胎儿的”[5].


第二,蔡元培十分重视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蔡元培认为,如果做母亲的具有教育知识而又注重言传身教,孩童时代便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以后为学做人,立志修身都有所裨益[4].他说:“与小儿周旋之人,未有比母亲长久而亲热者.苟母亲无学问,则小儿之危险何如乎?”若“此时染成恶习惯,他时改之最难”[6].在蔡元培看来,教育并非就是写字和读书,扫地、做饭、一举一动、一哭一笑无不有教育,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他认为自己“不苟取”、“不妄言”的品德,就是“得诸母教”. 2.“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

蔡元培的女子教育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传统的贤妻良母型教育,培养的是一种抚养子女、侍奉公婆,束缚于家庭的女性.蔡元培的女子教育强调女性的独立精神,强调女性像男子一样担负社会责任.

蔡元培认为:“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而一切倚男子以生存,至乃不惜矫揉涂泽,以求容于男子.”封建社会女子没有地位,是男子的附属品,主要原因在于她们没有知识技能,就不能像男子一样凭智力、凭技能去生活.因此,要让女子真正地独立,必须重视培养女性为社会做贡献的知识和志向.在担任绍兴中西学堂总理、爱国女学校长期间,蔡元培始终如一的将这些思想贯彻到教育实践中.1901年,蔡元培与黄世振结为伉俪,寓居上海时常与蒋智由、黄宗仰、林白水、陈范、吴彦复偕女眷聚谈,“众议教育之根本在女学”,商议筹建女子学校,使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学习知识.在掌管爱国女学初期,蔡元培推行“不取贤妻良母主义,乃欲造成虚无党一派之女子”之理念,向学生宣讲法国革命史和俄国民粹派的主张,并重点传授科学知识,以期将来为革命做出贡献[3].

蔡元培强调女性独立,还表现在他勇于打破男女有别的古老禁律,率先实行男女同校制度.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后不久,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从形式上确立了男女可接受同等教育.他还对旧式教育进行改革,在学制中增加女子学制,在法律上保证男女无区别的教育权.1919年,当甘肃女生邓春兰上书蔡元培要求北大废除“女禁”时,蔡元培顶住顽固派的压力,毅然答应招收女生.1920年2月,经蔡元培直接同意,无锡女子王兰成为北京大学第一个女生,3月上旬,又有杨寿璧、赵懋芸、赵懋华、韩恂华、程勤若、奚浈、査晓园八人陆续进入北大.正是蔡元培开风气之先,提倡男女同校学习知识,提升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自此,中国女子教育进入新纪元.

3.“造就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

蔡元培完全人格的内涵是,使受教育者在德与智、身与心、体与能诸方面协调发展全面发展[2],即:有“狮子样的体力”、“猴子样的敏捷”、“骆驼样的精神”[7].

为了造就完全人格,蔡元培十分重视女生的体育教育.他认为“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8].在执掌爱国学社时,开设体操课,请章行严教授兵式体操.蔡元培认为,体育是女子形体解放,获得身体自由的重要手段,他坚决反对女子缠足,禁锢深闺等种种摧残女子身心健康的陋规恶习.1917年,他在爱国女学还提倡女生学习拳术,作为防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为今后从事其他事业做准备,他说:“闻本校有体育专修科,不特各科完备,且于拳术尤为注意,此最足为自卫之具,望诸生努力,切勿间断.即毕业之后,身任体操教员者,固应时时练习,即担任别种事业者,亦当时时练习.盖此等技术,不练则荒,久练益熟,获益匪浅鲜也.”

为了造就完全人格,蔡元培还十分重视女生的智育教育,因为“盖人之心思细密,方能处事精详.而习此心思使之细密,则有赖于科学.就其易于证明者言之,如习算学,既可以增知识,又可以使脑力反复运用,入于精细祥审一途.研究之功夫既深,则于处事时,亦须将前一事与后一事比较一番,孰优孰劣,了然于胸,而知识亦从比较而日广矣.故精究科学者,必有特别之智慧胜于恒人,亦由其脑筋之灵敏也”[5].蔡元培认为,知识教育能够锻炼女性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培养严谨、灵活、理性的新女性;只有通过智育教育,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才能从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的落后状态解放出来,成为知性的女人.

为了造就完全人格,蔡元培更重视女性的德育教育.他认为,德育是体育和智育之魂,是为人之道和处世之道,是提升人的品性和境界的关键.蔡元培曾经针对旧时女子婆媳不和、妯娌交恶、心胸狭窄的弊病指出:“女子因有依赖男子之性质,不求自立,故心中思虑毫无他途,唯有衣服必求鲜艳,装饰必求美丽.何也?以其无可自恃也.而虚荣心于女子为尤甚,如喜闻家中之人做官,喜与有势力人往还.”[5]元培看来,德育教育可以改变女子的陋习,激发她们固有的美德,培养女性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激发女性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善良之心,真正造就女子高尚之品格.

总之,蔡元培从女性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改变女性地位的根本途径、培养健全女性的方法诸方面阐发了有别于时代的新思想,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三、蔡元培女子教育思想的意义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一直受到“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束缚,一直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在封建思想十分浓厚的时代,在女性还处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在道德、文化、社会的一切方面都受到严酷的禁锢的时候,蔡元培大胆挑战封建,提出了“女子不学,则无以自立”、“造就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等崭新的女性教育思想,为女性的真正解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他重视女子的知识教育、重视女子的体育教育,强调女性完全人格的培养,以女性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养成女性高尚之品行,造就共和国健全之公民”作为国家兴隆的途径和条件,他的《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指出:“至民国成立,改革之目的已达到,如病已医愈,不再有死亡之忧.则欲副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养成完全人格等造就完全人格,使国家隆盛而不衰亡,真所谓爱国矣.完全人格,男女一也.”当今社会,不少女性奉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是对社会进步的极大讽刺.因此,蔡元培的女学思想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