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

点赞:4900 浏览:171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质性进步的重要措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题性缺失主要体现在被动化学习和功利化学习两方面,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主体性意识,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过于陈腐,没有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等等.文章将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发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希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一定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75-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进步,我国社会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特点.与此同时,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日渐宽泛,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逐渐增加.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研究在其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其教育模式和内容的探索,这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主体性的含义与重要性

1.主体性含义

主体指的是有意识从事社会性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满足其各方面需求的,现实社会的人,这些人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经验及相应的科学知识,可以实际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谓主体性就是主题的本质或者属性,是人类作为实践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的能动和创造性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分为两个过程,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两者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为客体.在受教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使教育者根据受教者的反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则成为客体.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两者联结的纽带,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成长规律,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而学生只有积极主动、自觉地接受教师传递的教学内容,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对知识内容的吸收,转化为自身的综合素质.

2.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性

主体性是人类发展的内在尺度,体现人类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由外到内,再由内转外,融会贯通,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是一群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年轻人,绝对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当中,例如开展社团、学生会、校园网建设维护工作等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此外,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反作用于教育者,调动教育者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从而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一个双向互动,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与原因

(一)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1.被动化学习

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实际成果来看,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存在消极应付的现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整体上没有变化,包括传统的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等等,还有国内外时政和当下的十八大内容.然而学生的课堂表现非常被动,思维懒惰,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被动听课,并不关心教学内容,只关心考试内容.所以,高校政治课程已经成为学生完成学业,拿到学分的科目,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功利化、动机化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转型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信仰的迷茫,理想的模糊,价值取向的扭曲、诚信意识的单薄、社会责任的缺失、艰苦奋斗和精诚合作精神逐渐淡化等思想问题.对待学校党组织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活动及日常课程中必修的思想政治课,如果没有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看不到所谓的好处,有些学生会以“不划算”的态度予以拒绝,认为没有好处的上课费时费力,消极对待,敷衍了事.还有些学生甚至在对待入党这样严肃认真的问题上仍然摇摆不定,入党动机表现出强烈的功利性,毫不忌讳.

(二)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1.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思想政治教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主来的被动化、功利化,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迷失和严重缺乏主体意识的表现.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对培养、提高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不够,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素质和主体人格教育机制未能充分实施.

2.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出来的功利化和动计划,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思想政治课的设置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陈旧,实效性不强,国内外时政涉及较少,教材体系划分不合理,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就连教师也会感觉无从下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索然无味.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没有改革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性较强,教学内容相对固定,涉及的国内外时政和社会重大事件也是有限的,如果对教学思路、内容、方式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就失去了活力的基础.对于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教学内容缺乏改革和创新,让思想政治课程在历届学生的印象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死板印象.高校中人尽皆知的“马列毛邓”就是“古董”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观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一)强化主体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教育者必须掌握好主导作用的发挥尺度.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注意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激发学生主体能动性作用.第一,教育者必须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明确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尽快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不断强化大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该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紧密结合.

(二)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学内容

要想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教学质量,除了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育者应该努力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首先,教育者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是进行课程改革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避免“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端.同时要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积极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作为指引.最终,通过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大幅度进行创新,用全新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此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优化教育环境,加强多方教育力量的整合

1.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还要重视社会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社会中的正能量,把对学生发展有益的事物转化为教学内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对社会上的消极因素必须抑制,与学生严肃探讨问题的危害性,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

2.优化校园环境,关注学生成长

学生几乎四年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刻.优化校园环境,为学生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有助于大学生人格、道德、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3.优化家庭环境,力求育人常态化

家庭同样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主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直接性和权威性.所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化学生的家庭环境,创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生责任心、自信心的养成,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四)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

1.增加教学过程中的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要坚持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就必须坚持内化与外化相结合,相统一的原则.首先是内化阶段.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在强调主体的课堂主导作用是,必须尊重客体发挥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客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让客体能够从排斥学习到主动接受,适应主体提出的关于思想道德的要求.其次是外化阶段.外因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一方面,主体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深化客体对思想道德目标的认识,激励客体的内在情感,增强自信心,锻炼其意志和行为,让受教育者与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一种平衡.另一方面,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客体发挥主动性,引导受教育者在思想品德方面进行自我认知、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进行规范、训练和控制,自觉实施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2.树立互动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互动,就需要树立一定的互动观念.也许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单方向的灌输式教育,但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单纯的灌输式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教育者,也就是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启发、灌输、言传身教等多种方式对受教育者实施教学,让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实现情感与信息的交流,让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和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实现主动互动,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达到教学相长,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