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

点赞:5118 浏览:188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们交流、学习、锻炼的重要平台.大学生社团即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的正向功能在于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培养大学生“三自”能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负向功能则是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社团管理不善,缺乏教师的长效指导,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活动资源贫乏.应该理性看待大学生社团的双向功能,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正视其负向教育功能,及时、主动地予以调整,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生社团 教育功能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088-02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并逐渐成为大学生们交流、学习、锻炼的重要平台,它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形式.如何正确认识我国高校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对于推动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团的概念界定

中国学者王颖认为,社团就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具有非盈利和民间化两种特征.[1]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辞典对“学生社团”概念的解释较全面,具体解释如下:学生社团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组织,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2005年1月,团、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大学生社团被定义为“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

本文研究的大学生社团参照荆德亭[2]对其的定义,即大学生社团是在校大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以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为纽带,为满足自我需要,经过学校相关部分批准,按照自定章程而结成的在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组织.

二、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就是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教育在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作用或影响.这种作用或影响是一种能实实在在观察到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愿望.[3]

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如果从其作用的方式上来划分,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第二种倾向认为教育在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倾向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主张,其中一种主张教育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主张则全盘否定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作用.因此,可以将对教育功能的看法总结为三种,即正向教育功能观、正负双向教育功能观和负向教育功能观.在本文中,作者持正负双向教育功能观,对大学生社团体现出的正负双向的教育功能进行分析和阐述.

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正向功能

1.满足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团主要有政治理论型、学术研究型、科技兴趣型、公益怎么写作型、体育爱好型、文化娱乐型、自主创业型等多种形式.[4]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组织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宽了知识面,发展了兴趣爱好,开阔了视野,这不仅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大学生“三自”能力,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的“三自”能力已经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不容忽视的内容.大学生社团顺应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各类活动,营造一种正确的导向,创造一种积极和谐的氛围,搭建一个发展提升的平台.大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或参与社团活动的策划、实施,或参与社团组织的管理,不断地在社团学习中教育自我,在社团活动实践中管理自我,在社团文化生活中怎么写作自我.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能力,分工协调、组织管理能力,友好交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大学生了解社会、增加社会实践经验,为今后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积累了有益经验,有效地推动了大学生自我的社会化进程.

3.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不断扩招,传统的正式组织已经不能照顾到不同大学生不同类型的需要.大学生社团能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情感交流和兴趣爱好,这对低年级特别大一新生来说影响尤为突出.低年级大学生,刚离开中学进入到新的大学校园环境,既兴奋又害怕,对新鲜环境的兴奋和不适应并存,社会交往需要和恐惧并存,容易出现心理不适.大学生社团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以方便其结交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友谊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的,因此也更加稳定,能有效地缓解新生的入学焦虑,培养大学生对新环境的良好适应能力.

(二)负向功能

1.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大学生社团管理不善.大学生社团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管理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两方面.

从20世纪90年始,各高校逐渐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完善,大都明确学校团委是大学生社团的外部管理机构,为大学生社团的健康运转提供了一定的外部保证.然而,学校团委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注册与招新、社会实践加分方面,对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多流于形式,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大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不善,管理状况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规模较大、成立时间较长的大学生社团,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虽已建立了自己的章程、会员管理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但这些内部管理规定缺乏科学的指导,规范化程度不高,社团建设尚未实现真正的制度化;一些新成立的大学生社团,其社团规模小,社团运行主要依靠负责人个人的能力、责任心,对成员的约束与管理依靠个人魅力而非完整的管理体系,整个社团的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2.缺乏教师的长效指导,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社团要健康、有序、长远的发展,教师对社团的指导作用必不可少.然而,在现在的很多高校中,大学生社团虽然都聘请了指导教师,但缺乏完善的指导教师选聘制度,聘请的方式多是上级部门指派或口头协议,并没有正式的聘书.此外,由于聘请的指导教师都是在校教师,他们平时上班的科研、教学工作量比较繁重,或由于个人原因未能真正对大学生社团进行真正有效的指导,只是挂一个名字而已.很多社团成员也表示“参加社团一年了,没有见过指导教师,活动开展组织都是社团干事在做”.由于缺乏教师的长效指导,大学生社团活动很多时候都流于形式,看起来场面热闹,但实际能引起大学生思考的活动较少;社团活动大多在校园里开展,能走出去的活动较少.很多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后,发现社团并没能给自己带来提高和收获,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3.活动经费来源有限,活动资源贫乏.目前大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通常有三种形式:学校相关部门如团委的经费预算、社会团体提供的商业赞助、社团成员入会时缴纳的会费.一般而言,学校预算的经费少之又少,会费在收取后有一部分还要上缴社团联或团委,而商业赞助经费不稳定.所以大学生社团常因缺乏充足的经费而无法持续地开展活动.此外,在大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时,学校能提供的活动资源也很有限,通常配备给大学生社团的设施不齐全,很多社团都没有专属自己的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不利于社团常规活动的开展.社团举行大型活动时,只有一些影响较广泛的大学生社团才能获得更多的活动资源,如学校活动场地的申请与使用,活动器材的租赁等.活动资源贫乏,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三、理性看待大学生社团的双向功能

总之,社会现实中,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永远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正是由于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而表现出的各种问题,使人们对教育做出必要的调整与改革,以便使教育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正是在这种适应―不适应―适应的运动过程之中,教育才得以不断地向前发展.[3]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应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大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问题――大学生社团所具有积极的正向教育功能,应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现阶段高校应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扶持并建设完善大学生社团.与此同时,也要客观地看到大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正视其负向教育功能,及时、主动地予以调整,使其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颖,折晓叶,章炳耀著.社会中间层[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67.

[2] 荆德亭.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3.

[3] 王等等.教育功能观概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6,(3):32-33.

[4] 荆德亭.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5-7.

[责任编辑:刘凤华]