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点赞:5984 浏览:214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改革的瓶颈在哪里呢?这是所有施教者应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提升教师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施教给学生的思维模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教师的思维模式是源泉、是根本;施教给学生的思维模式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从而探讨教育是重在传道还是重在授业、解惑.并通过实践教学课程案例来来论证:理念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关 键 词 :传道 思维模式 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204-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本,授业解惑是木.教育其本质为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传统教育在教法上却过于注重授业解惑,而忽视了传道,教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我们都知道教育要改革,应该跟上甚至超越社会发展的步伐,但实际上教育却是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原因在于理念上教育没有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

我国普通教育的缺陷就是没办法做到选择教育和被选择教育.根本原因是高考体制限制了大多数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另外大多数学生考大学时盲目地选择专业.高等教育对他们而言仅仅只是为了要个文凭或多一项技能方便找个饭碗.因此多数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和学习兴趣,毕业以后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不满意就是没有工作,更有甚者是许多学生毕业以后改行.这是教育的失败,但是这个现象却无法改变,因此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修复这个缺陷,使学生有选择地接收他们自己愿意或希望的教育.


1.提高教师对教育的深层次的理解

对教育的深层次的理解首先从施教者开始,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对教育的理解将很大程度传递给受教育者,我们虽然强调职业教育太需要互动,其实受教育者永远是被动的.因此我们教师的言行以及对所钻研的知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人生观的改变或着说喜欢钻研某个知识领域都是因为某个别老师的影响产生的,因此老师的教学将不再是单纯的受业工作了,更多的是知识的延伸和对人生的理解.

1.1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课程内容,延伸课程内涵

教育已在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从课程体系教育转向人才培养过程教育,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所教课程能完全怎么写作于人才培养过程教育是关键,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应该更多地思索、探讨两问题:一是分析学生思想和他们对自身未来的定位;二是搜寻课程知识与学生的未来的定位之间可以融合的关系.

理念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设计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2 教师应不断优化自身的思维模式

教师传授知识很大程度受教学内容的限制,这是一个客观现象但也是一个主观问题.许多教师非常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但却忽略了对社会发展的深入思考和对学生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局限在自己所教的课程范围内,却不知一个班的学生对知识的取舍以及兴趣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的教学能否跨越课程知识的局限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不仅要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提升自己的社会知识和社会意识.

1.3 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职责是首先传道,然后才是受业解惑

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引导和疏通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愿意并喜欢接受你传导的知识,在这里学生不仅仅只是接受你受的业,更重要的是你教会他们如何去思考.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知识的日新月异和思维模式的快速改变,教师不仅思维模式必须跟上时代的变化甚至要超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疏通和引导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时刻站在起跑线的前沿.

2.施教给学生的思维模式

2.1 首先要分析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其实对自己所学的东西非常关注,他们并不是不愿意学东西,他们更关心所学的东西是否有用.用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求理论来探讨现在的学生的话,当代大学生更注重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他们有张扬的个性,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更想实现自我价值.他们迷茫、矛盾,因为来自社会就业的压力,他们更怕失去自我,所以他们在委曲求全地压抑自己去学自己不愿意接收的知识.因此教师就应该在施教的过程中深层次地去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去寻找能与学生产生共鸣的知识结合点,然后把他们汇集成一种思想传递给学生.

2.2 然后把教学思想融汇到教学任务中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充分分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内外在联系,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能引起他们主动想学的知识的共鸣点,让学生能够有选择地接收教育和被选择教育.学生想学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老师更应该去观察自己的学生适合做什么,这样在实践教学中就能有目的地组织教学和分配学习任务.

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为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在结束了《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后的一次实践性学习总结.传统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一是总结《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二是掌握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所以设计减速器成了一直不变方案,变的只是数据,沿着这样的思路去指导学生往往只怎么写作了少数喜欢这门课程的学生,而大多数学生却敷衍了事.若这个课程设计按理念教学来思考应该是培养学生如何思索、探讨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组织设计的整个过程.一个班的学生对这个课程本身的喜好是完全不一样的,怎样才能让全员都参与进来呢?既然整个过程的结合点就是解决问题,我们就可以利用知识普遍联系观念来寻找学生喜欢探讨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对自身未来的定位来搞这个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的传道和学生们学习的领悟了,课程设计也就可以不限于只是减速器的设计了,它可以是一个玩具,也可以是一台我们身边用的小机器等等,只要它具备我们要求的有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等机构,而且在生活中能够使用,这样就可以让它具有挑战性,更具有可选性.并且把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组成一个个小团队,要求每个小团队必须完成项目的策划,文字的组织、排版和封面的设计.不仅要求创新,还要求每个人对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作出文字总结.评分综合设计的思路、创新情况、内容完成的质量、封面设计的美观程度以及封面与设计立意结合程度来进行.答辩时只对工作完成的量和个人所完成的内容作提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并挖掘他们各自的潜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总之,职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新事物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学科教学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组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受业,而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去好奇,引导学生去思索,引导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去寻找自身的价值和亮点,引导学生去对自身定位和引导学生去规划未来.也就是我们教师该探讨如何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自己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