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人生的美感和质感

点赞:32558 浏览:1536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时常在想,“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给我带来了什么?是他人眼中的一份荣誉,还是我生命旅程中的一份幸运?似乎都不是.我只知道,近五年的培养,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嬗变.这种嬗变,有春蚕织茧般的缓慢与艰辛,也有化蛹为蝶般的突然与惊喜.回首过去,我猛然发现,今天的我其实已经是一个全新的自我.此生既已为师,便注定与教育相依相伴,而“高度、深度、广度、温度、风度”这些更具立体美感和生命质感的词语,或许更能体现我对教育人生的某种追寻.

教学研究: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的高度

2009年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第25个年头.在这之前,我幸运地成为江苏省生物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这样的荣誉是对我教学工作的肯定与褒奖,然而此时的我却处在了教学的迷惘期:该从何处着手进一步提升我的教学呢?

在一次学习活动中,崔允教授谈及校本教研与专家型教师的话题时提到,通过对世界各国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研究发现,教师成长的共同趋势是:学会理解、尊重学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实践技能.这一结论深深地触动了我,因为我的教学更多的是从自我出发,考虑的是如何“完美”我的教学,很少考虑到学生.也许潜意识里考虑过学生,但几乎没有真正在意识层面上考虑过如何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构建我的课堂教学.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开始进行一场全新的教学研究.

重新出发的过程很艰难.“学”的角度有哪些?何为学习?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哑然了!于是我开始了漫无目的的阅读,然而翻阅理论书籍的过程很痛苦,因为教育理论功底特别是相关心理学理论的缺乏,让我的阅读经常处于茫然状态.我向陶洪教授说了我的困惑,陶教授给出了建议:“你可以看看相关的文献,例如一些硕博论文,从中聚焦自己的研究方向.”因此我开始带着问题去读相关文献.很快,那种茫然的状态有所改变了,我渐渐明晰了自己教学研究的方向.

然而,新的困惑又出现了:该如何进行研究?我尝试着做了一个研究方案,崔允教授给予了真诚的批评,并且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与方法.面对导师的批评,开始我并不能接受.我觉得作为一线教师,我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只能进行“草根式”的研究.但多次阅读崔教授给我的建议信后,我慢慢认识到问题所在:我缺乏对科研的基本认识,缺少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于是,我重新制订研究方案,慢慢体会导师所说的诸如“概念化”、“研究结构”等术语,我的教学研究工作逐步走向高处.

“学生现在在哪里?我们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带学生到达那里?”这是崔允教授经常提醒我们的几句话,这几句话一直激励着我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正是这种思考角度的变化,带来了教学研究高度的变化.我对教学的理解,也慢慢从一线教师的经验层面提升到更有理论高度的境界.

教育思考:发现一个更有深度与广度的世界

一直以为,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注的只是教学,只要关注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特别是教育变革,似乎是校长们才应该关注的话题.然而五年的培养让我深刻意识到原来的想法多么狭隘而肤浅:作为一名教师,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绕开教育去谈教学的.因为教师不是工厂化作业的操作工,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对话,还是人格与人格的碰撞、生命对生命的责任.

石中英教授提到过一个案例:一个班里有个智障儿,从这个孩子一年级起,老师就要求其他孩子不要去“打扰”他,于是这个孩子如同空气一般“默默”地在班里待了六年!这个案例让我想起自己的一段经历.在我任教的班里,曾经有过一个精神分裂的学生.当这个学生症状好转回到学校后,班主任“善意”提醒我不要去管她,只要她不出事就行.幸运的是,我没有听从班主任的建议,而是力所能及地去关照她:每次上课我都帮她把教材翻到指定的页码,每次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我都悄悄地请几个学生邀她一并参加等这些做法仅仅是出自教师的本能直觉和一个母亲的情怀.听了石中英教授的案例后,我真的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我听了班主任的劝告,那么今天我该怀着一份怎样的内疚来回忆那段往事呢?

