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教育的

点赞:26923 浏览:1285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因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营造氛围,搭建创新的舞台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良好的教学氛围是由师生共同调节控制形成的,实质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者.因此,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

二、利用新的信息,触发创新的灵感

现代社会,要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瞬息万变的信息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只有不断地获取并储备新信息,掌握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才能对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的灵感.否则,创新将成为无水之源、无土之木.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信息,如:通过图书馆、电视、报纸、互联网、社会调查等获取信息,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积极鼓励质疑,激活创新的动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变通,有变通才有创造”.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设法鼓励学生质疑,大胆提出自己感到疑难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始进行预习后的质疑,课中进行深入性的质疑,课后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并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同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疑,从而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精神.

四、注重探究发现,激发创新的兴趣

有发现才会有启迪,有启迪才会有质疑,有质疑才会有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发现是最好的老师,发现是创新的基础.发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发现的,并逐步使学生通过发现找出规律.比较常用的发现教学方法有:观察发现、讨论发现、分类发现、比较发现、思考发现、归纳发现以及操作发现等.特别是每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发现某个问题和规律时,教师便及时的予以鼓励,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为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发展求异思维,打开创新的阀门

求异思维是开放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的求解,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

六、亲手实践操作,诱发创新的源泉

动作是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俗话说得好:“手巧才能心灵”,可见动手操作与思维的活泼、敏捷是密切相关的,切断动手操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难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说起.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把操作与思维的训练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创新能力在操作中不断提高.

七、发展直觉思维,引爆创新的火花

爱因斯坦说:“直觉可以说是思维的洞察力,直觉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行动几乎就是直觉”.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比,解题的方法更具独创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是创造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八、强化丰富想象,展开创新的翅膀

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展开丰富的想象.

对小学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总而言之,创新教育应该从小学逐渐抓紧抓好,应该从方方面面进行引导、培养,而且应该把各个环节和各种教育方法有机、紧密地融合于一体,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