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技工教育的关系

点赞:3890 浏览:92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应建立起与岗位技能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来.建立在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岗位匹配性增强――农民工资收入提高的逻辑路径上,三农问题解决与技工教育间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三农问题为技工教育提供内在规定性,技工教育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手段.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则需要围绕着:提炼出二者契合的技能元素、建立针对性的技工教育体系、完善技工教育效果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来构建.

关 键 词 :三农问题;技工教育;高职学院;教育模式

注:山东省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课题编号RSJY2012-Y12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有效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不仅是形成农户生活宽裕的物质前提,也是解决传统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在历史视域下来看待增收问题,期间经历了农民外出务工到本土化工作和创业的过程.这种依托人力资源市场调节机制而演化的过程表明,在为农民创造出更过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应建立起与岗位技能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体系来.具体而言,这就是本文所关注的技工教育体系.

梳理现阶段的文献不难知晓,诸多作者在研究三农问题和技工教育时,往往将二者人为割裂开来.似乎认为,三农问题属于经济和社会问题,而技工教育则属于职教问题.实则不然,通过考察当前乡镇劳动保障机构的免费培训项目可得,建立在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岗位匹配性增强――农民工资收入提高的逻辑路径上,三农问题解决与技工教育间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

1.二者关系的当代认识

由于职教范畴十分广泛,其包括高职和中职两个层次.结合本文的主题,则主要考察针对农业人口的技能培训活动.为此,三农问题与技工教育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

1.1 三农问题为技工教育提供内在规定性

“农民、农村、农业”所构成的三农问题,其中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增收问题.从这一逻辑顺序来看,通过技工教育在提升农民人力资本存量上的作用,将通过逆向轨迹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但结合我国国情这里也存在一个问题,即由于我国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千差万别,使得农民增收的合理化路径也存在着必然的差异性.为此,技工教育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的同时,还应建立起区域植根性的技工教育目标和技工教育项目来.可见,三农问题为技工教育所提供的内在规定性,就避免了乡镇技工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1.2 技工教育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手段

我国广大农村仍然延续着农垦社会的传统,即农户构成了农村基本的经济单位.建立在这经济单位上的不仅有家庭式养老模式,更有务工和创业的劳动力供给形式.因此,在缺乏工业经济中分工协作的客观和主观要素时,通过提升农户主要劳动力的行业技能,将能很好的与我国农村经济特征相吻合.

正确认识三农问题和技工教育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技工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认识基础上的技工教育模式定位


在完成对三农问题与技工教育间关系的认识后,就需要进行技工教育模式的定位.包括教育主体、教育项目等定位,都构成了优化当前农村技工教育模式急需解决的问题.

2.1 教育主体定位

这里的教育主体定位主要讨论,由谁来承接针对农村人口的技工教育活动,以及各主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问题.笔者作为某高职学院的教师,则主要就高职院校的定位进行探讨.我国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上,一般以怎么写作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己任.这就表明,它应在针对农村人口的技工教育上有所作为.而且,高职院校在专业结构设置上,都较好的适应了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这也为提供具有区域植根性技工教育项目提供了可能.

2.2 教育项目定位

从现阶段的运作模式来看,针对农村人口的技工教育一般为免费,且有各级政府财政写单.这就意味着,技工教育项目也基本上是事先决定好的,而高职院校只是提供师资和教学场所.不难看出,这种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未能建立“三农问题解决的需要”与“高职院校专业优势”之间的契合.这样一来,高职院校便只成为技工教育的供给方而已,从而弱化了对切实提升农村岗位技能的考核机制.

3.定位驱动下的技工教育模式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技工教育模式的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3.1 提炼出二者契合的技能元素

实现三农问题与技工教育的契合态势意味着,该区域农民应根据自然禀赋优势来完成技能训练.以笔者所在的山东省为例:山东省不仅是海洋大省,也是工业大省.因此结合这一省情,针对农民的技能元素就可以囊括:车辆维修、机械加工、海产品深加工等方面.与此同时,包括笔者所在高职院校在内的山东其它高职,其专业设置也主要围绕之而建立的.这样一来,就通过提炼出二者契合的技能元素,满足了区域内农户本土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3.2 建立针对性的技工教育体系

高职学院的办学目标在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单独建立针对农村人口技工教育的体系.考察诸多高职院校的发展沿革,不少都来自于中专学校,而且目前中专仍处于招生范围.因此,技工教育的主体可以由中专部和技能培训部门担任.在技工教育项目上,应有选择性的进行承接.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应建立乡镇劳动保障部门、高职院校、教育主管部门在内的协商机制,从而根据突出高职学院专业优势的原则来进行技工教育任务指派.

3.3 完善技工教育效果评价机制

为了防止技工教育流于形式,还需要完善效果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机制应建立在过程和结果两个方面,前者指向对受训农民工的、后者则是对高职学院办学效果的评估.这里笔者强调,应增强对受训农民工的岗位工作状况的,从中所获得的信息将有助于改进高职学院的技工教育模式.

4.问题拓展

在解决三农问题时还需要激化起农民本身的技能训练意识,从而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上建立起自主学习形态来.为此,以下进行问题拓展.

4.1 教育组织方面

如何根据培训要求促使学员进行规范操作,则在于训练过程中的教学组织管理.在当前团队生产模式作为常态的时候,培育出小组成员间的竞合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当面对师生比不足的客观现实,又如何有效建立起教学管理机制呢.笔者提出,可将具体的工作情景引入到技工项目教育中,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然后,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出总分,而小组成员的个体得分则通过总分在小组内分配来完成.这样一来,在趋利避害的人类本能促使下,便激发了学员参与技工教育的意愿.

4.2 教育考核方面

教师设计出一个物流运作情景(该情景能将所有实训设备容纳其中),然后在规定时间、规定质量的前提下,考核哪组完成的更有效率和更节约资源.不难发现,这种基于具体工作情景的考核内容,就能激发起学员心智,从而促进他们养成有目的、有意识的动手能力训练自觉.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

5.小结

本文认为,建立在人力资本存量提升――岗位匹配性增强――农民工资收入提高的逻辑路径上,三农问题解决与技工教育间存在着强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三农问题为技工教育提供内在规定性;技工教育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手段.在此基础上的教育模式则需要围绕着:提炼出二者契合的技能元素、建立针对性的技工教育体系、完善技工教育效果评价机制等三个方面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