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语文的美德教育

点赞:17957 浏览:814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在教材中,我们可以随处可见一些写得相当优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无论在语言上、意境上、形象上,甚至在结构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如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美的感染力,创造力)会有大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

语文美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为指导,以语文教育中美的因素去教育学生,陶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强调语文美育,把语文课上成生动活泼,直观形象,情趣盎然的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美,品味美,体验美.

一、语文美育的特征

浅述小学语文的美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文美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形象性,语文美育是以展示课本的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为手段的教育.

(二)情感性,文学作品往往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是学习的关键,也是审美的关键.

(三)愉悦性,学生面对优美的文章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愉快,舒适的感受,为美好的事物所感动,产生精神上的愉悦.

二、语文美育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能融入文章去感悟文章的内涵.

(一)教学结构要系统化,事物的有机统一性、完整性是美;反之杂乱无章、残缺不全、苍白无力则不美.教学结构也是同样需要完整、严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和课程的总目标有机统一.教学结构的系统化还应体现在教师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可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美的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要稳定,变幻的风格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教师应不断摸索形成适应自己的风格,并稳定下来,不要忽而这样,忽而那样,花样百出,弄得学生手忙脚乱.

(三)教学活动要有节奏,节奏是指均称的有规律的进程,强烈的节奏感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规律的传达和感受活动,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急缓张驰的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引人入胜.

(四)教学气氛要富有情趣,教师进入课堂就应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这样学生自然就有精神,并以高度的注意力、热烈而紧张的情绪听课.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应多采用交流式、探讨式的方法.总之教师应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形成课堂精神环境美.(课堂精神环境美,指的是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配合默契,融于一体,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五)教学手段现代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

(六)课堂教学要结合课外阅读欣赏,语文美育光靠课内的若干篇文章来开展是有限的,只读课本,不广泛涉猎是不够的.课内是流,课外是源,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师应有意识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小美文,让学生颂读,使他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如教师可利用课堂前5分钟由学生带读并讲解一首古诗.

(七)适时地组织创作,在创造中体验美创造活动给人带来的美感是非同寻常的,它比一般的审美活动的美感更强烈更深刻,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能引起主体认知系统最大的主动性使其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并使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语文教学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创作,在创作中体验美.如一次习作训练,教师发现校走廊上一棵盆景树,最近突然病了,叶子枯黄,细枝条无精打采地垂着,而同样办公室里的那盆却葱绿得很,于是组织学生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学生七嘴八舌,教师引导告诉学生这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不易死的植物,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非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经过一周的调查,大家认为这棵树是他们害死的,是在无意中害死了小树,这时教师便请同学创作《一棵小树的死》一文,在深刻的体验中,同学们受到了美的教育,也明白了应该关爱身边的生命,不要漠视它们的存在.又如在教学《春》后,结合班级同学爱看古诗,读古诗的特点,请同学写赞美春天的诗并登上讲台颂读,有同学写道“细雨蒙蒙雾重重,鸟语声声隐此中.东风拂面不觉寒,春光一现有几何?”,“一恍神州春来到,去年燕子今出巢.天南地北种青草,闲时喜听春雨闹”,“冬雪残去春风来,万顷天空一片蓝.虽说柳枝未出芽,其实春气早已到”虽然这些同学的诗作在遣词上,意境上都显得相当稚嫩,但学生看到自己写的诗还是很满意,因为他们在创作中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