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

点赞:5935 浏览:205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又兼带班主任的我,在三尺讲台上已走过近二十年的风雨春秋.笔者个人认为,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应以日常教学为主阵地,以语文教材为主线,在日常教学中、在课堂内外阅读中、在作业批改中、在写作中贯彻渗透积极健康的德育思想.同时,在课堂之外,也要明确德育教育方向,要坚持以日常生活为范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动力,推动德育教育.在语文学科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教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得水融,齐头并进.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团结协作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重要使命,德育是塑造人的品格,是培育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学校里的每位教师都应是德育教育的工作者,都要参与德育教育的全程管理,要关注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问题.

一、抓注语文课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教室和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成长进步的主阵地.我们绝大部分的教育活动都在教室里,都在课堂上有序展开.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时,语文课堂是当之无愧的主阵地.我们语文教师要追求备好一节课,备细一节课,备精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努力融汇三维目标,争取在日常教学中,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和欲达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融汇渗透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细节之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文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比如,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高效课堂模式,把学生组合成很多学习讨论小组,让他们本着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精神,就是培育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的良好方法.比如在学习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下课文第21课《称象》时,在处理完基本的生字、生词后,课后随堂习题里面有“我会写”和“读读说说”两个题目,我们就可以吧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让他们先在小组里面讨论,看那些同学能用刚学会的生字造出更多更漂亮的词语来,看哪些同学能模仿“读读说说”里面“ 一边 一边”的例句仿写出更多更好的例句来.首先给出五到十分钟让学生组内自由讨论,让后由各个小组自由推荐小选手代表各自的小组积极踊跃发言,参与全班所有小组的竞争.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很好地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竞争意识.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把“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德育教育目标渗透进去.

二、注重人文解读,推进德育教育

语文课本身就是人文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很多经典课文都是我们进行人文教育、德育教育的好材料.比如《将相和》这篇课文就融经典性、人文性于一体.我们在上这一课时,要精细解读,挖掘其人文价值,同步推进德育教育.

《将相和》的原版故事出自于大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白话改编为小学经典课文.课文里面,通过记叙“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小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的经过,刻画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的蔺相如,骁勇善战、勇于改过的廉颇的形象,再现了战国时期群雄纷争的历史,揭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为贵”的传统思想,正对应了那句老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三个小故事就是三个典型事例,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就在这三个典型事例中充分彰显.赵国得到“无价之宝”和氏璧,秦国倚强欲夺,赵国束手无策之际,蔺相如临危受命.“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初显他的沉稳和镇定,在讲解这一段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蔺相如这种“想好了再说”的说话办事方式.在秦庭之上,在渑池会上,蔺相如有礼有节,机智勇敢,捍卫了和氏璧和赵国的尊严,这种既敢于担当,又十分讲究说话做事的分寸、方法,既据理力争、理直气壮,又讲究有礼有节的品格,正是我们所有人在品读这篇经典课文时所应学习的.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避让廉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蔺相如这种心胸广博、着眼大局、不计私利、谦虚宽和的高贵品质.在讲解到廉颇知道蔺相如是因为顾全国家利益而谦让自己时,立刻意识到自己为了和蔺相如一争功名地位的高下而没想到国家大局利益是多么的错误时,立马“负荆请罪”,我们就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学习廉颇这种知错能改、坦荡磊落的可贵品格.课文对廉颇,虽然着墨不多,但血肉丰满,性格鲜明.渑池之会,廉颇屯兵边境以应对不测,让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足见廉颇的骁勇善战.“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虽然出自廉颇自己之口,却把一个驰骋疆场,出生入死的大将形象展现在眼前,更让人看到了一个性格直爽、敢爱敢恨、口快心直的廉颇.当得知蔺相如避让自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是以大局为重,廉颇“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便负荆请罪,一个知错能改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从课文最后的圆满结局“将相和、强赵国”,我们可以适时教育学生“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才能成城”等.

语文课文本身就融社会性、文史性、人文性、故事性为一体,我们在精细解读课文时,可以精细挖掘其人文价值,同时对学生进行材料详实、事例典型、导向明确、内涵丰富的德育教育.

在社会大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变化很快,学校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抓住课堂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各个环节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加强和提倡学校的即时性教育与社会后果性教育相统一起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深刻感受到社会的真善美,体会到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对其人生的影响,并帮助学生积极健康面对学习、生活.这是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方法与途径研究,不要牵强附会,更不要脱离语文课的特点,要讲究自然的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渗透是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无痕效果.

参考书目:

[1] 《传统文学教育的现代启示》,陈雪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 《作品与诠释文学引论》,陈太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语文教学谈艺录》,于漪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