如今,反思这段经历后我发现,对于那个孩子来说,学习知识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教育的价值则随着时间的流逝,从时光深处慢慢浮现、凸显.从这种意义上说,教学只是浅表的现象,而教育则代表了对深层价值的诉求.对比石中英教授所绘制的“中小学价值教育体系图”(见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仁爱――这种人性深处最本真的情感,是居于教育最中心的核心价值.而这种价值的传递与传承就应该弥漫于全部的教学活动中.

现代社会强调每个人必须拥有一定的通用技能,其中基本技能包括读、写、生活技能,复杂推理能力包括提出检测设、搜集数据、分析、思考、推理、评估和选择;与工作有关的能力包括合作、个人素质、反思、影响动机的因素.上述的诸多技能都与学生的学校生活有关,作为教师,反观自身,我拥有多少本学科以外的知识?我所拥有的通用技能有多少?我能教给学生多少本学科之外的知识与技能?正是对此类问题的思考,让我看到了像海洋一样宽广的教育世界.

人生叩问:风度源于人格的温度

多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一批让我仰慕的教育大家,而“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他们,聆听他们的渊博学识,亲身感受到他们的大家风度和人格魅力,这些都让我获益良多.

许多年前我就拜读过孙孔懿老师《教育失误论》,为孙老师对课堂和教育的敏锐观察所折服,那时我心目中的孙先生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后来有幸在“培养工程”中认识了孙先生,他在为我们作《我是如何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报告时,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是质朴的讲述,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经历、主要思想到他对乌克兰教育界乃至对世界教育界的现实影响、来自他的成长道路的若干启示等,孙先生娓娓道来.会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孙老师提出合影的请求,孙先生欣然同意,还询问了我的名字.大约半年后,我有机会再次与孙老师相遇,没想到刚一碰面,孙老师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让我觉得很意外,很惊喜.除了学识广博,这些教育大家身上所展现出的平和淡泊的风范,让我更加倾慕.


有一次小组活动中,我们几位学员不时接听,毫无顾忌,而导师们则没有一个接听的.过了一会儿,崔允先生轻轻地说了一句:“难道你们就真的这么忙?”一句话让我无比汗颜,同时又让我想起了另外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多年前我在北师大刘恩山教授的办公室,与刘教授商谈有关生物竞赛的事宜.其间刘教授的响了,刘教授赶紧掐了,说了声“对不起”,然后起身把座机线拔了,把手机关了.第二幕发生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我有幸在此学习半个月.学习结束时,施一公教授为我们每个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如果哪位学员没能到场,施教授都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将结业证书收好,他要亲自将证书送到学员手上.记忆中的各种场景叠映成辉,透过这光辉,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对别人真正的尊重,什么是真正的质朴人格!

教育人生的美感和质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主任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先生,但伟大的人格总有相通、相似之处.是他们让我明白:人的真正风度其实是源于其人格所具有的温度.他们都在我前方的高处一再启示我:对人对事,要长存敬畏之心.我愿以先生们为榜样,执着追寻.

朱小曼教授曾在报告中说:“今天,在一个呼唤以人为本的时代,当教育活动被看作生命活动加以诉求和期待时,当社会转型的矛盾冲突深刻冲击和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时,呵护学生,同时呵护自己的情感与心灵,更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使命和自我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一个愿意把教师职业作为生命价值、生命质量和幸福人生来追求的人.”此时重读这一段话,我无比怀念,也无限感慨.是的,我相信自己是一个愿意把教师职业当作人生价值来追求的人.由教学而教育,由教学而人生,由发展学生而完善自我,循环往复,连绵不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教学、教育的路正如人生的旅程一样,艰辛而漫长,幸福而又难免忧伤.但理想就如前方的地平线,始终赋予我不断行走的力量,我愿倾尽此生,去追寻更具立体美感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