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体认

点赞:10192 浏览:437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真检测之分,好坏之分,不能等闲视之.本文结合参观的实感梳理了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相关认识,辨析了“菁莪乐育”“仁”“自我”等核心概念,认为对孔子教育思想的研究要正本清源,反对不加批判地运用,应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新的内涵,才能充分发掘孔子教育思想之于现学的独特价值.

关 键 词 :孔子教育思想 菁莪乐育 办学追求

诚如1988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巴黎宣言所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前2500年前,到孔夫子那里去汲取智慧.”我丝毫没有怀疑过孔子思想的持续影响力.毋庸讳言,随着西学东渐浪潮的一波又一波地冲刷,这种影响力在孔子思想诞生地的中国人眼中反而大打折扣,出现了文化断层.我们已习惯于效仿西方人从古希腊去追溯思想的源头,言必称希腊三杰,教育尤甚.自五四以来,我们一直在批判孔子,时至今日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有没有达到他的高度是值得怀疑的.这说明批判是一回事,实际的水平又是另外一回事.当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孔子.

在教育领域,我们似乎已经失去了一种选择与判断力,而且习以为常.我们一会儿倡导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一会儿推行凯洛夫的“三中心论”,现在又对杜威的生活教育理论推崇备至、顶礼膜拜,各种“异彩纷呈”的教育思想、理论不断地被课改专家们轮换兜售,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以及本土化的主体教育理论、回归生活教育理论等等不一而足,教育专家、教育行政官员、教师各说各话,各行其是,或者干脆说一套做一套,总之,一个“乱”字了得.我们对待孔子的态度又何尝不是这样左右摇摆、忽冷忽热呢.这也印证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在宏观层面的贫困,在微观层面的泛滥与无所适从.教育领域的这种乱象丛生并不见得就是一件坏事情,起码可以培养滋生各种教育实践的土壤,活跃教育者的思想.现如今,各种应运而生的名师、名校长的评比与培训(如国培、省培、市培、区培等)以及叫得响名字叫不响名誉的教育实验就是很好的佐证.照理说,这应该是一个教育家辈出的时代,但遗憾的是在各种培训与教育实验声名鹊起的背后,却鲜有像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梁漱溟、晏阳初、杨贤江、张伯苓、傅斯年、蒋梦麟这样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教育家出现,更别说像孔子那样光照千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名家啦.

我们不禁要诘问,当今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症结何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孔子的教育思想?又应当从他那里汲取什么样的教育智慧呢?

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体认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思想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这次山东的学习之旅,接受培训的是南沙区的分管教学的小学副校长,我忝列其中,自然要对教育思想(或者说教学思想)做一些思考,但不治教育之学久矣,难免要讲一些外行话.虽然本次学习安排的内容和形式都异常丰富,但由于时间较短,不可能对山东的小学教育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在参观的几所小学中,唯独对座落在曲阜的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的印象最为深刻,可能本身有一种朝圣的心理在起作用,所以特别地留意.附小的整个校园布置很有儒家文化的韵味,挂满门廊的出自名家的各式楹联与牌匾,特别是他们的校训“菁莪乐育”和“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现如今,提倡拿儒学来解决我们时代面临的社会、文化问题的虽不乏其人,但明目张胆地把孔子的教育思想搬出来作为一种办学追求的可谓凤毛麟角.

我在聆听李成良校长的讲话时,一直想着一个问题.“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到底应该提孔子教育思想还是儒家教育思想呢?如果说孔子教育思想是李成良校长挖掘的“有教无类”“仁者爱人”“文质彬彬”“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育格言,那么有多少又是由孔子本人提出来的呢,果真如此,还不如说是儒家教育思想比较贴切一些.有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在统治者手里被不断地阉割和篡改,一些阐释并非孔子的原意而是有志“为往圣继绝学”的后继者们的自由发挥[1],是有道理的.实际上从孔子教育思想到儒家教育思想有一个嬗变的过程,由孔子理念,而孔学,而儒学,而儒家,而儒术,而儒教,最后才演变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吃人的礼教.与此同时,“子不语”与孔子的“述而不作”也无从让我们追踪到孔子原初的本真的教育思想.

所以,“办一所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学校”这一提法是值得商榷的.且不说办学目标的提法是否准确,单从孔子教育思想本身来讲,它承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概而论.教育思想种类繁多,亦有好坏之分.套用教育分析派哲学家皮德思(R.S. Peter)的三个标准来衡量一下“体现孔子教育思想”的教育,看看有多少相符合的地方.1、合认知性.好的教育可以提高个人的认识水平.孔子提倡教学活动应该让学习者了解内容,知其所以然,这个标准大体来说是符合的,只是有些不合时宜,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孔子的认知性水平.2、合价值性.教育必须合理,具有正面价值.孔子的许多思想是没有正面价值的,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譬如,其思想“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等完全只有负面价值.3、合自愿性.“人,只能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2]孔子的教育思想更多的是强调师道尊严,是尊崇师命,他讲学不许商榷问题,易造成思想专制之弊,留下了奴役式的思想教育的祸根,诸如此类有多少自愿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认知性、价值性、自愿性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同时,作为一种“不构成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的教育思想,自然不能很好地阐明教育的本质,难以见之于教育实践.质言之,我们可以回到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但不等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能解决我们面临的教育问题,乃至社会、文化问题,回到传统显然无助于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

“菁莪乐育”源自《诗小雅菁菁者莪》.此诗的主旨,历来就有不同的解读,《诗小雅菁菁者莪序》注解为“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朱熹《诗集传》认为“此亦燕饮宾客之诗”;不过根据字面的意思而望文生义应该是“古代女子喜逢爱人之歌”,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讲的也是男女情爱之事,这一点不难理解.显然“菁莪乐育”取的是“乐育材也”之意,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能自圆其说.“菁莪”以生长在山陵水边的“莪”之茂盛,喻意人才的成长像蒿一样茂盛、茁壮,“乐育”是对培育人才的赞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